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Berthold Laufer,1874 1934)所著《中国伊朗编》(Sino-Iranica)是他一生著作中较重要的一种,也是欧美东方学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本人在语言学、人类学、植物学、矿物学方面都受过专门训练。这本书可以说是他探讨东方名物、语言、制度各方面专门问题所得成果的总汇。首先是中国和古代西域植物的传播关系。其次是关于中亚纺织品、矿物和汉籍著录的伊朗史上萨珊王朝的官制。附录几篇是关于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国境内几个□□语言(蒙、藏、□□□)里面若干词汇的研究。
古埃及文明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时间跨度近300年,是人类历*古老而又悠久的文明之一,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古埃及文物是研究古代埃及历史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通过考古发掘得来的大量文物,就没有真正的古代埃及史。 《文物中的古埃及文明》一书,选取收集了古埃及从巴达里文化至新王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介绍,包括文物的发现时间、发现地、所属时期、材质、色彩、图案、形态等等,并配有图片。全书图文并茂,是了解古埃及文物,进而了解古代埃及文明和历史的上佳读物。
大家常从历史与艺术的角度欣赏文物,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科技密码。 本书则通过文物,从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酒等人类的实践活动入手,探讨古人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应用:青花瓷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氧化钴的含量,造纸术的改进是因为采取了碱液蒸煮制浆 挖掘文物背后的科学原理,了解古人在科技方面的创造与智慧,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光时刻,让文物在化学中活起来。
本书综合了近代以来西方和东方学者在印度文化与东亚文化、东南亚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世纪与近代欧洲文化等主要文化中心相互交往和影响方面的主要学术成果。对于古代印度奥义书的哲学与希腊罗马哲学是否有相通之处、印度寓言与以《一千零一夜》为代表的阿拉伯故事有何联系、印度古典梵文戏剧诗歌与欧洲近代浪漫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印度文化如何影响了古代美洲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叙说。本书系统、全面阐述印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及其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所涉及的内容广博,时空跨度极大。对于研究印度文明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古文明书系研究“ ”沿线且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古代埃及、巴比伦与亚述、印度、波斯、中国、希腊、罗马等文明,以中西比较、中西交流为研究特色,既注重宏观的理论思考与对历史的反思,从当下观察古代文明的整体性变迁,以宏大的视角展示古文明的兴衰;又注重具体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并反映学术研究的 动态,用中国人的视野来重新观察世界,架构认识世界的话语权,以实际行动反击“西方中心论”。 于殿利著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精)/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力图根据楔形文字原始文献,援用社会科学理论,揭示出与传统 不同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图景。城市文明、商业文明、法律文明、公民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本主义思想等构成人类现代文明基石的诸多元素,不仅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都能找到其
荒沙淹没了千年古道,漠风却割不断远去的驼铃……埃及,地中海岸的古老王国,尼罗河畔的灿烂文明。〈br〉 默然高耸的金辽塔在向人们述说法老时代的荣光,神庙淳朴的石柱上却印下5000年古国的沧桑。这里曾是世界科学和艺术的摇蓝,这里曾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殿堂;这里曾闪过亚历山大大帝的剑影、留下恺撒大帝的头像,这里也记下拿破仑的足迹、涌起近代世界的硝烟。〈br〉 踏着古老文明的沉重步履,面向五彩缤纷的今日世界。埃及,你正敞开双臂,让世界来一睹你现代都市的繁华与传统,饱览船游尼罗河的浪漫与风光。
“上帝”是谁?是神还是人?在史前的世界里,“上帝”就是文明的初开创者、先行者与传播者……西方在哪里?在大地的四方中,但在地球的圆弧上,则永远与位于东方的更东方相对应。但对史前真相存在的证明,却从来都不是轻易能作出的。因为其谜底几乎涉及了南纬30°、北纬30°地区所有这些古文明的原始来历与神秘起源。而且,可以为这一秘密作出揭示的所有记忆又早已失落成为了残缺不全的无数碎片。《天机》一书正是试图为复活那些残存记忆所作的全新探索。这一探索也许不会穷尽一切谜底,可这是一个秘密,一个早已失落了千年的万谜之谜。《天机大西国揭秘:“上帝”来自西方(第2部)》正是试图探索这些已遗失在文明长河中的史前真相,并对此作出全新解读的抛砖引玉之作。
