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6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四季花与节令物:中国古人头上的一年风景
    •   ( 3021 条评论 )
    • 贾玺增 /2016-09-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应景服饰文化以农耕生活为基础,四季景物变化为环境参照,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簪戴鲜花、装饰节物进行情景设定,描画出自然万物的轮回往复,构建出生动和谐、时节有序、内外融合的社会物质与人文生活景象,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怀和文化想象力,彰显了中国古人器以载道的造物思想和审美理想,展现了中国古人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纯熟的制物技巧,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乐观向上、主动进取的民族精神。

    • ¥46 ¥69 折扣:6.7折
    • 粉黛罗绮(修订版):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
    •   ( 1659 条评论 )
    • 陈芳 等 著 /2019-10-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服饰史,即文化史。《诗经》中的美人姿色、女服用色和用料反映了先秦女子服饰的清纯、质朴,楚汉女子服饰中宽衣大袖和繁复华美的绣纹体现了时代特有的浪漫,六朝女子服饰中的裲裆衫、五兵佩透出飒爽戎装风采,隋唐女子 高腰掩乳 、身披帔帛、脚踩重台履从画中走下来,宋朝女子服饰在简约淡泊中透出内敛的奢华富贵,辽金元代女子服饰佛妆和高丽风体现的文化交流,明清之际女子头戴皮毛 卧兔儿 、领口处钮扣透出的低调奢华 这些个案研究,从独特的视角和繁复的细节出发,探索服饰和物质文化的关联。

    • ¥54.6 ¥78 折扣:7折
    • 香奁润色
    •   ( 1241 条评论 )
    • (明)胡文焕 编,王旭东刘筱玥江杨洋 校注 /2016-01-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香奁润色/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明代胡文 焕编,是我国现存*早的妇人美容保健专*,成书于 1600年前后。原书共13部。分别是头发部、面部、瘢 痣部、唇齿部、乳部、身体部、手足部、阴部、经血 部、胎部、怪异部、洗练部、藏贮部,收集了明以前 各种文献中的美容保健验方、技术和方法,共辑录方 剂276首。全书体例完备。按部分类,条理清晰,内 容丰富。本次整理以清人精抄明万历年问虎林文会堂 初刻《寿养丛书》本为底本。

    • ¥21.2 ¥29 折扣:7.3折
    • 汉服归来
    •   ( 2813 条评论 )
    • 杨娜 等编著 /2016-08-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踏上复兴之路。在其中,汉服运动既是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又是*韧性的实践者,而且以其*宣示性的行动符码,创造了*可读性的历史记录。本书作者杨娜是汉服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汉服归来》就是她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汉服运动的观察、记录与思考。透过这本书,可以看到十几年来围绕汉服展开的思考、行动与纷争,看到在这背后隐藏的激情、理念、利益以及由此而来的冲突,看到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推陈出新的巨大潜力。期待这本书不仅是以往汉服历史的见证,还将推动汉服运动更上层楼。

    • ¥56.7 ¥88 折扣:6.4折
    • 百年时尚——海派时装变迁
    •   ( 89 条评论 )
    • 卞向阳 主编 /2014-10-01/ 东华大学出版社
    • 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只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但是却承载了*跌宕起伏的记忆。社会的变革带来了时尚上的变迁,时尚的变迁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清末,传统服饰的时尚陪葬了王朝的崩塌;民国,十里洋场上的时髦摇曳在霓虹灯下,却也只是孤岛里海市蜃楼般的繁华梦;新中国的号角,让朴素的时尚观成了社会的主旋律;改革开放后,时尚欲望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而迅速膨胀,终于,世界大同,国际化的时尚彻底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源自这短暂历史中的惊鸿一瞥,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无须再精雕细琢,便可以触动每一颗热爱海派时尚繁华梦的心。

