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约58年 约147年)著。此书作于和帝永元二年(100年),历时21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121年)才告完成。许慎在病中遣其子许冲将此书献给皇帝。《说文解字》是我国*早、影响*的字典,是中国*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流传*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说解133441字,原书分为目录一篇和正文14篇。 《说文解字》完整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先秦古文字的形体,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集中了汉代训诂学的成就,还蕴涵着丰富的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方言、俗语方面的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后世学者所注重,奉为文字训诂之学的巨著。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从1780年开始写作,成书于1808年,时间长达近三十
汤可敬译注的《说文解字》是汉民族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凝聚了东汉著名学者许慎毕生的心血,代表了汉代训诂学的较高成就。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其中,较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汉字的形、音、义材料,同时全面反映了东汉以前的百科知识。这次出版,以同治十二年(1873)陈昌治据孙星衍重刊宋刻大徐本改刻的一篆一行本为底本,参考历代《说文》学、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分原文、注释、译文、参证四部分,逐字进行整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简体字本呈现,在讲述字形时保留必要的繁体字形,并提供兼顾繁简字形的音序、笔画检字表,使原本晦涩难懂的《说文解字》,真正变成雅俗共赏、普通人也“读得懂”的《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曾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收字丰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多的一部字典。 200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王宏源新勘本《康熙字典(修订版)》 ,一经面世获得了巨大反响。近日, 现编者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近60万字的增订内容, 历时十余年, 完成了其姐妹篇《康熙字典(增订版)》一书的编撰 工作。 《 康熙字典》原书收字47,035字,去除重复,收字46961字。在目前国际发布的Unicode字符编码涉及表意文字共发布了ABCD四个字符区,计75974个单字。两者相比较,《康熙字典(增订版)》共增加《康熙字典》原书未收字29014字 。
《史通》是由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作,是我国 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该书分内外篇,共20卷,此书尽显刘知几提出的史学家必须兼具的“史学三长”。可以说《史通》的成书对于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乃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史通学。后世学者注释《史通》者尤多,而以清人浦起龙的《史通通释》较晚出,而能 好吸取前人的校释成果。难能可贵的是,浦起龙在校释《史通》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每篇都有按语,其后再注明《史通》所引典故出处,大大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价值。此外,本次出版的《史通通释》后面还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彭仲铎的《史通增释》, 能让治学者在兼采众家之长中有所获。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书。研究《说文解字》,必须参照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阐明了《说文解字》的体例、注明各字的形音义、并提出
《藏书纪事诗》七卷,叶昌炽(1849—1917)撰,为中国以纪事诗形式记述历代藏书家、藏书典故之作,所涉时代上起五代之末,下迄清朝末期,辑选有关藏家书家737人,所引资料大量采录于古代正史、笔记、方志、官私目录及各类典籍文献,可谓条贯古今、征引丰赡。全书以叶氏自作之416首 句相统缀,每首七言,诗下附注,涉及人数众多,涵盖历代藏书、刻书、版本、目录等多种史料,被誉为“藏家之诗史,书林之掌故”。复因其对于目录、版本、校勘及古代书家和藏书文化学术源流的具载,因而也是一部极有用的藏书家辞典。 《蛾术丛书》今以韦力先生芷兰斋藏叶昌炽自刻七卷本《藏书纪事诗》为底本进行影印,并将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王欣夫先生(1901—1966)为七卷本《藏书纪事诗》所作笺正之内容整理排印附后,合为《藏书纪事诗 藏书纪事诗笺正》。原书与
印张:107.75
