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 经典里,《佛说人胎经》有着特殊的地位。说其特殊,是指在这部经典里,释迦牟尼佛直观而又令人惊叹地描述了胚胎受孕(即入胎)及发育的各种情状,与现代科学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胎儿入胎及发育的 大多数情状,并无二致。在本书里,作者李淑君女士创造性地将经文与现代人体胚胎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辅以精心绘制的插图,叙事、佛经、说理巧妙结合,将二者客观地加以对比,分析和研究;至于经文中与现代科学相冲突的地方,笔者也予以存疑,并无“厚此薄彼”之处。——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如何得知这一切?是巧合还是科学?南怀瑾先生力推的《人之初——﹤佛说入胎经﹥今释》给我们打开另一条思路。
启功先生书法讲记。讲述秦、汉、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名作:《平复帖》《伯远帖》《兰亭序》《上阳台帖》《李白仙诗卷》《古诗四帖》《自叙帖》《万岁通天帖》《书谱》《孔宙碑》《华山庙碑》《瘗鹤铭》《集圣教序》《小草千字文》 一本书领略书法之美。
“浪漫”与“地理学”看似是一对矛盾的词。地理学脚踏实地,充满常识,亦是生存所必需。在过去,每个人都要懂得去哪里寻找食物、水源和栖息地;而如今,所有人都必须细心经营地球家园,使之更宜安居。当今的地理学著作缺乏戏剧性,地图、数据、描述和分析比比皆是,却没有豪侠之举,没有孜孜以求的精神。然而,在不远的历史中,地理学的确曾有魔力,并被认为是浪漫的。那是一个英勇探索的时代。探险家深入海洋、山岳、森林、洞穴、沙漠和极地冰原,检验着自己身体和精神的忍耐力……作者指出,若是将精神视为人类存在的核心,或许人类需要将整个宇宙当作游乐场:超越中庸之道,信奉诸如光与暗、高与低、头脑与肌肉等两极化价值,皈依一些并不满足生存需要,却迎合热烈的浪漫渴望的地理环境。全书以灵动的笔调,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
《中国文化要义》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 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 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 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 人们总说西方人是
《域外汉籍研究入门(增订本)》是为域外汉籍研究的初学者提供切实指导的工具书。本书介绍了域外汉籍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史、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具体提供了域外汉籍研究方面所需的工具书、资料集、论文集、网站及参考书目。为方便深入理解,本书从考证、专书、专题、综合等角度,列举了作者几十年来在该领域内的部分代表性成果与研究实例,为如何开展域外汉籍研究作了生动的方法论演示。此次增订本除了文中资料的 新,主要增入了十二篇附录文章,体现了作者近十年来对域外汉籍研究的 深入思索与开掘。
本书从最基本与推荐的古文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并力求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能使读者一目了然,由此及彼,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为说明问题,几乎每一章节,都举出实例,释疑解难;关键处还附详细表格,化繁为简。要之,知识含金量高,一本在手,阅读古诗文的困难便能迎刃而解,是这三本书的主要特点。愿该书能成为您打开传统文化殿堂之门的金钥匙。
中国从王朝帝国到民族 的转变中,群众作为中心概念,成为现代知识分子思考自我和 ,探寻启蒙与革命的想像载体。本书通过对小说、哲学、诗歌和心理学论著的细读,分析现代中国文化与政治想象中群众的核心性和历史性, 把中国群众话语放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 知识语境下,挖掘被忽视的跨国互动和差异。这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综合文学研究、思想史、批判理论和人类科学史,凸显现代人类科学知识的形式、新兴艺术的表现和不断变化的政治诉求之间的纠葛。 现代中国群众话语激发主体性,鼓舞行动,既促进也限制了关于团结的表达,因此同时扩展并约束了大众政治兴起时期政治的地平线。作为 本关于现代中国文学和思想中群众美学与政治的深度研究,本书审视革命时期现代群集想像的许诺和羁绊,并放眼于后革命时期集体生命的重新思考。
由许进雄著的《文字小讲》汇集了中国台湾古文字学者许进雄以通俗的叙述方式为广大网友讲述汉字知识的文章,作者透过每个汉字的早期字形,讲解它们里面的笔画所表示的意思以及这些笔画总和起来所表达的含义,时时反映出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经验、思考方式以及一些关于古代器物的相关基础知识,旨在使读者在阅读中更加了解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
恩斯特·卡西尔,是现代西方 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当代哲学中 德高望重的人物之一,现今思想界 百科全书知识的一位学者”。他出身于德国犹太富商家庭,在希特勒上台后离开德国,流亡英美等国。 卡西尔的“文化哲学”体系,在他的三卷本《符号形式的哲学》中得到了系统的论述。《人论》正是他晚年到美国后用英文简要阐述《符号形式的哲学》基本思想的一本书,但其中也增加了不少新的观点。 该书历来被视为 足以反映卡西尔晚年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在其诸多著作中是译成外文语种 多、流传 广的一本。 《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精)》上篇着力于人的特点的研究,指出人具有创造“理想世界”的能力,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活动,并独树一帜地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下篇从这一定义出发,对各种文化现象,诸如神