    • ¥23.8 ¥39 折扣:6.1折
    • 清代服饰制度与传世实物考 女装卷 东华大学出版社
    •   ( 8 条评论 )
    • 李雨来,李晓君,李晓建 /2019-11-01/ 东华大学出版社
    • 《清代服饰制度与传世实物考》是国内首次专题研究海内外民间遗存的清代服饰系统性实物资料工程。分为女装卷和男装卷,共计100万字,1000余张实物图片。收录清代民间遗存男女各类服饰实物445件,极具史料价值。所有实物收藏并研究历时40年,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海外回流;二是国内各地民间收藏。书中以清代典章为依据,与相应传世实物相比照,完整、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了清代皇族以及各级职官穿用的制服。结合当时政治和社会体系,客观解读了阶级地位和制服之间的关系。同时,以代表性实物为研究样本,举例解析不同款式和纹样所适应的穿着场合和礼仪级别,系统地梳理了清各朝代的服饰工艺特征。

    • ¥249.1 ¥398 折扣:6.3折
    • 清代服饰制度与传世实物考——男装卷
    •   ( 79 条评论 )
    • 李雨来,李晓君,李晓建 /2020-03-01/ 东华大学出版社
    • 《清代服饰制度与传世实物考》是国内首次专题研究海内外民间遗存的清代服饰系统性实物资料工程。分为女装卷和男装卷,共计100万字,1000余张实物图片。收录清代民间遗存男女各类服饰实物445件,极具史料价值。所有实物收藏并研究历时40年,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海外回流;二是国内各地民间收藏。书中以清代典章为依据,与相应传世实物相比照,完整、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了清代皇族以及各级职官穿用的制服。结合当时政治和社会体系,客观解读了阶级地位和制服之间的关系。同时,以代表性实物为研究样本,举例解析不同款式和纹样所适应的穿着场合和礼仪级别,系统地梳理了清各朝代的服饰工艺特征。

    • ¥287.4 ¥398 折扣:7.2折
    • 梨花一枝春带雨——说不尽的旗装戏
    •   ( 32 条评论 )
    • 李德生 著 /2012-12-01/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何谓“旗装戏”?其艺术特色如何?它的代表剧目都有哪些,它缘何紧跟时局起起落落?它又成就了哪些名角儿和艺术大师?在《梨花一枝春带雨:说不尽的旗装戏》里,笔者李德生以详堪的史料、生动的叙述,对上述问题一作答,同时穿插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梨园掌故。无沦你是否身处梨园,都可以被深深吸引,沉浸枉旧日的时光里,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梨花一枝春带雨:说不尽的旗装戏》部分内容已列入国家*人文社科基地重大研究项目。

    • ¥26.1 ¥39 折扣:6.7折
    • 华夏纺织文明故事
    •   ( 37 条评论 )
    • 薛雁徐铮 编著 /2014-10-01/ 东华大学出版社
    • 华夏纺织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尤其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薛雁、徐铮编著的《华夏纺织文明故事/中华服饰文化系列》按历史发展的脉络,从纺织文明起源开始,以纺织纤维的发现和利用、历史的传说、生产技术、礼仪制度、文化艺术等为线索,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华夏纺织文明的故事,以期传播和弘扬中国纺织科技和文化。

    • ¥23.8 ¥39 折扣:6.1折
    • 服饰中华——中华服饰七千年
    •   ( 97 条评论 )
    • 黄能福陈娟娟黄钢 编著 /2011-09-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服饰中华:中华服饰七千年(套装共4册)》源于旧石器时代,在7000年前,已经发明丝、麻等纺织物缝制衣冠鞋履等配套的服饰和用骨、角、贝、玉、陶等材料制造美化生活的装饰品。中华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创造的丰盛华美的原始服饰文化,举世独步。夏商周时期,中华服饰进入以“礼”为规制的发展阶段,服饰意识与天地同构,内涵深邃。汉代以后,以儒学为理念的服饰制度,使服饰品类和材质工艺不断发展提高。数千年来,在华夏服饰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少数民族和域外异质服饰文化的滋养,使中华服饰不断创新和丰富,形成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服饰传统,为世人所称羡。 《服饰中华:中华服饰七千年(套装共4册)》根据以物证史的理念,按历史顺序,以简明易懂的文字与服饰实际文物的图片相对照,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自原始社会至今的服饰发展,

