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西南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民风民俗资源。本书是*部从街巷历史文化的角度展示中国名城风采的著作。作者袁庭栋先生是著名巴蜀文化研究专家。他以二十多年的资料积累,四年多的辛勤考察与爬梳,生动、详尽地介绍了500多条成都街巷及成都城池、河道、桥梁的命名缘由、历史变迁,街巷中的名人掌故、趣闻逸事,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民俗活动,重要的学校、企业、地下出土的历史文物。作者掌握资料丰赡、论证谨严,加上引人入胜的叙述风格,使本书具有科学性、欣赏性、实用性及收藏价值。书中所编地名索引和搜集的珍贵历史地图,特别是大量老照片,包括晚晴外国驻华使官,美国《国家地理》记者拍摄的照片,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部分私人收藏照片
本书叙述了从古代到近代巴蜀文化发展的盛衰轨迹、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在叙述中力求quanmian而突出重点,严谨而不枯燥。作者认为,巴蜀文化在古蜀文明时期、汉代与唐宋时期有过三次繁荣的高峰,三度位居全国的前列。宋代以后呈现全面的衰退,清代后期才有明显的复苏。早期的巴蜀文化是自有特色、独立发展的一种文化,但与外界(包括中原文化)一直有着日趋密切的交流,在交流之中发展、创造。从宏观的高度来总结,巴蜀文化zui重要的特点是主要由移民文化而表现出来的兼容。
本书为老成都摄影集。老成都是我们回不去的地方,作者有幸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一个媒体人的身份,亲历、见证、感知并记录报道这座城市。本书约有300张照片,带着旧日的时光印迹,让人跟随那一个个被定格的瞬间,缅怀过去的岁月。本书希望借助摄影这一*有性表达形式,重现过去的成都那些本真的生活场景,把这十年消失变化的场景真实地传递出来,唤醒人们对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的记忆。
本书是2001年至2003年间,作者率学生深入 成都市宽巷子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 和 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 作调查的成果。全书通过文字、照片、测绘图等内容,探讨和讲述了宽窄巷子的演变发展、民居原貌、住户情况等,抢救性保留了宽窄巷子和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改造前的第一手资料。
本书为与四川乐山、峨眉山的历史文化相关的图文史料选编,选载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对乐山和峨眉山众多人物的访谈,组成关于乐山地方文化非常重要的口述史。此外,书中配有200多张照片,其中部分为清末民国时期乐山、峨眉山的老照片,对弥补乐山、峨眉山文化历史空白弥足珍贵。本书文笔优美,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本书为再版。初版为精装,此次再版为平装版,重新设计封面,作为《徐杉文集》版出版,内容与初版一致,拟删减附录论文。
本书精选了四川传统民居近百例,分田园散居、街道民居、碉楼民居、名人故居、宅第庄园和羌族建筑六部分,通过精美的钢笔画和现场文图手稿,以及一宅一叙的随笔性描述,生动展示了四川民居的独特性和趣味性。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羌族建筑的专著。作者以近十年的时间,从数十个村寨、数百个碉楼与民居中提取典型,对村寨、官寨、碉楼、民居、桥梁、栈道等皆有科学而详尽生动的论述,并辅以大量的实地测绘图,融合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生态学、神话学等方面知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羌族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打开重庆》是一部以重庆为主题的纸艺设计立体书。全书选取山城全景、洪崖洞、磁器口古镇、解放碑、洞子火锅、李子坝与来福士以及四川美术学院7处经典地标场景,用惊喜有趣的互动式立体结构还原重庆真实城市场景,形成以重庆为展示对象的3D立体城市文化书,给读者以全新的阅读体验,开启一场对重庆的探索之旅。 《打开重庆》一书不仅有对经典景点、特色建筑的介绍,还着重表现出了重庆的 山城 特色,采用 大场景 小细节 的方式,宏观勾勒层层叠叠的城市场景,微观融入防空洞、变脸、麻辣火锅等重庆符号,用艺术真实还原重庆的历史与文化之美。
本书收录了作者十数篇关于巴蜀民居和聚落的研究文章,从不同的主题和角度来探讨巴蜀民居和聚落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揭示出隐藏在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因素,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巴蜀乡土建筑研究著作。
