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润泽乡野,文化涵养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构建》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作。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关问题的研究甚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书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视野,深入挖掘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精神资源,尤其是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的探索,总结了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实践,从中提炼出一些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农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对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关部署和目标要求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力求客观地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从而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路径和叙述方式,力图在还原思想史实、文化史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保完守主义的学理脉络、文化价值及其现实社会功能进行梳理和探讨,力图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论。
一百多年来,海归冲击波对神州大地的影响持续不断,在可见的未来还会持续下去。海归创造历史,历史也造就海归。回顾过去一百多年的海归史,海归对中国的冲击集中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他们是吸收西方文化的先行者,是西方文化威力的见证人和显示者……
《周思源看红楼》以著名红学专家、作用周恩源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所作红学系列讲座为基础,并加以修改增订,选配清人绘制红楼梦精美图片200余幅。 本书以解说人物为重点,在红楼人物中,又着重突出了对小人物的介绍和分析。以作家解读作家为特色,以解密红楼创作方法为核心,关注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的优劣,重在分析形成这种优和劣的深层原因,从而实现了以解释性研究带台评价性研究。为一般读者提供了进入红楼艺术世界的钥匙。
本书全面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态、组织机制、市场结构、投资与贸易,介绍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日本、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
本书是国内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为目标的学术专著,也是供大专院校及相关人士学习与参考的教科书。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定义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与分类、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影响其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与原则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之不同功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开发与经营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自第八章始,作者分别从民间文学、表演艺术、工艺美术、生产知识、生活知识、仪式、节日以及文化空间等八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盖范畴、普查申报要点以及开发等角度,进行详尽的个案分析,对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讨论后现代主义问题的最全面的导引性著作。自1989年版问世以来,已重印7次,1997年修订后刊行第2版,我们的这个中译本即根据此版译出。作者首先总括性地论述了后现代主义;然后讨论了在法律、建筑、音乐、舞蹈、绘画、科幻小说、影视、通俗文化等领域出现的新后现代主义;并批判性地解释了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弗雷德里克·詹姆森、让-博德里亚等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的思想;详尽讨论了后现代批评风格和文化政治学。
本书从经济学、社会学、消费行为学、市场学、管理学等诸多角度,研究了中国文化产业及其发展的总体状况以及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运作、区域文化市场建设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考察了新闻出版、影视、信息、演出以及教育、旅游、体育、艺术等各类文化产业的市场状况;剖析了京、沪、深等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地区的经验;在对比中分析了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产业企业与经营个案。本书对文化产业点面结合的立体透视和系统的理论阐述,对于读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和把握现阶段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书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次呈现给读者,内容主要是议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过今人的庸论。本书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最有价值的读本。梁先生在几十年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诸多问题的思考,可启发我们去积极思索:在未来30年,中国文化到底将走向何方。
《金陵卖书记》和《汴梁卖书记》这两部小书,都状写了考生购书时的各种行径和心理状态,生动有趣。如两部书都写到了考生对生理类书籍的心态与行径,描写入木三分,将愚昧者的心态暴露无遗,看了实在可笑可怜。再有描写购书者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伎俩多端,也是两书中的好看之处。 此外,这两本书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作者所闻所见所感的视界里,反映了巨变时代的新旧矛盾和冲突,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勾画了社会风习的境况,描绘了世人的心态、观念,表达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呈现了鲜活的历史场景。这些文字,对于文化史、书籍史、商业史、社会史、风俗史研究者来说,是难得的文献史料。 《汴梁卖书记》后附的两个书目,全是新书,且是全新分类,完全可以看出清末开明书店的出版旨趣与追求,代表了沿海大都市新出版业的
本书从社会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文化是一种表达,文化与人、社会紧密联系,三者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作者采用CPS(文化-人社会)模型分析汶中川、茂县、理县的贫困村社区本土文化在灾害发生前后的变化过程,对调查社区社会、文化、人进行了详细描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汶川地震调查社区的影响作出具体阐述,并对灾后重建过程中与文化保护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综合此前所有分析,形成整体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