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山西整体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了全方位探寻,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全书以山西为基点,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对山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做了回顾、梳理,全面解析山西整体地域文化,并重点叙述了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在三晋旅游资源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历史成因,全面展示三晋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源头地位和独特的人文魅力。作者为写作本书实地考察了山西全境与周边地区,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具有全国地域视野。是一部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文化类图书,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
《寻根山西:李存葆文化散文系列》是军旅作家李存葆2000年前后创作的文化散文的结集,包括《大河遗梦》《祖槐》等6篇文章,均以山西地理历史文化为载体,体现了作者对散文品位的追求与思考,也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艺术特色:拒绝小情小调小格局,一山一水一塔都要站在历史、生命、自然,民族国家、人类的角度来俯察,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显示了作者的浩然正气。 《寻根山西:李存葆文化散文系列》图文并茂,文字深厚朴茂,对于山西的大河文化。、寻根文化等都有深刻独到的叙写,有益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山西的悠久历史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山西。
庙会,这种集祭祀、娱乐和贸易为一体,融合多种民俗风情的社会现象贯穿于传统农耕社会的全部历史过程。通过上庙的礼仪,人们抒发内心的祈望。 《上庙的日子:寻访山西古庙会》为纪实摄影画册,作者历史十余年精选了山西具有代表性的百余种庙会,近千张照片,深有价值。
晋商纵横天下千万里,驰骋商海几百年,一度赢得 海内富 的美誉,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那么,晋商是如何兴起,如何从山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他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用什么方式实现了 汇通天下 的远大目标,创造中国商业史上辉煌的神话的呢?晋商历史耐人寻味,晋商文化魅力四射,晋商精神催人奋进!
《三晋俗语研究》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他们利用熟悉母语和长期从事山西方言调查研究的优势,锲而不舍地进行深入调查,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利用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创建了语料数据库,为《三晋俗语研究》的写作和下一步的继续研究奠定了比较充足的资料基础。 但《三晋俗语研究》并不满足于资料的罗列,而注意运用汉语语汇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所收集到的大量方言语汇资料,从结构、语义、内部比较、认知研究等多方面进行科学分析,既有语汇的概括研究,又有对语汇的组成部分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俗成语等的重点深入研究,从中发现规律,从而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方言语汇系统。书中还较为详细地探讨了“山药蛋派”作家作品中运用俗语的情况,分析了语言大师赵树理运用民间语言的高超技巧,有助于帮助读者学习和提高运用语
1984年,李荣先生在给《山西省方言志丛书》写的序中说到:“山西方言在我国北方方言里是比较复杂的。对研究语言的人来说,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亟待开18年过去了,经过省内外山西方言研究者的共同开发,写出了40余本方言志,在此基础上,由侯精一、温端政主编,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编辑出版了l20万字的《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这些成果为全面记录山西方言、进一步研究山西方言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研究课题的深入和研究视野的扩大,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晋语在北方方言里的复杂性,这个“无穷无尽的宝藏”,还需要继续开发。 2002年,由乔全生教授主持的《晋语史研究》项目,经全国语言学科规划评审组评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已获准立项,项目号为“02BYY009”。历时的研究必须
哪个地区生发蕴育了中华文明? 哪座山脉被称为“华夏龙骨”? 你所了解的太行是一座山脉?一个区域?还是一种文化? 为什么中华文明能一系传承延续,而其他古国已经断裂分化? 为什么经历征战迁徙的史前部落,最后都选择在太行地区安顿? 为什么大洋彼岸的美洲印第安人,保留着中华远古文明的痕迹? 为什么隋唐风云争霸,唯有太行地区的李氏家族最终赢得天下? …… 众多谜底,太行三部曲将为你逐层讲透、步步展现,带你走进史前蛮荒世界,从那里开始解读八百里胜地的上下五千年文明。
陶寺,山西省襄汾县一个极为普通的村落。4000年来,这里的人们过着平凡而宁静的生活。他们从不知道在这块黄土地下竟然掩埋着一个曾经无比强大、无比辉煌的王国,更无法想象这里就是中国最早的都城。然而,20世纪70~80年代和21世纪在陶寺进行的两次考古发掘,震惊了世界。于是,众人将目光聚焦在这里,注视着考古学家手铲下的每一个发现,探寻着这个消逝于4000年前的神秘王国
王沂暖先生在他的《新注》中说:有人说《大学》是孔子的大弟子曾子所作,此盖臆测也,要之与《礼记》一书同为战国末年之作,但其思想内容,乃为儒家之绪余,则可信也。我写的这个新注,与朱注或有出人。现在总结起来说一句,大学之道,包括两个基本的学习,一是做人,二是生财。 在《自述》中又说:我在一师读了四个年头,那时有一位国文先生叫李一真,他很喜欢我。他崇奉孔子,尤爱明末大儒刘宗周。明儒学案中有刘宗周的蕺山学案,蕺山是他的别号。他学宗慎独,因此我也爱读蕺山学案,更喜欢他的慎独学说。慎独之说,出于《大学》《中庸》。奠现乎危,莫显采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愧于屋漏,内省不疚,这便是慎独之实质。我从此亦以慎独自律,定了两名言为座右铭,日:“必慎其独,行己有耻。”对于读过的四书五经,视之为珍宝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西卷)(精)》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西卷)(精)》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大同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历史文化事件众多,史料中记载大量涉及历史文化的词目。该书所收词条上起传说中的远古,下至1911年辛亥革命,共4152条。所选词目包含大同区域历史文化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地名、行政建署等,所述内容力求准确,表述简洁明了。全书以笔画为序排列词目,符合辞书编排规则。
曾几何时,三晋的豪商巨贾富甲一方,雄视海内外;从古至今,山西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争艳于黄河流域。 屋宇高峻、气势恢宏的晋商豪宅;质朴无华、古色古香的民居院落,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录了一段兴衰的沧桑。也讲述着一串串令人感叹、感伤而又沉思无限的动人故事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