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琴道》中,高罗佩从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出发,对琴学的起源、特征,琴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 高罗佩在《琴道》的后序中,这样写道: 夫此者内也,彼者外也。故老子日: 去彼取此,蝉蜕尘埃之中,优游忽荒之表 ,亦取其适而已。乐由中出,故是此而非彼也;然众乐琴为之首,古之君子,无间隐显,未尝一日废琴,所以尊生外物养其内也。茅斋萧然,值清风拂幌,朗月临轩,更深人静,万籁希声,浏览黄卷,闲鼓绿绮,写山水于寸心,敛宇宙于容膝,恬然忘百虑。岂必虞山目耕,云林清闷,荫长松,对*,乃为自适哉!藏琴非必佳,弹曲非必多,手应乎心,斯为贵矣。丙子秋莫,于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间物: 无名 ,抚之铿锵有余韵。弗
本书对中国古琴文化进行了系统而精到的全景式勾勒,涵盖古琴的发展历史、乐器构造、演奏艺术、文化象征、学科内涵和哲学思想等。作者的立场和视角既承自故老相传的琴学道统,又源于数十年操缦开启的 心源 ,故书中古代原典精义与自家灼见琳琅纷呈,启人以思,感人以美,使阅读兼具治学之精与怡情之趣。如是琴要,琴要如是。初识琴者可将本书作为始涉琴海上佳的地图和指南;习琴有年者亦可以本书为引,细求古琴之 本来面目 ,以滋润旧调之新声。
《书法雅言》是明代书法家、鉴赏家项穆撰著的一部书法理论旷世著作。项穆出身收藏世家,家中书画藏品量大概是故宫的一半,对书画作品的见解常人难以企及。全书共17篇,详细阐述了书法的起源以及演变、品鉴书法的方式、学习书法写作的技巧等,并以匠人的精神品评历代书法家的优劣得失,展现了明代书法家的美学理念和清雅意趣。 《书法雅言》是中国古代书学理论的传世经典,也是世界系统阐述 笔迹 读心的著作。写字如做人,心正则笔正,人正则书正。以习字静心,成为更好的自己。
《中国书法常识》集中反映了潘伯鹰的书学主张。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和附录,上卷为作者的学书技巧,指导书法学习者如何入门,并罗列了学习书法的参考书;下卷为书法欣赏,作者对隶书及二王、颜柳等名家进行了点评。附录为作者的一些书法知识趣闻,是不可多得的一部中国书法入门书籍。
《中国香文化》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记叙香文化的专著,填补了香文化研究的空白,自2008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此次出版的《中国香文化(典藏版)》在2008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删,使叙述脉络更加清晰,语言更加严谨,补充了以前尚未涉及的新内容。而且此次出版是彩色版,书中补充了许多珍贵的图片。
这是建国60多年来,京剧历史上首次开展的*规模的 京剧经典传统大戏 排演、拍摄工程,其意义在于推动全社会对国粹京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视,扩大京剧在国内外的影响,团结凝聚京剧人才队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荣誉感,高质量地把当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成果传播、记录下来。这项工程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浩如烟海的京剧传统剧目中,精心选择*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经典传统大戏,通过巡演和电影拍摄两个环节,采用舞台演出和电影载体两种形式,将当代*秀的京剧艺术家、音乐家对国粹京剧艺术的优质传承和艺术风采广泛传播,永远留存。书稿计划加入传统剧照和新拍剧照数十张图片,并配有专家评点赏析。(具体见备注) 该套书的定位为大众读者,做到既有普及性,又有知识性、可读性,力争打造成为一套国粹文化的精品书系。
《踏歌图》,96cm*68cm,宋代马远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92厘米,横111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马远代表作品。画面远处瘦削的远峰,宛如水石盆景,灵动轻盈,宫阙隐现,其布局是对景物进行大胆的剪裁,又用大片云烟加以衔接而成,似全景而非全景。近处田垅溪桥,有几个农人边歌边舞于垅上。图的上方有南宋宁宗赵扩抄录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供奉宫廷的画院画家马远即以此诗为题作画。整个画面气氛欢快、清旷,形象地表达了“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美好愿望。
《九峰珠翠图》,96cm*68cm,元代黄公望绘。原作绢本,墨笔,纵79.6厘米,横58.5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以杨维祯寓居之“九峰三泖”(在今之江苏省松江县)的九峰为背景,画中树木造形及山石的皴法,与《富春山居图》皆有很多相似之处。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外的另一巨作。
《中国香文化》是部全面系统记叙香文化的专著,填补了香文化研究的空白,自2008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此次出版的《中国香文化(典藏版)》在2008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删,使叙述脉络更加清晰,
地图上的中国 系列图书利用地图作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载体,通过地图搭载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当代发展等内容,同时在纸质图书基础上开发可视听化的电子读物,达成融合传播效果,帮助广大海内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43家博物馆及其所藏代表性精品文物进行了简要介绍,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书中所选文物,涉及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上各重要阶段,包括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书画等各大门类。介绍文字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它将帮助读者透过博物馆这一视角,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The China on the Map series uses the map as a carrier to tell stories about China. China s history, culture, geography and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are illustrated through the map. Also, electronic A/V books are develo
《丛林曲涧图》,96cm*68cm,清代王时敏绘。纸本,墨笔,纵100厘米,横52.8厘米,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丛林曲涧图》以一高山为主体,树丛浓郁,周围群山环护,屋舍掩映其中,近岸山脚,古亭独立,杂树蔽荫。画中笔法文秀,写物具体而不拘执,造景丰富端庄,境界虚和,是作者绘画作品的典型风格。作者自署:“庚寅秋日画于西田茅舍,王时敏。”下钤“逊之氏”。
1河流是缔造文明的血脉,而横亘在东方大地上的黄河与长江,则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演奏了中华两河文明的交响曲。本书介绍了长江、黄河流域的风情与文化,展现了一幅川流不息的中国历史长卷。
《梁园飞雪图》,96cm*68cm,清代袁江绘。原作绢本,设色,纵202.8厘米,横118.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梁园,又名兔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建,亦名梁苑,旧址在今河南省商丘东。梁孝王雅好文翰,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名士,如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皆为其座上宾客,许多人长期居住园内,乐而忘返,“梁园”因此而闻名。这幅作品是袁江楼阁界画的代表作,画面取梁园一角,作者将这座历史上著名的园林建筑安置于冬季的雪景之中,表现了华丽的建筑,均匀挺直的线条勾画出房屋的各个细部,繁密的斗拱,玲珑的窗格,显示了高超的界画技巧。庭院、屋顶、山石上都留出大片空白,表现厚厚的积雪。雪片纷纷扬扬,远山烟波飘渺,雪色凝寒,使此画具有诗一样的意境。
《梧桐双兔图》,96cm*68cm,清代冷枚绘。原作绢本,设色,纵176.2厘米,横9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绘梧桐树下,石缝中斜出一株桂花。野菊满地,柔草丛中,两只白兔相戏,毛以细笔一一画出,兔目用白色点出高光,令眼神活灵活现顿生神采。景物细腻逼真,色彩和谐宁静,双兔造型准确,形象生动逼真,用笔细腻清秀而注意质感,设色和谐艳丽而有对比,具有光影的效果和体积感,受到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