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玩 II:中国传世智巧器具》:在老辈人的生活中,有一些富有妙趣又兼具实用功能的物件,像看似普通却藏有隐秘开关的机关木盒,可以收纳一些贵重的私人财物;瓷质的做工精巧的浮水杯,在大家一起饮酒的时候杯中酒剩多剩少完全可以一目了然。本书是*部关于中国传世智巧器具的著作,以生动的笔触介绍了连环戒指与手镯、机关锁具、倒流壶、公道杯、趣壶,以及机关匣盒和浮水杯。书中文物的精美图片和追寻文物的曲折故事,重新激活了明清以来优雅并且充满了智慧的日常生活细节。
《优雅07:篆刻的雕琢》 这是一本教人如何欣赏篆刻的书。作者将有关篆刻的知识按主题分解,包括篆刻的起源、分类、形状、材料、类别,以及构成印文的内容、字体、图像和边款等,每个主题分专章介绍,同时提供大量精美图片,使读者获得直观感受。*后对历代著名的篆刻家与篆刻作品进行了具体的风格分析,使读者对篆刻作品能有整体的把握。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当我们用 国学 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 传统文化 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 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 国学 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 传统 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 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
此套图书包括:藏传佛像鉴赏与收藏、藏式家具鉴赏与收藏、藏式手工艺鉴赏与收藏 《藏传佛像鉴赏与收藏》 王昕 编著 藏传佛教信奉的神众多,造型多样,题材丰富多彩,材质有泥、石、木、金、铜等,以金铜造佛像*代表性。那么,藏传佛像究竟有哪些品类?藏传佛像有哪些特点?如何正确认识藏传佛像的收藏价值、艺术价值?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藏传佛像的手印、相好、台座、标志、服饰等基本知识,对藏传佛教的造像形式、常见题材、造像特点进行讲解,分析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藏传佛教造像风格,归纳了藏传佛像的收藏原则。 《藏式家具鉴赏与收藏》 吕军 编著 藏族人民把高超的绘画艺术、非凡的雕刻才艺和极富民族特色的装饰手法应用于家具制造,创造了造型独特、外形美观、色彩斑斓、手工精细的藏族家具艺术。本书从藏式家具
《中华传统民俗工艺常识》主要内容包括:百花齐放的民俗工艺,传统剪纸工艺常识,传统刺绣工艺常识,传统泥塑工艺常识,传统风筝工艺常识,传统陶瓷工艺常识。
《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一书采用纯质纸全彩印刷,以图配文,以文释图,通俗易懂。作者运用手资料,对中国传统的剪纸和熏画进行了详细的叙说,使读者对中国传统剪纸、熏画艺术有所了解和感知,通过艺术的力量复原一幅幅在历史中沉淀的生活画面,具有很强的鉴赏性和收藏性。 本书名曰《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共有八章:章,古老的剪纸;第二章,剪纸的种类;第三章,各色剪纸;第四章,剪纸的传承;第五章,熏黑的剪纸;第六章,珍贵的熏画;第七章,熏画和剪纸的年代;第八章,各地剪纸。此外,还有一个结语。
陕西民间剪纸拥有非常成熟的艺术程式。通常每一个地区的民间剪纸都有自己的艺术程式,其成熟与否是检视当地民间剪纸艺术水准的一种标志。这些程式是千百年来在民间剪纸发展的自律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集体创造的结晶,是某一地域的剪纸艺术在传承过程中始终能够维持在一定水准之上的基本谱系与规范,也是每一个普通农村女性缘此学习并掌握剪纸艺术的传统语言规范,继而超越规范,施展她天才的个性创造才能的文化平台。广大民间剪纸艺人通过对程式的掌握而使当地民间剪纸得以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之上。
《梓人遗制》本书按机具使用性能分类叙述,每类先介绍历史,一物一条,共一百一十条。每物又分别按其部件叙述,参考古代器物图和当时制度,绘有总图和分图并注明尺寸,易解易学,比较实用。本书作者除对古文原典进行注解、翻译外,还加入与现代技术相关联的知识性、趣味性版块,使读者一览古代科技对当代科技进步的影响。