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15个重要启示。本书面向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海内外读者,特别是国内的年轻读者,着重对其中关于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思想进行了阐发。 和 或 和谐 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念。从当今世界来看, 和 具有普世性。文明的存续、社会的稳定、人类的共生以及人与自然的相处,都离不开 和谐 原则。而 求同存异 和 和而不同 两大主张无疑都体现了 和 的精神和价值。本书从众多中国古代典籍中,选取100余条经典名篇、名段、名句原文,对其进行准确精练的注释、通俗易懂的译文以及富有时代意义的解析。一方面,突出了 当代价值 :结合新时代中国的治国理政实践,为当代读者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另一方面,突出了 世界启示
持续10年对526家读书会深入调查 系统介绍读书会运营管理的核心逻辑 全面讲解读书会持续发展的实操方法 读书会是学习社群的典范,让我们的学习、社交、休闲和工作更加有趣、更加有效,助我们实现幸福成长,享受美好生活。 本书基于作者10年间对国内526家读书会的深入调查,结合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从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细致探讨了读书会运营管理的系列问题,系统介绍了读书会的用户定位、活动主题、组织形式、媒体宣传、资源管理、运营模式和可持续运行等方面的核心逻辑和实操方法。无论是家庭读书会、学校读书会,还是社区读书会、企业读书会等,面向的群体无论是什么年龄、文化层次,都可以从本书中学到实用有效的知识和技能。 名家推荐 读书会是推进全民
“历尽了,渺渺途程,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大江”…… 战乱烽火下的弦歌不辍,薄暮余晖中的骊歌永别。 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发轫于民国初年,至1920年代中后期,渐成蓬勃之势,以燕京、辅仁等为代表的十数所教会大学散落于北京、上海、山东,与国立大学及其他私立大学交相辉映,成为民国高等教育不可忽略的一支。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步伐加速,随即全国进入长达八年的抗战阶段,全国向大后方迁移,教会大学亦渐次迁移、聚集在成都华西坝等地筚路蓝缕复课兴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不久,四年内战再起,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中国大陆实行高校改革,教会大学旋遭解散,西方各国传教人员及各方面专家尽数离境。作为近现代中国教育史中一种短暂存在而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机构,教会大学其历时不足半世纪,对近现代高等教育及学
本书所提供的是一种从生物符号学领域发展出来的方法论框架,它将符号现象作为建模的过程来研究。作者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将符号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描述体系,可以用来研究不同物种所体现的“建模本能”。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教科书风格写出,能够作为一本高级符号学参考手册,供符号学专门研究者以及研修符号学、交际理论、媒体研究、生物学、语言学或文化研究等课程的学生使用。
????《文化和价值》是作者的札记性著作,收录了作者1914?年到1951?年关于哲学、历史、宗教、科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语言学、伦理学、美学、艺术等问题的评论,简练如洗,议论精深。这些评论既是维特根斯坦主要著作和重要观点的萌芽或酝酿,又是这位哲学大师理论发展的重要佐证,更是维特根斯坦所代表的流派及其学说的“万花筒”。
安先生工作室著的《成就孩子先成就妈妈》中所描述的真实的家庭教育案例,有力地说明,妈妈在陪孩子成人与成才的路上,起着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作用。妈 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精神世界,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孩子是种子,妈妈是土壤。有什么样的土壤,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种子;同样,有什么样的妈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诫天下的妈妈,包括单亲妈妈、再婚妈妈和所有为孩子担心焦虑的妈妈:正人先正己,成就孩子先成就自己。妈妈有了强大的内心,孩子才能幸福地做他自己,而非去与别人比较。这是一本好书,值得妈妈们用心读一读。
齐如山,戏曲史论家、民俗学家,最早把京剧艺术纳入学术研究范围。与梅兰芳先生谊兼师友,为其创建无与伦比的京剧梅派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氍毹留痕(典藏本)》选录了齐如山先生关于京剧行当、剧目、名角等相关文章四十余篇。希望能为喜爱京剧艺术和齐如山先生的读者提供一个入门读本,如果能以此为门径进入到齐先生的艺术世界,《氍毹留痕(典藏本)》的引荐作用就算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