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沈从文文物研究文章33篇,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丝绸锦缎、织染刺绣、图案花边、服饰配饰,极致展现沈从文笔下的古衣之美! 全书包含217张全彩文物高清图,带我们鉴赏江陵楚墓、长沙汉墓、安阳殷墟等地的出土文物,认识蜀锦、清花锦、织金锦、云锦,了解织染和刺绣工艺,欣赏《红楼梦》中的衣物,看遍从战国到清朝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 沈从文非常注重文物结合文献的研究方法,严谨考据、温情叙述。翻开本书,看懂古代人如何穿衣打扮!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也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精神文化。服饰文化更是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延续和演变,直接反映了国家、地区和各个民族的社会制度、经济水平、宗教信仰、道德风尚及生活习俗,在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举世闻名的“衣冠王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服饰史料。《中国古代服饰辞典》作者按照朝代对古代服饰进行梳理,并按照朝代收录词条,配以适当的图片,每个朝代前对该朝代的服饰特色进行总结。书稿总体上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恰当的图片使得书稿形象活泼,也方便了读者理解词典内容。
应景服饰文化以农耕生活为基础,四季景物变化为环境参照,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簪戴鲜花、装饰节物进行情景设定,描画出自然万物的轮回往复,构建出生动和谐、时节有序、内外融合的社会物质与人文生活景象,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怀和文化想象力,彰显了中国古人器以载道的造物思想和审美理想,展现了中国古人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纯熟的制物技巧,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乐观向上、主动进取的民族精神。
服饰史,即文化史。《诗经》中的美人姿色、女服用色和用料反映了先秦女子服饰的清纯、质朴,楚汉女子服饰中宽衣大袖和繁复华美的绣纹体现了时代特有的浪漫,六朝女子服饰中的裲裆衫、五兵佩透出飒爽戎装风采,隋唐女子 高腰掩乳 、身披帔帛、脚踩重台履从画中走下来,宋朝女子服饰在简约淡泊中透出内敛的奢华富贵,辽金元代女子服饰佛妆和高丽风体现的文化交流,明清之际女子头戴皮毛 卧兔儿 、领口处钮扣透出的低调奢华 这些个案研究,从独特的视角和繁复的细节出发,探索服饰和物质文化的关联。
旗袍,有着高挺有型的立领和斜开的门襟,讲究的盘扣将立领和门襟的两侧完美闭合,形成一种独特的精气神。旗袍,有着圆润柔和的轮廓和线条,将人体曲线的曼妙敲到好处地展现出来,既有浪漫的情致,又不失优雅端庄的气韵。行走间,轻盈摇曳的下摆,忽隐忽现的风情,赋予了旗袍一种难以抗拒的魔力。 旗袍独特的轮廓里,蕴藏着中国传统服饰和西方传统服饰两股灵魂,传统中不失现代感的样式,浪漫中又平添端庄大气的风韵,是中国手工艺人智慧里别致的灵感,也是中国服饰文化中极为惊艳的一抹亮色,更是中西服饰文化完美融合的产物。
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只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但是却承载了*跌宕起伏的记忆。社会的变革带来了时尚上的变迁,时尚的变迁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清末,传统服饰的时尚陪葬了王朝的崩塌;民国,十里洋场上的时髦摇曳在霓虹灯下,却也只是孤岛里海市蜃楼般的繁华梦;新中国的号角,让朴素的时尚观成了社会的主旋律;改革开放后,时尚欲望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而迅速膨胀,终于,世界大同,国际化的时尚彻底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源自这短暂历史中的惊鸿一瞥,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无须再精雕细琢,便可以触动每一颗热爱海派时尚繁华梦的心。
郑春颖所著的《高句丽服饰研究》在广泛收集高 句丽壁画图像、出土饰物、人物造像、纺织遗迹及文 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探讨高句丽人传统服饰文化的 特点与演进历程。通过与本地区汉族服饰文化、胡族 服饰文化的对比研究,揭示出在三种服饰文化运行轨 迹中,平行发展与交叉融合并存的演变规律。并进一 步透过服饰文化这一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风尚 的风向标,深入探究公元一世纪到八世纪高句丽人、 高句丽社会与国家的沧桑巨变。从东北亚,乃至东亚 的视角,审视高句丽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地 位、作用及影响。