    • ¥1998.6 ¥2998 折扣:6.7折
    •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刺绣卷)(精)/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   ( 20 条评论 )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 /2004-01-01/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比卷为《中国织绣服饰全集》中的第二卷[刺绣卷],是一部具有发展史意义,迄今为止全面展示历代刺绣珍品的为丰富的图集。刺绣工艺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刺绣起源很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中断地发展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丰富多彩的刺绣品种。西周时期的辫子股刺绣印痕,题示着刺绣工艺的成就;战国秦漠时期楚墓出上的各种纹样丰富的刺绣,及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体现出刺绣工艺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西汉马王堆出上的[长寿绣]、[信期绣]、[乘云绣]尤为中外学者重视,代表着刺绣工艺开始进入辉煌时期;唐代刺绣中的宗教艺术品,标志着刺绣针艺技术已是大步创新的时代;宋代并行发展的纯欣赏性画绣和实用性刺绣两大类,表明刺绣技艺已达到历史峰;元代精美的

    • ¥382.5 ¥450 折扣:8.5折
    • 周梦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文集
    •   ( 12 条评论 )
    • 周梦 著 /2009-12-01/ 中央民族大学
    • 本书坚持的三种学术取向: 其一,立足传统。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师生的创作中体现出良好的传统功底,无论是中国画还是油画、装饰绘画,都十分注重对传统艺术语言的钻研与运用,同时更加注重对民族传统审美意象的凝练和深化表现,在设计探索中十分有效地找到了从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传统工艺等民族传统艺术遗产中汲取营养的方法。 其二,面向现实。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专业教学非常重视社会实践和实习采风这一环节,他们的作品无论以什么样的风格面貌出现,无不以少数民族现实生活为创作构思的源泉,无不是在社会人生和大地山河里寻找构思的鲜活素材,无不是以自己在民族地区生活的实际体验作为自己艺术探索的起点。这一点,一直是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传统,因此,他们的创作多能够超越简单的形式感转译,准确地表

    • ¥17.1 ¥20 折扣:8.6折
    • 回族服饰文化
    •   ( 1 条评论 )
    • 陶红 等著 /2003-08-01/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回族服饰是回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回族服饰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绚烂多彩、积淀丰厚的宝库。回族服饰的发展变化及多种形态,潜移默化地受到时代、地域以及周边兄弟民族习惯等影响,但在根本上或者说整体上,是受到伊斯兰文化对回回民族形成的深厚影响。人类服装史权威、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布兰奇·佩尼曾深有感慨的表示:“对服装历史的研究,可以说,等于从事一项探险活动,它涉及的领域很广,而且饶着有兴趣。”(《世界服装史》序)由于回族服饰是半随着发展的节奏,就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回族历史发展的主脉。为了印证回族服饰的演变和发展,受到回族社会、回族经济及回族文化的深厚影响,本书作者曾到西北许多回族聚居村镇采访,广泛收集回族服饰样品与资料,经过精心整理和归类,不仅探讨了国内回族服饰的历史传承,而且还对

    • ¥13 ¥20 折扣:6.5折
    • 中国传统服饰:清代服装
    •   ( 263 条评论 )
    • 王金华 著 /2015-11-01/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中国清代服饰品种丰富、美不胜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国人以聪明才智和超绝的技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艺术,无论款式、材料、色彩、图案、工艺等都极其精致细腻,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体现了卓越的服饰技艺和审美意识。 作者王金华凭借三十余年的收藏感悟和研究心得,精心撰写了这部著作《中国传统服饰:清代服装》。这既是一部以介绍中国清代男女服饰为主的专著,也是一套画册类的文物书籍,展示了文物藏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材料工艺、当代状况及收藏展望等,具有很高的实物价值和文史价值。 《中国传统服饰:清代服装》图文并茂,呈现了大量珍贵的实物图片,充分展示了清代服饰艺术的深厚和华美,既有利于读者学习,也利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从而推动我国服饰行业的发展

