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宣部指导下,光明日报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联合开展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 系列演讲活动,至今已推出23场。该活动约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维为、作家王蒙、 航天英雄 景海鹏等名家走进高校、走进基层,直面公众,对 核心价值观 进行全方位解读。《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一书拟摘编专家演讲稿,从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公民修身与践行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及其重要性作深入解读,让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真正入脑如心。
《从失去开始的永远》——著名专栏作者、《南风窗》前副总编刘阳文化随笔精粹! 《从失去开始的永远》是作者刘阳从个人生活经历出发,因年轻的妻子病逝而触发对于彼岸世界与此世信仰的思考,对以往人文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道进行了痛苦而深入的自我省察,在内敛的怀念中把生活的遭遇内化为成长过程中的结晶并重新找到进入世界的动力,在超越中领受恩典,以此为根基面对这个世界依然如故的热闹纷扰,用富于感染力的文字实现理性的企图,带给人有审美愉悦和智力快感的表达,并试图将灵性的视角纳入,将灵性与感性、理性一起组成三维的立体文字。
本书属于中华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属于 君子与时代新人丛书 (4册)中的一册。本书精选了中国古今50位君子人物,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他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爱国爱民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向大众展现我国丰富的 君子 形象,深厚的君子文化内涵,以利于以文化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书是台湾著名作家邱常梵写的文化随笔。邱常梵曾做过日企高管,后来辞去工作,到台湾法鼓山做了几年的佛教编辑。此后到西藏游学一年,求学一年,又到尼泊尔潜心修行。她去了世界上很多地方,描写了美丽的山河、湖泊、冰川、枫林、世界屋脊。抒发了很多人生感悟,既有佛教的空灵,也有年过半百的洒脱,更有轻囊致远、净心行久,浴火重生的奋进,很值得我们认真体会。
本书为长江文明之旅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按照历史沿革介绍了长江流域内的玉石器与陶瓷。器玉部分包括长江流域史前时期玉石器的考古发掘情况,封建王朝各个时期玉石器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特点。陶瓷部分则按照烧制品种具体介绍了长江流域的不同瓷器,包括其起源、发展、各自特点等。本书编排合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而又通俗易懂,丰富精美的图片和知识卡片的补充 完善了此书的结构。适合对器玉陶瓷有一定研究的专业人士和对此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
《走马黄河之河图晋书》是我社今年推出的行走文丛的第一本,《太行山记忆(石库天书)》(作者:陈为人)是它的后续。黄河落天走山西。由晋西北偏关入境蜿蜒南去,凿石门泄壶口跃龙门奔三峡……成为晋西与陕蒙的界河;太行山脉自晋北的恒山绵延、到左权的十字岭(左权岭)、盂县的藏山;黎城的黄崖洞、壶关的太行山大峡谷、陵川的王莽岭……峰挺峦叠,成为晋东与冀豫的屏障。滔滔黄河与巍巍太行,构成山西之“表里山河”“山河环卫”。孔夫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了一句广为世人流传的名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一向喜欢把山水并称:崔颢言:“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王观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好山好水构筑成“锦绣河山”,又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符号。山西作家采风团在2010年三次“走马黄河”之后,又于201
本书是一部地方区域性的书法、篆刻简史,叙述的是从古至今,长江流域书法、篆刻发展的一般情况。中华地域广袤,民族众多,风情各异,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发展虽有着共同的因素,但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正是这迥异的地域文化艺术,才组成了多姿多彩、姹紫嫣红的中华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一部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发展史,就是由不同的地域的书法、篆刻发展史构成的;而某地域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轨迹,则是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地方区域性的书法、篆刻史进行整理、研究,呈现出书法、篆刻艺术在长江文化中博大丰厚的风貌。
《吃是一种公民行为》从哲学与政治的角度来思考美食。拉伯雷口中“嘴巴的艺术”对于建设 加道德的社会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杠杆,然而它的作用却一直被轻视。正确地选择盘子里的食物能 我们走向个人与集体的平衡与幸福。只有每一个人吃好了,这个世界才会变得 好。 作者阿兰·杜卡斯先从个人谈起,希望读者们知道生活质量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我们的选择,源于我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每个人通过选择特定的食物,变得 独立、健康与强大。这种选择也意味着集体的责任:我们每一位都是推动人类健康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东鳞西爪集》集结了余斌在《南方都市报》的名为“东鳞西爪”的专栏。专栏为文史性质,文章多集中于民国年间人与事。比如《燕卜荪是谁?》《钱穆酷评》等。另有十来篇偏于“时评”,由今事引发的议论,如《色情与情色》等。专栏文章篇幅不长,短小精悍,带着作者的文人趣味,同时让人眼界大开。
本卷收录蔡澜回忆童年往事、怀念老师冯康侯先生、以及周游世界的游记等文章。蔡澜早年生活在南洋,年轻时留学日本,后来又曾向冯康侯先生学习书法、篆刻。60年代定居香港,从事电影制作、电台节目监制等工作,同时也是美食家、旅行家、专栏作家。80年代后主要精力转入写作,美食、电影、旅行、友情等人生经历皆写进文章,令读者随其一起品叹滋味、享乐人生。如今年过七十,蔡澜仍是鹤发童颜,肤嫩心宽,正可谓“心神爽,乐未央,繁霜鬓,又何妨!” 每卷分别插入两辑、16张彩图。插画作者:苏美璐(MeiloSo),旅居苏格兰小岛。她画过很多英文版的儿童书,在国际出版界地位尊崇,作品曾经获评为《纽约书评》2008年度十大绘本之一。
本书用舒缓从容的文字,漫笔解说翻译出版的诸多逸闻,文章百余篇,均为千字左右小品,有海外转译,也有作者亲历,内容均为抢先发售披露,融知识性、故事性和文化前沿性于一炉,文字诙谐,长于调侃,文中涉及人物配有
《世界文学名著思辨阅读》邀请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担任丛书主编,在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中挑选出一批较具开放性的文本,邀请若干教育界一线名师参与撰写。以“批判性思维”理念为基础,结合各位教师本人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通过篇首导读、文内点评、章节结束处的启发性问题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文字,为读者进入“批判性思维”提供手把手的引导。威廉·莎士比亚著的《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名剧之一,讲述苏格兰将军麦克白从三个女巫那里得到预言,说他会称王。出于野心和妻子的怂恿,麦克白暗杀了国王邓肯,自立为王。在自责与幻想的折磨下,他很快堕落成为一名暴君,夫妻二人 终双双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