本书是 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丛书 中的一本。 葫芦范制技艺 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匏器范制是我国历史悠久、特色独具的传统技艺,其形、色、质别具一格。本书介绍了匏器范制的历史渊源、制作技艺、技艺传承等,此外还有精美匏作赏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简介 《中华文明史话》丛书是一套文化普及类阅读丛书,主题丰富,内容涵盖面广,从各个主题的历史源流到目前概况,脉络清晰。丛书并不深入探究各主题下的细枝末节,阅读丛书,能对各主题有一个概况性了解。丛书在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力求以生动、规范的文字来叙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图文结合使阅读更轻松,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内容,真切地贴近历史。 《剪纸史话》简介 《剪纸史话》根据已有资料及考古发现探究剪纸的起源,并简述了其在各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 图书对剪纸的整体特点、地域特色、题材选取、寓意及应用作了概要介绍,同时兼顾实用性,对剪刻方法、步骤和技巧进行了梳
中国艺术家具是手工艺为主的家具形式,其与匠人行为密切相关。术语是匠人呈现“工”与表达“艺”的一种特殊语言,其之内涵已超越“原有之意”,手工艺的魅力就在于此。通过大量的收集、分类与整理,本书从基本概念、分类、结构与装饰术语、制作技法术语、工具术语、材料类术语、物象纹饰术语以及著作、名家名匠与作坊等主要方面,对各类术语进行解析,其目的如下:第一,体现中国艺术家具术语之广;第二,彰显中国艺术家具术语的灵活性;第三,挖掘术语背后匠人的经验哲学。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传统家具制作、现代家具设计以及古家具修复与保护等相关人员参考或阅读。
云肩,一种古代妇女披于肩部的服饰品,似云霞落日,晴空散虹,美轮美奂,且拥有浪漫绚烂、雍容华贵的造物创意,是我国服装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云肩具有典型的双重文化遗产属性,即作为承载精美图案的“有形”之物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反映高超制作技艺和民俗学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情感和理想。 本书以江南大学服饰传习馆所收藏的珍贵云肩传世品为研究基础,精选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80副云肩,分为一片式云肩、连缀式云肩、层叠式云间、混合式云肩四个章节。使用现代电脑手绘方式对这些濒于消失的云肩图案进行真实的绘制与记录,目的是以数字化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整理与研究。
从敲击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人手的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工业化以来的三百年,我们将太多的工作放任机器做去了,然而机器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划一,当我们被这些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突然会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四处寻访他们的祖辈们用手制作和使用过的器物。瓷片、玉佩、银簪、木器,一块木雕板、一把紫砂壶,甚至于一砖、一瓦,它们都经历过先人用手精心琢磨,保留有先人的体温,镌刻着我们民族的图腾。偶尔得之,就像珍宝一样地倍加爱惜,并在搜寻与把玩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慰藉。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
《走进名家工作室年迹·乙未年:邵力华》收入画家邵力华国画人物、山水作品20几幅,作者所绘人物和山水都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在他的画作中,能够彰显画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风格,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极富魅力的艺术天份,他将传统审美与现代意识结合在一起。每幅作品都能让人切身感受到作者所传达出的美的艺术魅力。