本书是一部关于巴蜀地区乡土建筑的研究著作。在三峡地区众多沿江古镇被淹没之前,作者花数年时间深入三峡,对该地区的古典场镇及乡土建筑进行巨细靡遗的研究,史诗般描述了古往今来三峡地区建筑的演变及枯荣兴衰。尤其可贵的是,作者还特意挑选堪称场镇精粹的码头、作坊、碉楼、桥梁等进行专题研究,充分展现三峡地区的乡土人文之美。
本书是一部关于巴蜀地区乡土建筑的写生集,精选了作者数十年间在实地调查过程当中关于巴蜀山水、民居的近二百幅写生画,从蜀中到藏羌再到三峡,展现出巴蜀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老街道、老广场、老码头、老祠堂、老油房以及一些亭台楼阁的风貌特征,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资料性。
人文巴蜀 大美天府 文旅丛书是一套全面反映四川富集文化资源、深厚历史底蕴的文旅丛书,由政协四川省委员会组织编写。本丛书图文并茂,全方位地展现了四川文化资源,彰显了巴蜀文化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传承价值,有利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巴蜀文化的底蕴及丰富内涵,增强对巴蜀文化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出版价值。《 人文巴蜀 大美天府 文旅丛书 川菜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川菜的起源、发展、特点与流派,同时讲述历史上川籍文化名人称颂的家乡美味和阐述的精到食论,介绍入川的文化名人体验川菜魅力所留下的诗词文章和故事以及对川菜发展的贡献。全书通过以人为本、以点带面的阐述,多维度展示了充满魅力的川菜历史文化内涵。
成都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西南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民风民俗资源。本书是*部从街巷历史文化的角度展示中国名城风采的著作。作者袁庭栋先生是著名巴蜀文化研究专家。他以二十多年的资料积累,四年多的辛勤考察与爬梳,生动、详尽地介绍了 500 多条成都街巷及成都城池、河道、桥梁的命名缘由、历史变迁,街巷中的名人掌故、趣闻逸事,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民俗活动,重要的学校、企业、地下出土的历史文物。作者掌握资料丰赡、论证谨严,加上引人入胜的叙述风格,使本书具有科学性、欣赏性、实用性及收藏价值。书中所编地名索引和搜集的珍贵历史地图,特别是大量老照片,包括晚晴外国驻华使官,美国《国家地理》记者拍摄的照片,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部分私人收藏照
本书是一部关于巴蜀地区乡土建筑的研究著作。作者在对巴蜀地区数十个城镇和民居个例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巴蜀城镇与民居在建筑文化上的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通过它们充分展示清初以来,勤劳、智慧、灵巧的巴蜀人民在继承祖先城镇与民居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融会各省入川移民带来的新鲜知识和技术,在同一片天地中,创造出了崭新的巴蜀城镇与民居风貌。
人文巴蜀 大美天府 文旅丛书是一套全面反映四川富集文化资源、深厚历史底蕴的文旅丛书,由政协四川省委员会组织编写。本丛书图文并茂,全方位地展现了四川文化资源,彰显了巴蜀文化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传承价值,有利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巴蜀文化的底蕴及丰富内涵,增强对巴蜀文化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出版价值。《 人文巴蜀 大美天府 文旅丛书 川酒卷》依托巴蜀江河资源,系统梳理和深刻诠释川河孕育的川酒所谱写的中华酿酒文明长歌,缔造的东方酿酒文化脉系;同时从空间横向维度,系统梳理和深刻诠释川酒在世界酿酒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卓越贡献,及其所蕴含的中国元素和特色。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洁生动的语言深入讲述川河与川酒、川酒与历史、川酒与名人
李晓宇 男,1976年生于四川乐山。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书院史、巴蜀文化史等研究。在《四川大学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合著出版有《近三十年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近代蜀学的兴起与演变》《巴蜀文化通史 史学卷》等。
