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一笔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重要组成部分,京西古道已然成为门头沟区一张金色的文化名片,在实践过程中,愈加发挥显示其文化张力与价值魅力。 本书以人文视觉、文化审美的叙事角度,通过时空感、历 史感、生命感、价值感强化调动,来展现京西古道文化魅力,强调古道文化审美体验。展示了京西古道的起源、演变及其历史文化,阐述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并对古道文化的发展及利用进行了有益探讨。书中精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卓尔不群,使人耳目一新,油然而生前往踏勘体验之念。
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杭州的地域特色是“诗意栖居”,杭州的文化特色是一城诗韵。本书选取在杭州留有事迹的十四位古代文化名人,精选他们歌咏杭州的诗、词、曲佳作,以朝代和作者先后为序,用故事的形式讲述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呈现一个文质彬彬的杭州。为了方便读者,书后附有《杭州历代诗词曲集粹存目》,以供参考。
天津皇会为祭祀妈祖的传统民俗活动,创始于元代,现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书采用源头式记录,以口述史为方法,立足于田野作业,结合视觉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对老艺人的口头记忆和身体技艺进行采录,力图对天津皇会进行立档、研究和保存。
《上海的宁波人》在构思和撰述上表现出很好的写作技巧,全书文字清畅、信达、生动,具有“历史的想象力”,受到了许多评阅该书的专家教授的赞美。可以说,《上海的宁波人》之所以避免了一般移民史所往往难以避免的单调与枯燥,正是因为其在众多真实可靠的历史证据构成的“点”上张开了“历史想象之网”。
为什么讲话叫“讲张”?为什么北寺塔“不是塔”?“四摆渡”到底是个什么地方?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看到旧物事中藏着老人言,数字里也有酸甜苦辣;你会发现苏州人的小寓言连嘲讽都那么,苏州话中的历史印记是那么鲜明;你会被鱼米之乡才有的口头禅深深吸引,你会为被遗忘的生活百态无限感慨。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而本书能给关注、使用和保护苏州话,乐意融入和乐意研究苏州社会、苏州风俗、苏州情调、苏州生活方式的朋友们,带来兴趣、方便和快乐。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代以后这里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元朝时意大利 旅行家马可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也是在西津渡登岸。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则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也是长江 的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三国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本书作者以优美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图片,带读者走进古渡的每一个角落,娓娓道来一个个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