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四川民居的研究文集。作者从文化的角度来论述四川的民居建筑,探索名山寺庙与民居、方言与情理、山水画与建筑等的互补关系与相互影响,以及一些造型奇特、风格独具的小乡小镇和民居、碉楼之类的民间建筑的发展轨迹和审美特征,并且把建筑、建筑环境和建筑绘画结合起来,为研究四川地方建筑文化提供了形象化的依据和富于情理的见解。
《历史的注脚 档案里的四川秘史》一书,为 《宽窄巷》人文书系 之一。全书分为 蜀地秘藏 黄虎秘档 川督秘史 名家秘踪 四编。本书着重于描写四川本土文化和历史,力图弘扬四川人文精神、传承蜀地文化。
《人文蜀地:一份记者的行走笔记》是由封面新闻杂志集近些年文稿编撰而成,以游记的形式,把蜀中的古宅院、古战场、古桥梁、古驿道、古官寨、古寺院,一一记录在案。作者试图将每一处历史遗迹,当成一口深井,通过田野考察、口述采集、档案各种方式,去挖掘遗迹背后的人文精神,揭示其中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掌故,以一斑窥全豹,展现巴蜀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书分为 小镇大事 名流屐痕 蜀地沧桑 街院遗迹 四大篇章。
本书是一本地方文化普及读物,以成都河流、水文化为对象,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切入,主要从成都河流水系发展历史、成都冶水历史人物、成都古代湖堰、成都古代桥梁、成都水战、成都河流水系利用等方面,讲述成都水文化的有关知识。该书图文并茂,文字清新活泼。书中既有人文地理参考资料做支撑,还融合了历史文献、考古成果,在水文化线索之下,全面立体地呈现出成都厚重的历史文化。该书便于当地人深入了解成都的历史底蕴,也有利于更好地宣传成都历史文化,使外地来成都的人能认识一个立体全面的成都。
重庆方言,埋藏着重庆人的性格本色和地域文化。 干燥 的重庆脾气、 搁得平 的江湖豪气、 喜剧 式的百味生活 作者通过94个方言词条,用图画和故事,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重庆记忆,从而带我们走进这座热辣滚烫的奇妙之城。
都江堰市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所在地,以堰为名,以堰名世,其特点被余秋雨概括为: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水是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秦时水,泽润成都平原,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的 天下第五名山 ,素有 青城天下幽 之美誉。都江堰不仅有 秀绝人寰 的美景,更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历史掌故和民间传说,历史文化沉淀厚重。走在老灌县古城中,你会发现这座历史古城的城郭是圆形的,中国人讲究天圆地方,它为什么是圆形的呢?走在古城的大街上,你会发现,城内为什么没有十字街口呢?古城的东面,为什么修了一个跨街门楼?为什么说它是老灌县的龙门子呢?二王庙中供奉着李冰父子,李冰有几个儿子呢?青城老人村究竟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张大千先生要苦苦寻觅?为什么说杨贵妃的出生地在都江堰,*后是魂归故里?
蜀学乃中华学术之一,特具四川地域文化之优长。其肇起汉初,衍于晋唐,繁盛于两宋,至晚清夏复昌。自近代西学之东渐,时与维新,在京师设讲堂以提倡新学,于川中办蜀报作时事平章。梁任公以专学命题,引为重视;蒙文通撰专文议论,愈益显彰。故渊源有自,名实相当。兹创辑刊,新辟园地,探讨学术,不分界疆。冀我蜀同仁,学界师友,域外方家,咸为支持,盛 举共襄。为继承蜀学传统,繁荣中华学术,鼍勉竭力,行健自强。夫自由独立,乃学者品格之展现;求新辩难,为臻至高境之直航。朴素谨慎,倡实学之风;持理争鸣,为求真而商。岷山苍苍,岷水泱泱。蜀学事业,山高水长。蜀学之光,我辈弘扬。
本书围绕着成都作为一座城市,拥有4500年以上的城市文明史,历经3000多年的城址未迁史,还有2500余年的城名不变史。它历劫而不衰,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众多名家文字优美,书写出成都 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 城市精神的时代意义。
纳西族象形文字约有2200多个,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之维妙维肖求其美感不同,而是用简单笔画初其事、物、意的轮廓来表达。既要简单,又要一个字与一个字相区别。 就有依类象形,突出特征,变易本形,依声托事等各种造字方法。用这种象形字书写的句子有的极像是一幅图画,它只是起到一种提示的作用,无固定的读法。所以,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书,即使是会说纳西语,又认得一个一个象形字,但仍不能读懂经文。只有从小从师学习的东巴教徒才能眼看经文,口诵句子,这种文字已有约1000年的历史。纳西族东巴教徒用这种象形字书写了约1500卷经书,它是研究纳西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宗教哲学、天文地理和文学艺术的重要宝藏。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著述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李
四川师范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对巴蜀文化的研究,起步很早,成果也较为显著。仅从近20多年来的情况看,就有两个标志:一是早在1980年,四川师大文科学报创刊不久,就开设了“巴蜀论丛”专栏,发表省内外巴蜀文化研究的文章,而作者的主体就是川师大的教师。20多年来,该专栏发表了数百篇较高水平的文章,一直受到海内外有志于巴蜀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二是1999年,成立了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这是为数不多的由*批准的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成立后,积极组织和大力推进巴蜀文化研究,所以近几年来,四川师大文学院、历史系等院系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也更为突出。单就学术论文而言,不但川师大文科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在学术质量上有了新的提高,而且吸引了校外一些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的好稿,还有
本书是一部俄罗斯古典学者的文明史著作,力图在反思以往世界历史观的基础之上,建构新的文明史观。作者使用大量翔实的考古学、碑铭学、语言学资料描绘古代文明,以精要优美的笔触,张弛有序的节奏,将各大文明(如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印度文明、美洲文明等)的演进趋势、阶段特征精心编排比较,具体而微地展现了古代世界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将金戈铁马、活色生香的古代世界勾勒得生动淋漓。 汤因比 过时了? 雅斯贝斯 很教条?? 斯宾格勒 谬以千里??? 后共产主义俄罗斯史家的文明史全新力作。 ☆ 作者出入前苏联及德国史学传统,深刻反思前苏联传统史学和西方以斯宾格勒、雅斯贝斯、汤因比等代表的文明史观,提出了新的世界文明史观。 ☆ 用文明史观取代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标准的全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