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Berthold Laufer,1874 1934)所著《中国伊朗编》(Sino-Iranica)是他一生著作中较重要的一种,也是欧美东方学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本人在语言学、人类学、植物学、矿物学方面都受过专门训练。这本书可以说是他探讨东方名物、语言、制度各方面专门问题所得成果的总汇。首先是中国和古代西域植物的传播关系。其次是关于中亚纺织品、矿物和汉籍著录的伊朗史上萨珊王朝的官制。附录几篇是关于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国境内几个□□语言(蒙、藏、□□□)里面若干词汇的研究。
《 一带一路 古文明书系》研究 一带一路 沿线且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古代埃及、巴比伦与亚述、印度、波斯、中国、希腊、罗马等文明,以中西比较、中西交流为研究特色,既注重宏观的理论思考与对历史的反思,从当下观察古代文明的整体性变迁,以宏大的视角展示古文明的兴衰;又注重具体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并反映学术研究的*动态,用中国人的视野来重新观察世界,架构认识世界的话语权,以实际行动反击 西方中心论 。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一书,对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波斯文明做了全面介绍,内容包括古代印度时期的哈拉巴文化、吠陀时代、列国时代、孔雀帝国时代、贵霜帝国、佛教、文化成就,以及居鲁士、冈比西斯、大流士时期的古代波斯,古代波斯的行省、军队、对外扩张、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帝国的灭亡等等,展示了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波斯文明的发展历程。
《古代罗马文明》一书分为3个主要部分:罗马的崛起、帝国罗马、罗马文化。具体内容包括:上古意大利的居民,罗马建城,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共和政体的衰亡,帝国的建立与衰亡,罗马的教育、哲学、宗教、科学与法学等内容,同时也介绍了古罗马众多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展示了古代罗马对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为进一步发掘黄骅郛堤城瓮棺葬群在古代东亚瓮棺葬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更好地对其开展研究和保护工作,并搭建新的关于古代东亚文化交流的平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局、问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黄骅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瓮棺葬与古代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5月12~15日在闸北省黄骅市举行。本书收录与会学者、相关专家论文24篇以及相关讲话结集出版,内容包括东亚各地瓮棺葬的发现及认识、黄尊华郭堤城瓮棺葬的发现及意义、黄骅郛堤城的年代和性质、东亚瓮棺葬的起源和发展演变、瓮棺葬葬具及出土器物、瓮棺葬与城址的位置关系,以及中、日、韩瓮棺葬的文化联系和瓮棺葬所反映的古代东亚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近期新研究成果。
丝绸之路沿线审美文化资源积淀深厚、形态多样,多民族审美文化资源相互借鉴、汇聚融合,多种形式的审美文化资源彼此授受、互证共成,源远流长,得天独厚,蕴藏着宝贵的交往智慧和丰富多彩的互联互通成果,它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生产力。本书旨在推动“丝绸之路研究”(或“丝路学”)与“审美文化学”的汇流与会通,擘画“丝路审美文化研究”这个形成中的学术论域,“深描”丝路审美文化的生成机制和意义结构,彰显其中所蕴含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潜能,以“丝路审美共同体”的建构来辅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工程。
本书试图扼要考察人类自远古至今追求文明的历程。各重要地区或国家均有所涉及。欧洲、北美、中美和南美、英联邦、中东、东南亚、非洲、印度、中国和日本均得到适当重视。很明显,本书不可能详述它们的历史。本书的一贯目的就是让学生既了解到各主要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独特成就,又了解其局限,并让学生关心当代问题。政治事件被认为是重要的,但政治史的事实以与文化、社会和经济运动相关的方式显现出来。本书作者们认为工业革命在重要性上不亚于拿破仑战争。
《“ ”古文明书系》研究“ ”沿线且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古代埃及、巴比伦与亚述、印度、波斯、中国、希腊、罗马等文明,以中西比较、中西交流为研究特色,既注重宏观的理论思考与对历史的反思,从当下观察古代文明的整体性变迁,以宏大的视角展示古文明的兴衰;又注重具体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并反映学术研究的 动态,用中国人的视野来重新观察世界,架构认识世界的话语权,以实际行动反击“西方中心论”。 杨共乐等著的《古代罗马文明(精)/ 古文明书系》是“‘ ’古文明书系”的一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古代罗马文明的发展及古代罗马文明在精神层面的展示。 古代罗马文明的起点是罗马。读懂罗马是了解古代罗马文明的前提,是剖析古代罗马文明现象的基本要求。
夏鸣雷创办的汉学丛书,由上海土山湾印书馆于1892年到1938年陆续推出,共计66号,这些著作深获汉学界的认可,讨论的主题也全部关于中国:大到中国帝王的陵墓,小到中国渔民用的渔具。它是一套很有分量的丛书,其中的五本还曾经获得过法国汉学的奖项儒莲汉学奖,包括晁德莅的《中国文学课程》、董师中的《中国官话指南》等;夏之时的《法文中国坤舆详略志》、蔡尚质的《长江上游地图》等则获得了巴黎地理学奖和科学学术奖。还有禄是遒的《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等著作,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至今依然是海内外汉学界的经典作品。
犹太人对文明的贡献是一个重大而有意义的课题。从人数上看,犹太人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只是很小的一个分支,当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约有1300多万,仅占 总人口的0.2%。但就影响力而言,犹太人却是一个非凡而 的民族,与其人口极其不成比例。犹太人的祖先所创造的“希伯来文明”,被誉为哺育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之一,而且犹太民族中间涌现出的许多伟人,为人类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内容涉及犹太人对西方知识、地理大发现、艺术、音乐、欧洲思想、科学进步、医学、经济、公共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贡献。本书探讨的是犹太人对文明的贡献这一重大命题,对于犹太民族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贡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而且是大家所写,对于中国读者了解犹太民族与犹太文明有着重要的帮助。本书内容共分为十二章: 章“希伯来遗产”:探讨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