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部有严密体系的、 体大而虑周 (章学诚《文史通义 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 经书 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 才 、 气 、 学 、 习 四个方面。 自问世而至清代,《文心雕龙》的注释本颇为稀少,直到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刘勰之书方得一较为完备的校注本,由是黄注本流行百余年。《文心雕龙(精)》集清代黄叔琳对《文心雕龙》的辑注以及纪昀的评语、近代李详对黄注的补正以及*名国学大师刘咸炘对《文心雕龙》的阐说于一炉,并以新校《文心雕龙》原文为底本,为读者
《诗品》,专论五言诗,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锺嵘选择古今著名诗人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加以简短评论,从中体现其诗歌审美标准和美学思想。此次整理,将古直的《锺记室诗品笺》和许文雨《锺嵘诗品讲疏》合为一册。古直《钟记室诗品笺》以 隅楼丛书 本(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1928年刊行)为底本,许文雨《诗品讲疏》以《文论讲疏》本(正中书局,1937年出版)为底本。另附《南史 锺嵘传》和许文雨《评古直〈锺记室诗品笺〉》、齐《书评 诗品释》等相关资料,以供读者参考。
《王摩诘文集》为宋刻本,十卷,十一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原书六册,明袁褧题款,清顾广圻跋。《孟浩然诗集》为宋刻本,三卷,十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原书二册。从唐代起历代都有刻本,此宋刻本是其中现存*早的版本。
《百家点评人间词话》共四卷,各有卷首总批,对于该卷的来历及要义作整体评判。全编一五六则,每则内容,由原文、别叙、集评三个部分组成。 别叙 部分带有导读性质,主要针对《人间词话》词条原文及百家点评发表个人意见,可当作题解看,而其评说对象则主要是集评所采摘。所谓综合百家,自成一家,目的在于发明真意。 集评 部分为选择性的语录。是点评,而非见一条采录一条的资料汇集。须见简单明了。如非必要,不予全录。《百家点评人间词话》于《人间词话》各种刊本中,提供另一解读文本,将进一步推进《人间词话》的研究和普及。
韩非著、董少平译注的《韩非子精华》对《韩非子》从原文、译文、注释、解读、评述等几大方面作出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和解读。原文、译文选取了多个版本《韩非子》进行比较勘校,力求完善和准确,为了符合现代人的了解,译文部分直译的同时还加进了意译;注释对原文中生僻难懂和有争议的字词进行重点阐释,对某些不常用的字词加以注音,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力求做出合理的解释,并重新考证了前人误释或难解之处;评述部分选择搜集了众多对名家的评述,或简短有力,一言中的,或举一反三,让人深思。
林少华主编的《易经》是我国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经典,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后世周文王等演绎修改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由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素享“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的美誉,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本书吸取巨典之精髓,进行精心编选,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不同种类的中草药药性﹑疗效﹑配方做了详细的讲解,以传统中医智慧助现代人健康前行。
......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规》是一本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蒙学读物,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李毓秀著的《弟子规(典藏版)》分为原文、注释、译文和解读四部分,解读部分有助于读者 好地理解《弟子规》的内容。书中还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插画,将插画与正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增加了读者的阅读趣味。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 《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 》和《春秋》,《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 重要、 的典籍之一,记载了孔子、孟子的哲学思想及夏商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历史、文学、民俗等诸方面的情况,表达了古代思想家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是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时至 ,《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美好家庭 的思想读物。孔子著的《四书五经(典藏版)/百部国学传世经典》是《四书五经》的选本,精选了该书中 经典的部分,对其中的每篇文章、每段文字做了准确而传神的翻译,对书中艰深的字词、人名地名、称谓、典故等做了注释。
《礼记尚书(典藏版)》由史靖妍主编。 《礼记》《尚书》是我国先秦时期两部重要的典籍。 《礼记》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仪、礼制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秦汉以前的社会组织、生活习俗、道德规范、文物制度等情况,反映了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思想,是儒家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思想的体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它是先秦时期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从政为官、治学做人所必修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