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仓天心在20世纪初旅英美期间,意识到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荒谬的想法及误解,因此相继用英文写下《东洋的理想》(The Ideals of the East,l903)、《日本的觉醒》(The Awaking of Japan,1904)、《茶之书》(The Bookof Tea,1906),并称为冈仓天心的 英文三部曲 ,前一部刊行于伦敦,后两部刊行于纽约。 三部作品中,《茶之书》的影响晟大,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多种译本,并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该书在为冈仓天心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也向西方世界谱写了一曲意味深远的以 茶道 为主题的 高山流水 。 茶道 为日本传统美学之精髓,作者文笔清雅隽永,蕴藏文人气息,带领读者一窥日本古典美学的世界。
本书用轻松简洁的语言、精美生动的图片,介绍了法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宗教、休闲娱乐、美食佳肴、社交礼仪、言行宜忌 帮助您感受一个真实的法国,体验一次完美而难忘的法国之旅
本书用轻松简洁的语言、精美生动的图片,介绍了英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宗教、休闲娱乐、美食佳肴、社交礼仪、言行宜忌 帮助您感受一个真实的英国,体验一次完美而难忘的英国之旅
本书用轻松简洁的语言、精美生动的图片,介绍了德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宗教、休闲娱乐、美食佳肴、社交礼仪、言行宜忌 帮助您感受一个真实的德国,体验一次完美而难忘的德国之旅
这是一本日本人自己对武士道精神进行全面诠释的经典名作;是外国读者和日本问题研究者深入了解日本、认识日本民族精神、探讨日本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的书,在世界的日本研究书目中占有重要位置。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所以,我们在读到他所系统介绍的武士道的种种方面时,颇有入木三分之感。正因为如此,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由于作者本人的立场所限,书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
本书分为觅祖寻根、文明溯源、咀嚼天书、古墓探访、王陵考古、废都揭秘、水库钩沉、古迹拾贝、奇观透视、文物撷珍等八个部分,以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发现,和读者一起追寻失落的古代文明,探索过去的世界。详尽的史料、故事的语言、精美的图片和极具魅力的艺术设计,不仅让读者直观地看到在历史长河中渐渐失落的文明,而且极大地满足读者对追寻人类过去的特殊心理需要和零距离亲近历史的情感需要。就象那首日本脍灸人口的俳句在盛唐时候,漫步于夜晚的长安市所描绘的图景那样,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漫步于任何古代文明之中……
古印度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充满了东方魅力。雅利安人,梵文、“瓦尔那”制度、婆罗门教和佛教智慧等,均表现出古印度文明的独特性。古印度人在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成为人类社会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古希腊到今天,人类史上的喜乐悲伤几乎都囊括在我们的教课书里了。然而不得不说明的是,这些留存在教课本里的史实,都无不因其冷漠、庄严和宏大的叙述给每一个阅读者带来枯燥的折磨,以致人们渴望阅读的心情远不如渴望遗忘来得坚定。就像布罗代尔所说的一样,它们构成了我们对于遥远往事追溯中一道最为失败的景色。 值得庆幸的是除了那些坐在故纸堆中编撰教课书的衮衮诸公,还有一些亲历者、目标者和热爱历史的后来者——他们中有学者、作者、平民;有记者、将军与士兵。
本书是著名旅日工程师、作家萨苏在2011年的力作。作者用中国人独有的乐天情怀和京味调侃,爆料自己初到日本的各种笑话,与妻子上演的国际文化“冷幽默”,以及自己经历过的各种趣事。用真实细腻的笔触,描述草根的动人生活情境,让日本再也没有隐私,展现日本从未有过的阳光面。 在日本,笑一笑,生活就是这样简单有趣。
根岸地方属于东京都台东区,位在上野公园的东北方,距离日暮里很近。因为在关东大地震及二次大战期间,都不曾受到火灾侵袭,所以至今仍保留着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下町”风貌。诸如曲折的巷弄小路、昭和初期的木造三层公寓,以及就历史而言极为珍贵的庶民住屋和店铺……全书以访谈的方式记录了该地八种职人或艺匠自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手艺,配以泽田重隆纤细流畅、朴实细腻的插图,展现出一种与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风貌。那种对于手中技艺的珍惜与坚持,看似微不足道,却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力量。
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徽章,而刀则是武士的象征。一刚一柔的两样东西,具有强烈的矛盾性,以此高度凝炼了日本人的双重性格。菊花之柔,让人不禁联想起川端康成笔下那些清新温婉的女主人公,她们一颦一笑流露出无尽的优雅;刀剑之刚,则如同那些全身甲胄,誓死保护主君以尽孝义的武士。日本人是很奇怪的,当我们惊讶于他们对武士道和精神制胜的执着,动不动就要切腹时,他们却已经换了一袭和服,温顺跪坐在榻榻米上为客人泡上一壶好茶;当我们看着他们为了一点人情小事争执不休而感到困惑的时候,他们却又马上和好如初彬彬有礼;当我们无奈地看着他们循规蹈矩,繁琐守旧的时候,他们却又大量吸收外来元素,让自己与时俱进起来了。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 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对于了解日本人,这是一本不错的合籍。四本书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日本: 《菊与刀》:从日本的国民习性看日本人 《武士道》:论述了武士道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日本论》:从历史文化视野看日本 《日本人》:从一个军人的角度分析日本
“美国这层窗户纸”意指捅破一层窗户纸看待美国。 《美国这层窗户纸》以纪实的手法,地毯式、近距离详细描写了大众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工作环境、交友、人文景观、城市旅游、历史文化、乐闻趣事、法律、税收、公民,美国梦等,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展现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美国。此外,全书由里而外解答了外界对美国的疑惑,以及普通美国人生活的元素,账单、房子、车子、周末、教堂、电影、派对、购物、工作、医疗、保险、绿卡、环保、警察、法律、官司,等等。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能快速地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华,汲取其中的精髓,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丛书,希望广大读者朋友在阅读中能够有所受益。《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三十六计》以辩证法的思想为核心,对战争中诸如虚实、劳逸、攻防、刚柔等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依据八卦中阴阳相生相克的变化之理,对战争中的一般规律进行了阐释。不仅对战争有指导作用,而且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尔虞我诈的商战,也有启示作用。
《小书馆:日本文明小史》是一本与《菊与刀》研究视角迥异的书,本尼迪克特更多的是作横向式的民族性研究,揭示了日本人生活的诸多层面,而这本由周作人悉心指导和校阅的小书却是完全纵向的文明史研究,它对2500多年的日本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作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我们欲了解日本文明,这样的观察是必须的,正如本书译者所言:“想要知道她骨子里是如何,则吾人必须分析她的既往。”
《菊与刀》是一部阐述日本民族文化的著作,作者本尼迪克特是美国的一位女文化人类学家。二战末期,她接受美国政府的委托,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事实证明,书中观点极大地影响了战后的美国对日政策,并且也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菊与刀》因其巨大影响和经典的学术价值,已然成为人们了解日本的书目。
日剧女王、漫画天后柴门文,赶在50岁之前,暂时撇下孩子和老公弘兼宪史(《课长岛耕作》的作者),和总是少根筋的脱线伙伴组成“笨蛋三人组”,展开“日本人内心探索之旅”,边写边画,以其犀利、嘲讽、幽默的“柴门式风格”,一针见血地戳进大和民族藏在拘谨面具下有点疯狂、有点无厘头,甚至有点耍笨的内心世界。也让人大开眼界:原来日本就是这么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