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这种集祭祀、娱乐和贸易为一体,融合多种民俗风情的社会现象贯穿于传统农耕社会的全部历史过程。通过上庙的礼仪,人们抒发内心的祈望。 《上庙的日子:寻访山西古庙会》为纪实摄影画册,作者历史十余年精选了山西具有代表性的百余种庙会,近千张照片,深有价值。
这是一本带你穿越历史,了解山西珍贵的文化宝藏的图书
哪个地区生发蕴育了中华文明? 哪座山脉被称为“华夏龙骨”? 你所了解的太行是一座山脉?一个区域?还是一种文化? 为什么中华文明能一系传承延续,而其他古国已经断裂分化? 为什么经历征战迁徙的史前部落,最后都选择在太行地区安顿? 为什么大洋彼岸的美洲印第安人,保留着中华远古文明的痕迹? 为什么隋唐风云争霸,唯有太行地区的李氏家族最终赢得天下? …… 众多谜底,太行三部曲将为你逐层讲透、步步展现,带你走进史前蛮荒世界,从那里开始解读八百里胜地的上下五千年文明。
五台山环基250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素称“华北屋脊”,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距省城太原230公里,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顶平广,有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山”。又因地高风寒,林深谷幽,阴崖存万年之冰,炎夏有不消之雪,乃避暑之胜地,故古代称“清凉山”。 据史料记载,春秋末期晋国大夫赵无恤(赵襄子)在北岳恒山的西部狩猎,看到五台山方向有“紫云之瑞”,于是入山寻访,曾遇圣人,可见五台山在春秋时已颇著胜名。道教经典《仙经》中有明确记述,称其名曰“紫府山”。据佛教典籍记载,东汉永平年阃(58年~75年)天竺(今印度)高僧摩滕、竺法兰东来传法,巡礼至五台山,见其形酷似佛祖释迦牟尼修行之天竺灵鹫山,于是建议朝廷在这里兴建佛刹,获明帝刘庄敕准后于永平十一年
赵俪生先生名牲,以字行,生于1917年6月14日,山东省安丘县人,中国史学家。赵家本为书香门第,但是至赵先生出生时,其家已破落。可能由于赵家素有重视文化的传统,也可能因为赵先生是家中的男孩子,更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赵先生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先是在家乡读小学,接着到青岛胶济铁路中学读初中、高中,至1934年又以优异成绩同时考上北大和清华,后人读清华大学外语系。 早在青少年时期,赵先生便显露出才华。上初三时,他热心新文艺,与另外六位同学组织了“浪花文艺社”,并在《胶济日报》上发表白话诗、散文、短篇小说和短译文。进入清华大学后,他担任过清华文学会主席,编过《清华周刊》。
哪个地区生发蕴育了中华文明? 哪座山脉被称为“华夏龙骨”? 你所了解的太行是一座山脉?一个区域?还是一种文化? 为什么中华文明能一系传承延续,而其他古国已经断裂分化? 为什么经历征战迁徙的史前部落,最后都选择在太行地区安顿? 为什么大洋彼岸的美洲印第安人,保留着中华远古文明的痕迹? 为什么隋唐风云争霸,唯有太行地区的李氏家族最终赢得天下? …… 众多谜底,太行三部曲将为你逐层讲透、步步展现,带你走进史前蛮荒世界,从那里开始解读八百里胜地的上下五千年文明。
王沂暖先生在他的《新注》中说:有人说《大学》是孔子的大弟子曾子所作,此盖臆测也,要之与《礼记》一书同为战国末年之作,但其思想内容,乃为儒家之绪余,则可信也。我写的这个新注,与朱注或有出人。现在总结起来说一句,大学之道,包括两个基本的学习,一是做人,二是生财。在《自述》中又说:我在一师读了四个年头,那时有一位国文先生叫真,他很喜欢我。他崇奉孔子,尤爱明末大儒刘宗周。明儒学案中有刘宗周的蕺山学案,蕺山是他的别号。他学宗慎独,因此我也爱读蕺山学案,更喜欢他的慎独学说。慎独之说,出于《大学》《中庸》。奠现乎危,莫显采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愧于屋漏,内省不疚,这便是慎独之实质。我从此亦以慎独自律,定了两名言为座右铭,日:“必慎其独,行己有耻。”对于读过的四书五经,视之为珍宝,也为我做
《新疆石窟艺术线描集》是我多年的心血,今天总算顺利完成,欣喜万分。这本册收录了新疆境内几大石窟的壁画,按照忠实壁画原貌的原则,用白描的形式展示给广大读者。值得一提的是,我还临摹了大量流失国外的壁画,并将其编辑在册。因此,本书具有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的特点,有很高的收藏和学术研究价值。如果本书能够给对新疆石窟艺术感兴趣的读者一些有用的信息,本人将不甚荣幸。 在编写《新疆石窟艺术线描集》的前后,还得到了北京大学宿白教授和新疆艺术学院李安宁教授的指导。 《新疆石窟艺术线描集》就是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又一成果,在没有电、没有路、没有通讯的艰苦岁月里,他几乎在整天洞窟里“与佛对话”,临摹壁画,面壁记录,孜孜不倦,如痴如醉,用心感悟佛教艺术的真谛。作者所临摹的壁画不但形似,而且以神
