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与尺牍相关的知识,比如:尺牍的起源,怎么样称呼长辈和亲友,不同的季节用什么敬语,信笺、邮筒、封套等怎样制作和使用,邮票倒贴会有什么后果,有哪些尺牍范本可供参考,民国流行哪些名人信札,古今中外尺牍名篇的风情雅趣,等等。涉猎广泛,考订精详,放笔纵横,锦绣满篇。
本丛编共10辑,收录元明清入台、在台文人诗文集36种。是对台湾古代一批有影响力的文人、官员文集所做的大型文献整理。其诗其文从多角度原汁原味地呈现台湾本土的社会历史及人文风貌,体现与祖国大陆水乳相溶的文化血缘关系。所有古籍原稿、刻本均从闽台两地各图书馆及纪念馆搜罗而来,且多未刊刻出版。此次出版,系在两岸各地馆藏家藏原稿、刻本的基础上,由海峡两岸学者对照文献的多种版本校订整理而成。 第二辑收录文献包括:《丛青轩集》(许獬)、《惠安王忠孝公全集》(王忠孝)、《留庵诗文集》(卢若腾)、《东壁楼集》( 郑经)。
马茂元选注的《唐诗选(上下)(精)/粹雅丛编》选录诗人一百二十余家、诗作近六百首,全面地反映了唐诗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脉络;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题解、注释、总评。注释除通常的释义外,还于全诗关节与疑难处作提挈点拨,点明诗艺上的继承关系。通过注释,读者不仅能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还能以此为阶梯从艺术角度去欣赏作品。总评与注释中随机生发的点评呼应,以显示全诗精要,也能借此作前后左右的对照,凸现唐诗演进之轨迹。言简意赅,往往落笔生辉。
刘基著吕立、杨俊才、吴军兰注译的《郁离子(典藏版)(精)/国学经典》是国学经典百部丛书后的又一力作,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异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
左丘明著的《左传》是 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 的散文著作。 本书英语部分是对白话文的翻译,而理雅各译本是 的 翻译版本。
《老子》是先秦道家之代表着作,提出了“道”这一范畴,认为“道”无形无声,先于天地而生,长存,“独立不改”,并创生天地万物。老子认为一切事物均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下形成,且对立的两方面在发展到极限时会相互转化。《老子》崇尚“自然”“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虚静”“柔弱”。《老子》还主张“ 圣弃智”,反对法令制度和文化科技进步,希望“返本复初”,“复结绳而用之”,“小国寡民”,倒退到社会的原始状态。 《老子》世传注本有旧题汉河上公及魏王弼二家。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老子》甲本、乙本,均《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字句与今本有很多出入。 河上公章句的《老子道德经王弼道德经注》是王弼所注的玄学代表作之一,在魏晋玄学史、老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王莹译注的《东京梦华录译注》以原文、注释、译文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注解,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障碍,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