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社《中华传统文化丛书》中的一种。陵,指高大突兀的山丘,是帝王坟墓的专称。寝,是对古代帝王陵园建筑的特定称呼,兴于秦,行于汉。陵寝制度肇始于传说中的唐尧虞舜,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治者推崇皇权至上,维护森严等级的重要的政治手段之一。本书以简明的文字和丰富的插图,围绕帝陵选址、帝陵名号、帝陵格局、帝陵形态、帝陵建筑、陪葬制度、帝王入葬、祭奠仪式等方面做生动形象的介绍,反映了古代中国历朝封建帝王丧葬制度、规模、形态的变化,并从这个角度反映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和古代 事死如事生 社会文化观念。
本书除绪论外,下设三个主题儒家思想智慧、道家思想智慧和佛教思想智慧。教材编写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国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引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身体力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
本书记载孔子的出生、讲学、周游,删《诗》定《礼》著《春秋》,以及宣扬德政、仁政的故事。作品语言通俗、史料翔实,是一本记录孔子人生轨迹的的人物传记。
所谓礼俗,就是人们在生活生产、社会交往等活动中所遵循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这些规则、规范需要一定的礼节和形式来表现。这些礼节规范累年经月,日益扩散,渐渐沿袭成为人们普遍认可并依照实行的社会社会风俗,即礼俗。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从古至今,涉及到礼字,即便是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时代,也有不斩来使的礼仪。礼仪是人一生道德标准的行为尺度,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反射面。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在发展中形成了人、事、物之间独特的礼尚往来习俗,代表着中华民族文明教化的水平。 本书以大量生动、活泼、优美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图片、多角度向读者展现了我国礼仪形成的原因、特点以及典故等。
《汉代婚丧礼俗考》是杨树达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汉书》、《后汉书》等历史著作中摘引大量汉代婚丧材料,编成此书。可谓集汉代婚丧习俗材料之大成,其资料价值不言而喻。可为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实用的参考资料。《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汉代的婚丧史,书中事例多,史料丰富,论述详尽。《汉代婚丧礼俗考》作为二十世纪学术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代表作之一,不仅被秦汉史学者和社会史学者视为书,其学术视角与研究方法,对于所有关心中国历史文化的读者,也会有积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