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出版《苏东坡词集》,收录了苏轼的经典词作,进行注释、点评。苏轼破除了 诗庄词媚 诗尊词卑 的传统,以诗境、诗语入词,将词与诗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具有同等功用的文体,改变了词完全从属于音乐的地位,大大提升了词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从而实现了 诗道 与 词道 的统一。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里就说: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百年家族:梁启超》一书,阐述了梁启超家族百年浮沉的过程,注重将梁氏家族在近百年的起伏与社会变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大社会来考察小家庭,以小家庭来理解大社会,所谓以一斑可以窥全貌也。着力探究梁启超家族独有的特色和长期积淀的文化内涵,写出了知识分子家庭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文化品味和文化走向,阐述了梁氏家族的文化个性。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梁启超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诗经》,六岁随父习中国略史,五经卒业。十岁初赴广州参加童子试,舟途吟诗惊座,得“神童”之誉。十二岁中秀才,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结识康有为,弃旧学,拜康有为为师,于万木草堂读书,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
《墨子》为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提倡兼爱、非攻、尚贤、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涉及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多方面。《墨子》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思想;另一部分为《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反映了后期墨家思想。本书选录了其中的二十四篇。虽然只有不到一半的篇幅,但由于《墨子》本身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此次选录基本上囊括了《墨子》的全部核心思想,因此亦有全本之功。
三国是东汉王朝的继续。《三国志》中人物所处年代正是东汉破裂,群雄并起之时,个人一时的取舍进退,不仅关乎荣辱,而且关乎生死,成功失败,往往间不容发。现代人所处社会,机会与诱惑此来彼往,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一时的取舍进退,也往往差之毫厘,失以千里。撇开生死,与他们实有十分相似的处境。他们的沉毅果决、智计百出与进取的勇气、锐气,也是时下人们生存与竞争的基础所在。
《童蒙须知》为启蒙读物,分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楔子、杂细事宜等目,对儿童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均做详细规定。《小学》论述儿童的教育,内容具体,要求详细,操作性强。《朱子格言治家》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核心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