《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 传习 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 传不习乎 一语。《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下卷均为其弟子整理的语录,上卷经过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本书为叶圣陶先生亲笔点校并作注释的版本。本次再版以传世经典版本作为参考本,精心修订。
《世说新语》是中国著名的志人小说,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 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大部分是东汉末直到刘宋初近三百年间的人和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本书正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思贤讲舍本为底本,译文和注释则用张?之先生的译注本。译文通俗流畅,注释将南朝梁刘孝标注融汇吸收,更加方便读者了解《世说新语》背后的故事。版式上,我们沿用了《古文观止译注》(注音版)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使广大读者在阅读时省去繁难字的查检之劳。同时,在拼音的辅助下,可以针对性地区分阅读原文、译文和注释,获得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周易译注》将《周易》全文译成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爻爻辞内在含水量义等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作了介绍,贯穿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周易》的见解与心得,是一本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具的译注本。
此书是作者在二十余年来享誉海内外之《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基础上,增添篇目内容,加重艺术分析,改写而成的。书中全收了各种版本《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歌谣、古文、书札、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体裁形式的文字,包括一般不易见到的脂评抄本中独存的诗作,收录*为齐全。为使读者加深理解,每首都加了 说明 、 注释 、 鉴赏 或 评说 ,有的还有 附录 或 备考 ,较难读懂的《芙蓉女儿诔》,还加了 译文 。书中论述精彩纷呈,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附编 中所收的内容,都是对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重要的极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其中《 红楼梦 版本简介》一文,吸收了红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值得一读。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家庭和家庭教育。自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开始出现。狭义地看,家训包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处,如何规范,如何发展;而广义地看,家训则涵盖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如何启智,如何修身,如何成就人生,如何忠孝两全。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莫不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关注点,这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正是从广义的角度上看,古代家训终于在晚清出现了中国家训的登峰之作 《曾国藩家训》。曾国藩天赋并不高,而且跟我们平常人一样,身上有着很多性格及个性上的缺陷,因而也跟普通人一样,在人生中有过巨大的遗憾。但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应该是很普通的人,却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代大儒,并为拯救时局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成为
《宋稗类钞》是清代学者潘永因在战乱之后藏书尽毁的情况下,从多方购得善本,汇集有关宋代的稗官野史, 事以类分,时以代次 编撰而成。 全书共八卷五十九类,近四十万字,反映了宋代政治、军事、文化、社会日常生活各方面,涵盖极为广泛,可以说是一部宋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前六卷记载宋代帝王的治国方略、官场士人百态、士大夫的逸闻趣事和优良品德、各种性格知识分子的文学修养,以及民间传说、笑话小集,等等。第七卷和第八卷记录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以及草木虫蛇、古玩书画等内容,如宗乘、道教、报应、神鬼、怪异、工艺、饮食、古玩、八法等共十五类,是一部翔实的研究宋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自然环境变迁的原始资料。
据《晋书》记载,才子干宝,经历过两件怪事: 干宝父亲宠爱一名婢女,他母亲异常嫉妒。父亲去世后,母亲把婢女推到墓中殉葬。十多年后,干宝母亲去世,按照风俗将与父亲合葬,开墓后竟发现婢女伏在棺材上面目如生,大家惊讶万分,赶紧把婢女抬回家。婢女躺了几天才醒来,说起与干宝父亲在墓中同食同寝、恩爱如初,对家中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对墓中生活也不觉得险恶。干宝听了直冒冷汗,不久就打发婢女改嫁。婢女改嫁后还生了孩子。 干宝的哥哥曾经因病气绝,数天身体不冷,醒来后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不知道自己死过,却说自己见到了天地间的鬼神事 干宝由此对现实世界生出了种种疑惑,开始思考这个世界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此后,他历时三十年之久,倾心搜集和记录各种神仙鬼怪的灵异故事,终于编撰出了流传千年的《搜神记》。 翻开
为全面配合统编版语文新教材高一下学期 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的需求,中华书局特别推出《红楼梦》(注解本)。1998年,我们出版了《红楼梦》注释本,由著名红学家启功先生主持,北师大著名教授张俊、聂石樵、周纪彬、龚书铎、武静寰校注。《红楼梦》(注解本)即以注释本为基础重新修订而成,保留了启功先生的序言。 他们精选一百二十回完整故事本 程甲本 为底本,审慎准确,不随意改动底本文字,使得这一版本成为研究《红楼梦》的宝贵资料;为了让读者完整地阅读文本,本书采用回后注的方式,注释约有3600条,详尽丰富,避免繁琐的考证。同时,我们约请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著名红学研究专家苗怀明教授撰写了《红楼梦》导读,精细到位,完全配合 整本书阅读 课程设计中的六条 阅读指导 从先至后依次展开。 另外,本书还包括《红楼梦》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中国志怪小说的*之作。该版本由《聊斋》专家、 百家讲坛 《说聊斋》主讲人马瑞芳选定,收录了《画皮》《聂小倩》《婴宁》等各个类别的经典60余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而精彩的神鬼狐妖世界。 该书由 原文 译文 点评 三部分组成:原文以辽宁图书馆手稿本为底本,参照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异史本、青柯亭本等,权威严谨;译文明白晓畅,简洁生动,力求保证小说的原汁原味;点评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精彩之处做了简要的分析,以便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名著。书前有知名插画师付璐绘制的《画皮》《画壁》《狐仙》等精美插画,色彩艳丽,赏心悦目。