    • ¥314.4 ¥398 折扣:7.9折
    • 雪域彩虹——藏族服饰
    •   ( 18 条评论 )
    • 李春生 /2007-04-01/ 重庆出版社
    • 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创造了与本民族同样古老、独特、灿烂的文化艺术.而藏族服饰正是这绚丽多姿百花园中杰出的代表。 本书按藏族文化所呈现的地域性特征,系统介绍了卫藏地区、安多地区、嘉绒地区、阿里地区、工布地区、康巴地区等六大区域不同类型的藏族服饰,并对西藏僧侣服饰、原西藏地区官员服饰作了扼要的介绍.揭一不了这些服饰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 ¥27.9 ¥38.8 折扣:7.2折
    • 汉民族民间服饰
    •   ( 241 条评论 )
    • 崔荣荣 编著 /2014-10-01/ 东华大学出版社
    • 汉民族民间服饰所介绍的是汉民族的民间特色传统服饰用品。本书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的藏品为依托,结合特定时期的时代背景对民间服饰艺术与文化给以一定阐释。*章通过对汉民族与汉民族服饰的追根溯源,简要呈现汉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服饰品。第二章介绍了汉民族服饰的两种主要形制及其整体发展变化。第三章通过对不同身体部位的服饰品予以分类,并对具有明显民族风情与地域特色的服饰用品予以重要介绍。第四章从植物花草类、动物类、器物类与组合类四种纹样的具体细化与展示,表达汉民族传统服饰纹样中追求吉祥美好寓意的主旋律。第五章民间服饰技艺展示了汉族劳动人民丰富的装饰技法、充满创意智慧的装饰技巧。第六章通过汉民族色彩应用与民族色彩观的展现,表达汉民族独特的色彩文化性格。

    • ¥32.4 ¥45 折扣:7.2折
    • 脂粉春秋:中国历代妆饰(第2版)
    •   ( 2326 条评论 )
    • 李芽 著 /2015-01-01/ 中国纺织出版社
    • 本书详尽地介绍了中国从远古一直到当代社会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妆饰领域的基本发展状况。内容主要包括历朝历代的化妆和发式两大部分。其中,化妆又细分为绘身、文身、女子面妆、眉妆、眼妆、唇妆、面饰、护发护肤品、缠足及男子化妆几个分支;发式分为男子发式和女子发式两个分支,基本涵盖了妆饰领域的方方面面,且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妆饰特色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是一部比较详尽的研究中国历代妆饰史及妆饰文化的学术著作。 本书适合于影视戏剧化妆人员,服饰文化研究人员,文博界、艺术界、美术界人员,艺术院校师生以及妆饰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化妆人员,服饰文化研究人员,文博界、艺术界、美术界人员,艺术院校师生以及妆饰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 ¥58.6 ¥88 折扣:6.7折
    • 中国服饰史
    •   ( 151 条评论 )
    • 徐静 /2010-11-01/ 东华大学出版社
    • 中国历代服饰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在世界文化之林树立了独特的中国服饰形象。本书的编写遵循服饰史前辈的研究,进行梳理、整合、概括而成,使之更易于学习和掌握。