本书以第三届国际剪纸艺术节获奖作品为主要出版内容,融合近年来国内外的剪纸名品,是一部剪纸艺术作品系统展示的图册。 《中外剪纸精品》入选作品中:一部分是从“第三届国际剪纸艺术展” 获奖作品中挑选出来的。参加本届展览评选的中外作品有2000多件,共评出终身成就奖(68岁以上的作者)16名、金奖30名、银奖50名、铜奖90名、优秀奖290名(包括大学生)、杰出外国剪纸艺术家15名。另一部分是中外剪纸名家大师代表作。所选作品宁少不滥,以精为准。其中,有民间的,也有专业的;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有意象的,也有具象的。可以说,这是代表世界上水平的剪纸作品集,从中可以看出各国剪纸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碧山计划”项目小组对安徽黟县所有农村的传统手工艺进行调研,包括采访手工匠人,拍照片、拍纪录片。《黟县百工》是调研成果的结集出版。对这些手工艺进行分类,在保留一些基本精神的基础上,重新加入当代的观念,创新传统手工艺,保留乡村之魂。寻找百工,不仅是寻找那些散布于民间的日常工艺,也是在寻找村民们记忆中的过去。很多去寻访记录的手工艺,甚至只有一个匠人在做,而在他们身上承载的是不同于工业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信息。
本书以文字和图例的形式,简明扼要地叙述了风筝的历史与发展、风筝的类型与审核、风筝的飞行条件与原理等内容。
本书为英国著名中国古董家具商和收藏家马科斯·弗拉克斯(MarcusFlacks)著,本书细述52件杰作,都是极罕见的超凡实例。本书除了深入分析每件家具,还有一些极富价值的附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开木料、接合、区域性制作,以及修复艺术的奥秘。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向您介绍了民间工艺美术概说、岁时节令中的民间工艺美术、人生礼仪中的民间工艺美术、宗教与信仰中的民间工艺美术、生活空间与建筑装饰中的民间工艺美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主要品类介绍等等。
《草编》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为您详细介绍了草编的缘起与历史、草编的分类、草编的原料与加工、草编的编织方法、草编制作范例以及草编制品的种类、主要产区及艺术特色等。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
李进兴*的《西夏瓷》介绍:西夏瓷器中的碗、 盘、钵等圈足器均挖足较深(俗称 挖足过肩 ), 器壁近底处较厚,近口处较薄,底则*薄,这是因为 碗、盘等主要用顶碗覆烧法烧制而造成的。顶碗覆烧 法支撑点在圈足部,为了能撑住整个坯体,不至于坯 体变形,所以近底处的器壁是*厚的地方;同时,为 了减轻坯体的压力,近口处器壁略薄,器底*薄。器 物外壁多挂半釉,施釉较薄。白釉碗、盘内底有沙圈 ,其他釉色则为涩圈。白釉瓷和剔刻花瓷在西夏瓷器 中*具特色,两夏瓷胎色多呈灰白色或浅黄色,故白 釉瓷均施化妆土,盖住胎色,然后挂釉。在各地西夏 窖藏中出士的西夏瓷,器物多为白釉瓷,有白瓷碗、 白瓷盘和白瓷碟等,内壁光滑,外壁有的较粗糙,也 有的很细致,胎细壁薄,很有代表性。剔刻花瓷的剔 刻花纹一般采用
顶穿岩石亿万年积压,绽放在艺人手中一朵朵芙蓉 耐受人间数千载寂寞,呈现在藏家眼下一尊尊紫铜 穿越尘世数百年流转,回荡在今人耳畔一首首绝唱 不施粉黛,浑然天成,是那紫玉金砂的绝代风华 毋庸雕琢,每壶各异,是那阳羡丸土的倾城绝恋 桃李不言,静水流深,是那紫砂文化的无穷魅力
《地工开物 追踪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作者详实细致地记录了众多即将消逝的中国民间手工艺技术,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严谨的民间手工艺生产领域的工具书,更是一本集文化旅游、阅读欣赏、具有实用收藏的闲书,可随时随地地翻阅。从容而诙谐的文字,引人入胜的故事性人物和情节,手工精心绘制的内容丰富的图片,将使每一个读者在深入接触、了解美不胜收的民间手工艺术与神秘的传统江湖术业之外,轻松融入作者用文字和图片营造的愉悦旅程和精妙书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