《古书隐楼藏书》,共十四卷,作者为清代著名道士闵一得。全书共收录丹书三十余种,内容分为三类:一类为作者注释前人经典著作,如《 阴符经玄解正义 》等;一类为作者自撰,如《 管窥 编》等;一类为引用他人著作,如《玄谭全集》等。本书以儒释之精华,诠释道家之玄妙,句句经典,字字矶珠,是研究明清道教内丹学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 本此整理出版的《古书隐楼藏书》,以1994年巴蜀书社出版的《藏外道书》中所收录的影印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为原则,对原书不删节,不改动。原书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尔雅》,三卷,另音释三,晋郭璞注,宋刻本,顾广跋.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罗什的贡献不仅在传 播印度佛学真髓,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佛学水平,而且在引进新的思维方式,促进了中 国人的理性思维,丰富、提升 了中国传统文化。罗什引进的般若中观学,当时给予魏晋玄学以极大的刺激,后来 又通过禅宗,施其影响于宋明儒学及宋元道教,渗透 于整个中国文化,成为传统文化肌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龚斌的这本《鸠摩罗什传》,以可靠史传为据写 成,忠实地描述了鸠摩罗什一生的经历。 《鸠摩罗什传》既具有学术的真实性,又具有传 纪文学的可读性,给佛教圈内外的广大读者提供了触摸鸠摩罗什这位文化名人、伟大高僧的方便,对弘 扬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有其现实意义。
《论语(全二册)》是《幼儿大字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的一种,采用简体、横排、特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幼儿大字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
范文澜(1893 1969),字仲沄,浙江绍兴人。著名史学家,被誉为 新史学宗师 。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北方大学校长,华北大学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历史研究室主任。1950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群经概论》《正史考略》等。
《大唐西域记》是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历史著作,作者是唐代著名高僧、佛学理论家与翻译家玄奘。 全书十二卷,按照玄奘的旅行路线,对于沿途所见所闻的城邦、地区、国家的地理形势、水陆交通、气候、物产、民族、语言、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作了详细叙述,特别是对各地宗教寺院的状况和佛教故事传说,也作了详细记载,内容非常丰富,这对于当时的中国人了解外部世界的面貌, 是不可多得的著述。本书也是研究印度古代史、印度佛教史的珍贵史料,是中亚和南亚考古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
苏轼为北宋杰出大作家,才赡学富。本书选苏轼诗、词、文各体代表作品,注释翔实,考据详确,颇具学术性,为近世罕见之优秀选本,对欣赏、研究均极有用。末附《东坡先生年谱》,久已佚失,从日本复制,价值极高。此次再版,调整部分选篇次第,修订若干疏误。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殷商甲骨文算起,汉字已经有了三千四百多年可实证的历史;如果追溯汉字起源的时间,则距今大约有五千多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由于汉字特有的表意性,使它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社会及文化的载体。汉字本身所隐含的造字信息就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本书充分、正确地利用字形资料,同时采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对汉字在几个有代表时期的字形演变序列进行梳理和排比,找到汉字的源头。本书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收字蓝本,一共选取约两千个汉字,基本包括了能说清源头的常用汉字,能够满足中小学生学习需要,普通读者也可借助本书了解汉字字源。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以《周易》《毛诗》《左传》《史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部书为纲,旁征博引,以札记的形式,评论古今中西的学术文化。 《管锥编读解》是张文江先生阅读《管锥编》的笔记,依原书次序,解读了《管锥编》中的部分札记,抒发了对古典学术的见解。 本书最早于200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5年又出版了增订本。本次出版修订本,作者删削了若干段落,核对了部分引文。
宋朱熹之《楚辞集注》与王逸之《楚辞章句》,并称为《楚辞》学史上两座 里程碑 。本书收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晚年所撰《集注》《辩证》及所编《后语》。整理者取宋刻为底本悉加校订。附录两种,收相关序跋与版本著录。本书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一个经过悉心整理的《楚辞》经典旧注本,颇便阅读参考。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据说是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孙武所撰,也是世界公认的现存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置于《武经七书》之首。本书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被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语言,广为传布。 《三十六计》,又称三十六策,是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其名始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之际,编撰者不详。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虽源于战争,但政界、商界亦可化而用之,适用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读之启迪心智。附录《百战奇略》《曾胡治兵语录》,二者在中国军事理论领域亦有相当高的地位,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
《唐鉴》是北宋史学名家范祖禹的史论代表作,是中国部关于施政治国方略的经典杰作,记述了唐朝二十一位皇帝近三百年的政治史。它和《资治通鉴》并驾齐驱,被视为帝王读物。据说,北宋理学家程颐非常喜欢读《唐鉴》,他曾评价道: 三代以后,无此议论。 宋高宗也曾评论道: 读《资治通鉴》,知司马光有宰相度量;读《唐鉴》,知范祖禹有台谏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