人文三晋在天下之脊太行山的深处,在九塞之首雁门关的脚下,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在三晋高原的腹地,一方炽热的土地孕育了数不清的风流人物,一代代杰出的人才创造了彪炳青史的文化。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山西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重镇、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中原北门、汗国强藩、九边重镇、晋商故里、民国雄邦。 从2002年3月份开始,山西电视台影视频道开设了一个专栏《晋山·晋水·晋文化》,重点挖掘和展示山西山水背后的历史,山水背后的文化,山水背后的传奇。我们先后制作了两个专题:山西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和晋商系列。本书就是在这两个系列文稿的基础上修改整理而成。
《长安学丛书:张西堂卷》选取了20世纪著名经学专家张西堂先生的4部代表著作,以展示其学术成就。1.《经学史讲义》。这是根据张先生经学史课程的讲义整理而成的著作,首次出版。2.《诗经六论》。这是在影响比较大的一部著作。该书曾于1957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3.《诗经选注》。根据讲义手稿整理,首次出版。现存原稿有三个版本,都保存有先生批注修改的文字,本次选编主要是将三个版本做了一些综合,其加的文字基本未录入。4.《尚书引论》。《长安学丛书:张西堂卷》曾在1959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先生在世时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将此4部书合编为《长安学丛书:张西堂卷》,是大体上能够反映张先生在陕西的学术贡献,从中可以看到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一贯严谨的研究方法。
本书是近20年来对中原文化核心区嵩山和周边地区古文化、古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辑辑录了31篇论文,分为综合研究、文物考古研究、地质地理研究、史学研究、相关研究5部分,在环境与人、环境与文化的关系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嵩山文化圈”的科学概念,阐释了以嵩山为中心形成的中原古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中所起的主源与核心作用。本书适合考古、古文化、地质地理、环境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赵俪生先生名牲,以字行,生于1917年6月14日,山东省安丘县人,中国史学家。赵家本为书香门第,但是至赵先生出生时,其家已破落。可能由于赵家素有重视文化的传统,也可能因为赵先生是家中的男孩子,更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赵先生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先是在家乡读小学,接着到青岛胶济铁路中学读初中、高中,至1934年又以优异成绩同时考上北大和清华,后人读清华大学外语系。早在青少年时期,赵先生便显露出才华。上初三时,他热心新文艺,与另外六位同学组织了“浪花文艺社”,并在《胶济日报》上发表白话诗、散文、短篇小说和短译文。进入清华大学后,他担任过清华文学会主席,编过《清华周刊》。
王沂暖先生在他的《新注》中说:有人说《大学》是孔子的大弟子曾子所作,此盖臆测也,要之与《礼记》一书同为战国末年之作,但其思想内容,乃为儒家之绪余,则可信也。我写的这个新注,与朱注或有出人。现在总结起来说一句,大学之道,包括两个基本的学习,一是做人,二是生财。在《自述》中又说:我在一师读了四个年头,那时有一位国文先生叫真,他很喜欢我。他崇奉孔子,尤爱明末大儒刘宗周。明儒学案中有刘宗周的蕺山学案,蕺山是他的别号。他学宗慎独,因此我也爱读蕺山学案,更喜欢他的慎独学说。慎独之说,出于《大学》《中庸》。奠现乎危,莫显采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愧于屋漏,内省不疚,这便是慎独之实质。我从此亦以慎独自律,定了两名言为座右铭,日:“必慎其独,行己有耻。”对于读过的四书五经,视之为珍宝,也为我做
赵俪生先生名牲,以字行,生于1917年6月14日,山东省安丘县人,中国史学家。赵家本为书香门第,但是至赵先生出生时,其家已破落。可能由于赵家素有重视文化的传统,也可能因为赵先生是家中的男孩子,更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赵先生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先是在家乡读小学,接着到青岛胶济铁路中学读初中、高中,至1934年又以优异成绩同时考上北大和清华,后人读清华大学外语系。 早在青少年时期,赵先生便显露出才华。上初三时,他热心新文艺,与另外六位同学组织了“浪花文艺社”,并在《胶济日报》上发表白话诗、散文、短篇小说和短译文。进入清华大学后,他担任过清华文学会主席,编过《清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