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2012年第2期·总第368期)》分为九个栏目,即特别关注,文史百题,诗文欣赏,人物春秋,文化史知识,小说丛谈,交流与比较,学林漫画和经典释文。
《文史知识(2011年第12期)》封面故事为晚清科学杂志《格致汇编》的异国流传。1876年2月,英国人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在上海创立中国近代史上份科学类期刊——《格致汇编》,“欲将西国格致之学广行于中华,令中土之人不无裨益”(《万国公报》第8年第369卷)。《格致汇编》流传广泛,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以及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相关研究多鲜于注意《格致汇编》在中国之外的流传及影响。
本书是国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1911—1992)撰写的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普及读物。书中通过农业生产的发展、科技的创造、生活资料的丰富、艺术的进步、工程的修建、对保健养生的重视、医药知识的丰富、文字的创造与改进、书籍的出现、文学的发展等十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作者将古代的保健养生、医药知识作为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内容,进行了专门介绍,使我们对于古人的生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全书重在对事物发明创造与发展演变的梳理,用极其精练的文字,勾勒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是现代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读物。
本书依《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的体例与宗旨,详记清代学术情况。凡编入正案179人,附案922人,另列诸儒68人,共收清代学者1169人。每人之下先有小传介绍其牛平与学术大旨,然后节录其重要著作之凡例、序跋、关键章节及足以代表其人思想与学术水平的书札、诗文等。在每·学案中,又通过家学、弟子、交游、私淑等类别将与案主有关的其他学术人物收入其中。是研究清代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清儒学案》1929年开始编纂,1939年完成后由文楷斋仅刻印二百部,定价昂贵,流传不广。为便于读者查检与使川,这次整理对本书进行了新式标点并作必要的校勘,书后还编有人名索引。
《文史知识(2013年第1期)》主要内容包括:唐史讲堂、唐朝的社会风尚、唐人谐趣、唐太宗的胡子——从《虬髯客传》谈起、唐人的“嘲谑”、唐朝风尚、帝赐锦衣——唐朝服饰中的秩序与风尚、释“宝函”、诗乐大唐、李白诗中的李白、唐代的大酺与诗歌、盛世开元与甘露之变、唐大事记等。
《民俗风情书系:中国民俗节日》的编写,是响应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号召,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结合点上,确定推出的选题。它旨在通过民间信仰、岁时节日、饮食习俗、民间美术和演艺等专题介绍,让广大读者了解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唤起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觉,以加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民俗风情书系:中国民俗节日》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
“老照片事件”是20世纪末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事件,它标志着一个以崭新的文化个性为核心的时代的来临。老照片以图像的形态展现了视觉文化相对于语言艺术的优势,也见证了被正统历史忽略和遮盖的日常生活史、平民史。本书以“老照片事件”为对象,以《老照片》为切入口,深入分析了老照片体现的文化怀旧与文化反思。
本刊主要发表研究《红楼梦》思想、艺术、版本、成书、作者生平家世、脂砚斋评语、文物资料考证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民俗风情书系:中国民俗节日》的编写,是响应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号召,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结合点上,确定推出的选题。它旨在通过民间信仰、岁时节日、饮食习俗、民间美术和演艺等专题介绍,让广大读者了解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唤起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觉,以加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民俗风情书系:中国民俗节日》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