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叶灵凤在上海《辛报》和香港《大众周报》所开性学书话专栏 书淫艳异录 的文章结集。甲编为上海部分,乙编收香港部分。所记性学奇闻趣事,涉及古今中外之书达数百种,或介绍,或译述,或摘录,幽默中见风致,趣味中合知识,文字清通优美,隽永驯雅。
这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而成的奇书。 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 季羡林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 444)组织门人编纂的一部笔记体小说,它可称为一部中古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 作为 国学经典 名家讲座 系列之一,本书由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国内研究《世说新语》的专家 宁稼雨 译注并解读,希望它远超小说的价值,能被现代更多的读者发现并挖掘。
◆ 女娲补天补的其实是历法? 女娲补天的实质可能是对上古时代的历法进行修订, 五色石 可能是指用以 补天 的一种新历法。 ◆ 逐日的夸父其实是一棵树? 夸父的原型是大树。树的投影与太阳的关系,被先民想象成 逐日 。通过观测树影的变化,先民测定了季节,制订了历法。 ◆ 九尾狐其实是星宿的符号? 古人创造九尾狐这个形象,起先是用来象征天上的星宿:由四颗星组成的箕宿,和由九颗星组成的尾宿。它们正好与 四足九尾 的九尾狐相符合。 本书探究了30多个中国神话故事,通过严谨的考据和缜密的分析,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神话背后的现实原型,并指出中国神话其实是古人的科学探索,蕴含着丰富的古人智慧。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29册(公元887-906年),主要讲述唐昭宗时期的历史。昭宗继位后试图恢复僖宗统治时期进一步衰弱的中央集权,经历了多次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包括与朱全忠等权臣的斗争,但 终未能成功。公元904年,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唐朝的统治进入末期,朱全忠成为王朝实际统治者,五代十国时期即将开启。 翻开本书,看大唐如何在统治者的失控管理下走向末路!
本书辑校民国以前关于武夷茶的文献资料,涵盖了同属于 大武夷 地区建茶的文献资料。以文献资料的来源与性质,分谱录、文学、笔记、地方志、石刻、域外文献等篇。辑校中,底本出现讹、脱、衍字者,以及部分异文、文本信息予以出校。武夷茶文献内容丰富,可观照武夷茶业历史图景,亦是福建茶业乃至中国茶业发展历程的缩影。
本书精选沈从文文物研究文章30篇,分门别类地介绍了玉器、陶瓷、漆器、琉璃等文物的鉴赏知识、加工工艺、历史典故、研究方法,把6000年文物分门别类地看个遍,从此掌握看文物的门道!全书包含近200张全彩文物图片,呈现沈从文笔下的文物之美。收录沈从文的演讲《我是一个很迷信文物的人》,听沈先生讲述自己是如何研究文物的。另外还收录《沈从文的后半生》作者张新颖教授的导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文物研究之间的关系。翻开本书,看懂玉器、陶瓷、漆器、琉璃等文物背后的门道!
《中国香文化》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记叙香文化的专著,填补了香文化研究的空白,自2008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此次出版的《中国香文化(典藏版)》在2008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删,使叙述脉络更加清晰,语言更加严谨,补充了以前尚未涉及的新内容。而且此次出版是彩色版,书中补充了许多珍贵的图片。
的园林艺术,是建筑、文学、书画、戏剧等艺术的综合体。无论是观赏园林,还是修建园林,只有了解园林艺术本身的丰富性,才能得其真趣,体会园林之妙。 园林大家陈从周 生著述甚丰,本书以 园林 为主题,撷取代表性篇目,跟随 的诗意文字,探究 园林到底美在何处。 说园 分,概述 古典园林艺术,从造园角度详谈园林的立意、构景、山水关系、树木栽植、建筑物营造等技法,及其背后深厚的 文化传统,见解 辟、 到。 游园 分,则从赏园、品园角度分篇讲解具有代表性的 名园,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及 颐和园等,深度解析各自风格、景观及造园 。书中配有数十幅园林摄影图,图文映照,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园林美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据从出土的甲骨文考证,古人常用来纪年月日时。关于其起源有多种传说,综合来看普遍认为天干地支源自于古人对天象的观测以及对植被动物等生灵的关注与记录,呈现出天与地在时间流转中的变化。本书以“天干地支”为切入点,从起源讲起,不仅包括神话传说,还包括根据实际考古发现的推断,讲解天干地支从何起源,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的。同时还包含了天干地支中每个字寓意、演变等,以及十二生肖每个动物在自然中寓意以及和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的地方。将与天干地支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融合之后,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孩子轻松掌握。
《国文课》是一部新见迭出的中国古典文学史。儒家学者、诗文大家徐晋如三十年积淀,从《诗经》讲到明清传奇,依本儒家诗教观,指出诗古文辞才是中国文学的正脉,风雅是中国文学的根本特征,对中国文学的主流文体和主要作家作出全新的阐述。对近代以来仰西方鼻息的中国文学研究方法进行反思,意在恢复风雅传统,重接中国文脉。对读者理解传统中国文学有较高的启发作用。
暂无内容简介。。。。。。
《春节简史》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指出春节源头所在,为我们勾勒春节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脉络,介绍春节期间的各地人民的种种习俗、仪式、活动、物品等等。通过本书,我们会知道春节不单单是除夕夜阖家团聚和大年初一的拜年活动,而是从冬至 、腊八、祭灶、除夕、直到破五、人日、元宵节的整个庆祝过程,期间的每一个节点都关联着中国人2000年来的文化传承与情感寄托。
《50:伟大的中国短篇小说》收录了39位名家的50篇短篇小说,以发表时间的先后汇为一编。 自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开始,中国现代文学已经走过百年。在浩如烟海的现代文学作品中,我们为读者披沙沥金,挑选出50篇经典的短篇小说。这些篇目有的来自著名高校中文系编选的权威教材和各类权威现代文学丛书,有的来自国内一线文学刊物的历年排行榜作品选,还有一些来自在市场中口碑较好、获得较大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家除了在海内外屡获各类文学奖外,也多有作品被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进入了一代国人的集体记忆,他们的小说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积淀,称得上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同时,我们在编选时注意兼顾不同读者的偏好口味,除了“中国正典”外,也收入了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较为年轻的作家作品,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写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