在广袤无垠的非洲北部,在孕育伟大生命的尼罗河畔,红海之滨,除了众所周知的古埃及文明外,还隐藏着神秘的、令人神往的、拥有丰富而又璀璨文明历史的被遗弃的伊甸园——努比亚。努比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以前,它是世界上已知*古老的黑人国家,世世代代在文化与经济上绽放着自己的光芒。然而它却突然谜样地没落然后被遗忘,无人问津。直到年轻的加拿大考古学家茱莉·安德森与国立卡土穆古物机构与博物馆的色拉·穆哈默德·阿赫默德的重要发现才让大家的目光重新投入到这个被遗弃的国度。
我们的星球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变化。无数奇妙的生物生活在其中:恐龙、巨脉蜻蜓、始祖鸟……现在,就翻开书,和孩子们一起,踏上一条重回历史、发现之旅的过程,看那些行走过、遨游过、飞翔过的生物,是如此令人着迷! 精美的内文绘图,充满灵气和梦幻美,这是为孩子打造的专属自然历史博物馆!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并不是一本纯粹的历史学著作,它是英国著名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对西方文明的根源和发展趋势所做的全景式梳理和诊断。汤因比对“希腊精神”的描述无疑带有某种斯宾格勒式的“文化形态论”,但他的历史叙述渗透着强烈的个人问题关切甚至“文明忧虑”。汤因比不仅以希腊文明观察者的身份描述了它从公元前2000多年至公元7世纪的曲折历程,还以旅行家的身份对历史事件与自己的亲身游历见闻进行了生动的穿插记述。他将“希腊精神”视为一种融合了多个地理区域、文化要素、种族特性和宗教精神的文明综合体,并从地理风貌、工商业、科技、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战争、殖民、人性等角度,以其精深的历史洞察力和汪洋恣肆的笔法,为每一位有心于希腊文明及其现代形态变迁的人提供了很好的指南。
本书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大洋洲孤悬于南太平洋.其居民主要由当地土著人与以欧洲白种人为主体的移民组成。近代以来.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构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在近200年中,土著文明遭遇了重创.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仍不失为大洋洲文明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赋予其显著特征。本卷作者对大洋洲文明之路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人心的描述。
米诺斯文明 欧洲首个 超级文明 、西方文明的真正鼻祖,它是个谜,是个令无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的迷宫。 本书探讨了米诺斯文明的辉煌成就: 从斐斯托斯圆盘之谜、测量单位的测量、戴金箔面具的国王、古希腊的真相、遗产和作品《物象》、被遗忘的祭司体系到亚特兰蒂斯的毁灭 一场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600年的世界范围内的大灾难 。 这一震撼人心、不可思议的古文明,直到 3000多年之后才得以再次崛起。 本书隶属于《文明 探源》书系,本书系目前包括《会说话的历史》《还原出埃及记》《解密米诺斯文明》,还会陆续推出新的内容。本书系不同于市面上的以地域或民族对古文明进行划分的科普类图书,而是深入古文明的内核,揭示其鲜为人知的部分,一切与古文明有关的内容皆可被吸纳进来。本书系以古文明为切入点
人类文明从蒙昧时代赴,经历过对日月星空的困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对和平社会的探索及对自由民主的追求,行至今天,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一日千里,势不可当。《品读世界文明史(*修订版)》在讲述人类文明的历程中,既深刻剖析了文明产生的背景,又生动地讲述了著名伟人的故事;既有专家对文明演进的解析,又有对奥秘的破译。图文并茂,鲜活有趣。品读了《品读世界文明史(*修订版)》,就明晰了人类文明的传奇,就徜徉了五千年的文明历程。
众所周知,宗教是一种救助行为,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无法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的挫折以及苦恼时便依靠宗教。宗教更是赋予了人生活的根本——人生以意义。毋庸置疑,对于人类而言,*的不安和苦恼来自于死——它意味着生命的消亡。因此,自古以来,“死”始终是宗教的核心问题,并由此诞生了对死者的礼仪、对死的超自然性式的解释、有关死后世界的观念等等。另一方面,对于原始的人类而言,生命的开始——即生育,既是一件危险之事,同时又是一件神秘之事。他们不仅创造了与生育有关的礼仪,还对诸如新生儿是怎么来的、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尝试了各式各样的解释。其中,既有人论及前世与灵魂,也有人关注性的问题。 本书在对日本的民俗宗教的研究方法,以及对日本的原风景——这是系统地理解日本民俗宗教的关键所在——民俗宗教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本书的第4次修订版由北京大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和王力家属共同主持。这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 古史新证 ,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全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