《古典文献研究》是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主办、程章灿主编的论文集。此集收二十余篇文章,其专题分为文献文化史研究、经学及经学文献学研究、文学及文学文献学研究、文史 新研等。文章如张伯伟《书籍交流与政治:东亚书籍史研究方法再检讨之一》》,孟羽中《自家互文与他山之石:〈汪文摘谬〉探论》,罗韫哲《“库真”与“库直”:一个中古時期 外语音译词的考辨》等等。本书文章是文史研究的新成果,对推进学术前进多有助益,对 学术风气颇有贡献。
本书设置文史专论、目录与版本、校勘与注释、文献辑考、古文字研究、年谱与传记、皖籍文献专题、学术丛札、文献学评述等板块,反映了古籍目录、版本、校勘、古代文学实证研 究、古籍校勘与注释以及安徽地方文献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代表了 古籍研究学界的 水准。如王育红教授的《花蕊夫人宫词悬疑之定谳》一文,参阅花蕊夫人《宫词》的二十 八个版本,补入可资证明的史料,从前蜀后主诞日、宣华苑中的建筑及人物、王蜀宫中的服饰以及歌舞乐戏等角度,证明宫词确为前蜀之作。杨新勋教授的《 所收易 类书目订正》一文指出《四库采进书目》所收易类书目至少有十七种存在或书名、或卷数、或册数、或括注的讹误,并对这些讹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订正。真大成教授的《 王导“洛水边谈道”疏证》一文在通校《抱朴子内篇》相关版本的基础上,结合《
\\\"《芥子园画传》又称《芥子园画谱》,编印于清康熙年间,是一部广受喜爱的画谱,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术的传播起了很大影响, 在中国绘画 占有重要的地位。芥子园为李渔在南京的别墅。李渔渔是清初有名的戏曲理论家兼戏曲、小说作家。《芥子园画传》是李渔的女婿沈心友全家居住在芥子园时,由沈心友发起,请王概等编绘而成。 《芥子园画传》原书共三集: 集为山水谱,共五卷;第二集为兰竹梅菊四谱,共八卷;第三集为虫草花卉和翎毛花卉二谱,共四卷。因为篇幅的关系,本次出版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删减,保留了学习中国画的精髓部分。 \\\"
《水经注》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地理学著作。 清代的地理学家刘献廷赞誉它为“宇宙未有之奇书”,它在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以及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跋寓山注》中称道:自古以来记录山水的人,郦道元是 的。 《水经注》所记载的内容 丰富,书中对一百多条水道的发源、流向、支流的汇入以及归宿等都做了很详细的描述。读者从中可以详细了解到每条河流的宽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以及途经的瀑布、急流、湖泊等。除了河流、湖泊、沼、泉井外,书中还记载了各种地貌,如山、岳、峰、岭、坂、丘、原、川、野……特别记载了70余处有关喀斯特地貌的洞穴。另外,还有很多关于植物、动物、自然灾害的记载。 《水经注》没有割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密切联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巨制,也是 部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历经三十多年时间,对中国地质地貌、人文、植物等进行系统考察,撰写了这一“千古奇书”,它既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文学巨作,具有多方面科学价值。本书内容生动、准确、详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对历史背景、地理名称、人物生平等做了周详的注释,译文力求通俗易懂,让现代读者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在山山水水中重逢。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 杰出的散文大家,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称。后人将他和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则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本书是韩诗诗文的总集,按体裁对其作品进行整理,包括古诗、律诗、杂著、书、序、碑志表状等,并且对诗文进行了准确、流畅的白话翻译。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我国文字学 部系统之作。后世刊印流布,传本较多,清孙星衍覆刻宋本《说文解字》,世称精善,赞誉颇多。今师顾堂据重要版本重新整理出版。本书由《说文解字》《说文考异》《解题》三部分组成,全书重新编制目录,书眉标识书名、卷数、部首、页码。 《说文解字》十五卷由师顾堂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孙星衍覆宋本影印,并酌取《说文解字》重要版本之书影冠于书前,以示版本之流变。 《说文考异》,〔清〕顾广圻撰,董婧宸据中国 图书馆藏《顾氏说文文学两种》抄本进行整理,施以全式标点。同时,《考异》出篆,据孙本《说文》重编,孙本篆文显误者;易以底本篆文,篆下复标真书,以便读者。 《解题》由董婧宸撰写,全文深入浅出地总结概述《说文解字》的重要版本、刊布起源及版本流变和版本继承等诸
《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全书共二十回,始于《小才女代父题诗》,终于《锦上锦大家如愿》,主要写青年才子苏友白与宦家小姐白红玉的故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该书成于明朝,此书还被翻译成法文,书名为《两个表姐妹》,于1826年在巴黎出版。此为清初刊本,内含月光型版画二十幅。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也提到了《玉娇梨》,可见它的影响。本书同《平山冷燕》,主旨均为“显扬女子,颂其异能”。《玉娇梨》有法、英、德、拉丁、俄等外文全译本或片段译文或节译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