本书由著名作词家方文山大力推荐,收录包括十数年来汉服复兴者的思想文选、2014 年汉服运动发展状况调查、汉服组织名录,以及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活动实践与相关活动等。本书以纪实性的笔触、科学的数据与严谨的分析,再现汉服及汉服文化周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对于促进各地汉服组织建设及同袍个人成长,提升社会各界对汉服运动的了解、推动汉服运动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需要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旗袍是中华民族的国粹。随着近年中国文化的不断受国际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国学,穿旗袍。旗袍也被当作国服在各大重要场合被指名人士穿着。 龚航宇老师所著的《穿旗袍的女人(龚航宇旗袍诗集)》用诗歌的形式,根据旗袍的风格类别把旗袍分类简述,并有近百张唯美的现代旗袍图片,把旗袍艺术与现代时尚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作者个人对旗袍艺术的追求和爱恋,也充分体现了她个人的一书品味和文化修养。诗歌的语言把每张图片的意境和中国风阐述的尽善尽美。这本旗袍艺术书籍用百首诗歌和旗袍图片呈现了中国服饰艺术之美,诗歌的语言把每张图片的意境和中国风韵阐述得淋漓尽致,相信广大读者阅读后一定能从中体悟到中华服饰艺术美感的享受。
丝绸之路,既是一条横亘东西的贸易之路,也是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一批批的使者、商人、军队、僧侣和流浪者在丝路上往来穿梭。本书以丝路上的节点城市(如西安、武威、兰州、敦煌、喀什、和田等)相串联,是一个由地理进入历史的过程,力求将丝路的历史、传说、古迹、风光和风情融合在一起,唤起人们对丝路的文化认同,展望丝路的美好未来。
本书以细腻唯美的笔调,围绕江南服饰,对江南与服饰相关联的风土人情、历史人物、风物景致娓娓道来,走进江南的蚕桑、丝绸、织锦、缂丝、刺绣、蓝印花布与旗袍的国度,讲述和江南服饰有关的历史人物、风物,西施、勾践、白居易、李清照、沈万三、沈婉、柳如是、苏州昆曲……在江南的诗性意境、历史风物、风物景致中自由地行走,体味每一个和江南衣裳有关的细节与韵致。《江南衣裳》还有呈现江南衣裳的大量精美图片,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还可获得视觉上的美的体验。 江南,小桥流水、草长莺飞、烟雨迷蒙。江南衣裳,轻柔飘逸,有丝绸的缠绵华贵,有蓝印花布的朴素自由。
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概括为“衣食住行”,服饰排在了**位,可见它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衣冠大国,从古至今,伴随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服饰的样式和穿着习俗始终在不断演变。
为了能重新展现儿时经历的那些服饰,也为了能让我们的怀旧情感得到满足,更为了符合当下全社会怀旧的浪潮。本书以怀旧为主题,选取了那些饱含着古朴气息的服饰,这其中既包括那些具有思想风潮的蝙蝠衫,也包括流行一时的健美裤,又有充满时代精神的帆布书包,等等,用活泼清新的文字,再加上充满古朴味道的图片,重点讲述那些服饰的特点,将儿时经历的服饰重新拉回到读者的面前,在褒衣博带,行云流水的延续之中寻找逝去的美丽与庄严,也更能让读者感到过去的味道和小时候的呼吸。可以说是一本让人不忍释手、读之有味的重磅佳作。
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演进,传统服饰正逐渐被批量的、工业化生产出的服装所替代,并逐渐边缘化,淡出了日常的生活。一些传统民族服饰所具有的“穿在身上的史诗”的神圣意味、传宗接代的血缘传递内涵和区分我群与他群的标志感,也都趋于弱化。但就是在这种几乎不可逆转的趋势中,我们依然能在田野乡间、边陲远寨中发现传统服饰文化还在坚韧地、智慧地传承着,在与现代生活的磨合中寻找着、探索着传承发展的路径。本书的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个案,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多维图景。
《中国服饰文化》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拓荒性理论专著。 它综合运用社会学、文化学、史学、美学和心理学等理论与方法,以点线面体相结合的模式来展开中国服饰文化学说的轮廓和细部。所谓点即一个人物的服饰学说或一个命题;线即历史的线索或一个服饰事件或某类服饰命题的梳理;面即某个时代或一群政治家或社会服饰习俗等;体即中国服饰文化整体境界的多重透视。它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搜寻,在不时显现的出土文物中爬梳,在古今乡风土俗中筛选,以期探讨中国服饰发展变化的文化背景和内在规律;辨析中国服饰命题与国人文化心态的渊源衍化;梳理历代服饰现象的文化线索和美学意味……总之,她试图展示自古以来渊远流长的中国服饰文化理论,展示早已积淀为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深层服饰命题,从而引导人们整体领略中国服饰文化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