四川素有 天府之国 的美称,在得天独厚、与众不同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下发展出独特的历史脉络。本书从岷山和岷江出发,运用地域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全方位、立体地向读者展示了四川省的文化源头、文化脉络、文化特点和文化重点,是一本全面介绍和展示四川文明和文化的历史文化读本。本书内容丰富,涵盖天文、气候、山川、河流、地质、地貌、文化、经济、民俗、人口、移民、文学等十几个学科的知识,语言通俗、故事性强、易于传播,是一本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通俗读本。
这个词是成都人回忆起过去时的*,带点炫耀,有点提劲。辰,四川话念shen,一声, 年 字的尾音拖得很长。 那二年辰里,有曾红极一时的成都人和事,它们曾聚在这个城市的某一个坐标。这些坐标包括: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川港影楼、热盆景火锅、新大陆旱冰场、科甲巷和草市街、蜀都大厦 六本木 、世界乐园、泰华、新中兴、锦城艺术宫、小酒馆 而坐标对应的是一代成都人的记忆:关于全兴和一座城的情绪起伏,关于成家的仪式感,关于*早的火锅消费,关于一代年轻人的精神乐园和人生际遇,关于时髦,关于童年期盼,关于这座城市与戏剧*亲密直接的接触,关于音乐和诗酒。 关于老成都的记忆很多,而我们选取的这些,都是当年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时髦的,没有之一。由此,它折射着时代。
本书为西南联大社会学系系主任陈达先生的笔记体日记,叙述了卢沟桥事变后,其告别清华园,辗转至云南主持联大社会学系的日子。书中不仅讲到了其在联大的生活与研究,也旁及对联大师生栖息之地昆明、蒙自与呈贡的点滴观察,细致记录下了艰难岁月中的弦歌不辍,与烽火连天中的风土民情。
中国西南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从拥有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向东,阶梯式地延伸,从云贵高原到丘陵直到天府平原,有众多的雪山、峡谷、瀑布、湖泊、草甸,有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这其中流经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给植物的多样性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形成了中国西南地区多样的神奇景观,有10多处*名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这里世代居住着20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构成一道浓郁的民族风情画卷。中国西南美丽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游客前往。本画册所有图片均为卞志武先生所拍摄,有的图片摄于上世纪80年代,且为独家首版,非常珍贵。画册图片涉及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直辖市等五个省(区、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与云南省毗
《水煮重庆》为有关重庆本土历史文化的通俗读物,内容涉及重庆本土的美食、民俗、文化和历史。作者精选重庆本土历史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人、事、物,广罗史料,去伪存真,用通俗的语言、诙谐的文笔,将重庆本土历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书中有趣的手绘老重庆线描图,更是锦上添花,别有一番风味。 新版套书在2018年版《水煮重庆》的基础上,新增34篇有关重庆本土美食、民俗、历史等方面的美文,并重新细分为这样吃重庆、战火重庆城、历史的侧面、文化与方言、打望老重庆、这才是袍哥六个部分。 下册内容主要是以下三个部分:第四部分文化与方言,主要介绍了重庆的方言和民俗文化的特色、历史由来,历史影响等;第五部分打望老重庆,主要介绍了老重庆的地名典故、名人轶事等内容;第六个部分这才是袍哥,介绍袍哥的历史由来、概况、
本书记录了殷洁、周小林夫妇在鲜花山谷与花为伴的神仙眷侣般的日子。以随笔的形式,语言清新、图文并茂地展示鲜花山谷不同季节的美,也介绍鲜花山谷品种丰富、绚丽多姿的花卉植物,更展示了两人回归自然,以花为伴的闲适心境。全书分为八个章节,讲述了从初只有一个与花为伴的梦想,到梦想变为现实,两人合力打造了鲜花山谷的过程,介绍了鲜花山谷里的各种花卉植物、鲜花山谷的宠物、鲜花山谷四季的四季更迭,图片精美,文字清新,饱含对花园生活的热爱。
《寻找诗婢家》是一本继李劫人的《死水微澜》、车辐的《锦城旧事》和流沙河的《芙蓉秋梦》之后,一本以诗婢家为主体,回忆民国成都文化往事(以书画界为主)的非虚构类历史随笔,围绕张大千、赵熙、罗文谟和郑伯英,描写了徐悲鸿、赵少昂、黄君璧、谢稚柳、关山月、董寿平、傅抱石、潘天寿、廖静文、徐雯波、黄宾虹、刘开渠、于右任、谢无量、余中英、曾默躬、罗祥止、公孙长子、齐白石、丰子恺、马万里、赵望云、郑曼陀、晏济元、石子清、张群、陈子庄、张采芹以及民国成都的 五老七贤 等与诗婢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历史人物。在纪念诗婢家成立100周年的同时,本书追忆尘封已久的画坛遗梦,打捞渐行渐远的翰墨风流,探寻一种文明的价值观与诗意的生活态度,点燃心灯,赓续传统,对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