    • ¥22.8 ¥27 折扣:8.4折
    • 美丽的锦绣壮族服饰: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书系(精装)
    •   ( 50 条评论 )
    • 李元君 主编 /2012-02-01/ 接力出版社
    • 曾贵为皇家贡品的壮锦,被达官贵人视为时尚的壮锦,如何演绎返璞归真的流行?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书系《美丽的锦绣-壮族服饰》由著名出版家李元君主编,著名摄影家梁汉昌、美术史论家胡德智深入山村古寨,走访耋耄老人,历时3年有余,拍摄万幅照片,打通时间与空间,横跨广度与深度,融合生活与艺术,尽现壮族艺术远去的灿烂,寻找即将消失的刺绣、织锦、靛染工艺,由当代时尚对接古典与民族元素,从民族服饰发掘艺术与设计理念,被誉为“一部值得爱美、寻美、创造美的品质生活人士拥有的艺术精品,一部值得文化人、艺术工作从业者、各类艺术设计从业者、民俗研究者收藏的艺术精品”。 本书既是一部壮族服饰文化史,也是一部壮族艺术设计史,融可读性和工具性于一体,从中可以学习图腾设计的时尚精神、银饰设计的数百年传承以及

    • ¥467.7 ¥698 折扣:6.7折
    • 从一元到二元:近代中国服装的传承经脉
    •   ( 12 条评论 )
    • 张竞琼 著 /2009-12-01/ 中国纺织出版社
    • 本书以相关古籍、考古报告、文献档案与馆藏服装传世实物为史料,以中国古代服装向中国近代服装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转折关系为线索,以世界服装史的整体发展框架为参照,以服装的品种体系、生产体系、对外关系与精神属性为对象,论述了中国近代服装在变迁的本原、依据与动力方面所发生的根本变化,并分析了这种变化的成因;说明了中国古代服装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是来自自身的纵向传承,也就是所谓的“一元”;而中国近代服装演变的根本因素是在保持了原先纵向传承的同时,又增加了另一个横向的对外交流,也就是所谓的“二元”;同时进一步说明了外来的“一元”进人中国的传送模式与中国传统的“一元”相并行、相重构或者相交融而形成的兼容模式。 愿本书为关注服饰文化的读者提供参考并切望指正。

    • ¥35.5 ¥45 折扣:7.9折
    • 20世纪汉族服饰文化研究
    •   ( 1 条评论 )
    • (日)山内智惠美 著 /2001-08-01/ 西北大学出版社
    • 作为服饰文化史的研究,本书探讨20世纪汉族服饰的各个方面。服饰包括服和饰两大部分。其实,服和饰是结合的,是一个整体,往往不能分开;如果分开,就出现奇怪的现象。例如,日本民族服饰,包括和服、和式发型、和式屐、化妆等因素。同样,彝族的服饰,也包括头服、头巾等多种因素。所以,只是为了讨论的方便,才勉强把它们分成服和饰两大类。

    • ¥21.2 ¥28 折扣:7.6折
    • 中华丝绸文化--“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之文化常识系列
    •   ( 55 条评论 )
    • 徐德明 主编 /2012-11-01/ 中华书局
    • 我们中国人自己,如果要谈中国是什么,往往讲不清楚,又是地大物博,又是历史悠久,又是儒道佛,云山雾罩,一套又一套。殊不知老外对这些根本搞不明白。他们对中国之认识,大抵即从那光洁滑韧的丝绸和甘酽清冽的茶里来。抚摸着丝、品着茶,自然对中国就有了一份敬意:能生产这样好东西的国度呀,那该是什么好地方! 茶与丝之外,还足以代表中国的,当是饮食文化和玉文化吧。饮食文化,蒸煮炒炸,许多技艺是迄今世上其他民族仍未掌握的,相关之文化也是其他民族辨识我们重要的指标。饮食中的酒文化,也与其他民族不同,独树一帜。其中的蒸馏白酒,我以为即由中国道士炼丹时创造,与欧洲及阿拉伯之蒸馏法不同。它和酒曲之发明、运用,乃我国对世界酒文化之两大贡献。至于玉,更是中国审美文化之代表,人们不仅喜欢藏玉、佩玉、赏玉,

    • ¥36 ¥48 折扣:7.5折
广告
閺傛壆鐛ラ崣锝嗗ⅵ瀵偓閺冪娀娈扮喊宥堫嚛閺勫酣銆夐棃锟�,閹稿trl閸旂姵灏濆ù顏堟暛閹垫挸绱戠€佃偐娲稿Ο鈥崇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