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史》《瓶花谱》是中国古代极具代表性的两部插花典籍。《瓶史》由明代袁宏道撰写,意在强调花与环境的融合,注重表达文人的雅趣,对花材的选取和搭配有着独到见解。《瓶花谱》系明代张谦德所作,系统阐述插制花卉的具体技巧和花卉养护的精细方法,条理清晰。 两部作品展现了古代瓶花艺术的高超水准,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文化底蕴,是研究和传承传统插花艺术的珍贵宝藏。 本书参考了多种通行版本进行核校,以原文、注释、译文、闲说等形式进行整理,另配有40幅古代绘画,完美再现中国古代插花艺术的精妙绝伦与深邃内涵。
本书是一本研究介绍出土文献中所蕴含术数文化的通俗性读物。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龟卜、筮占、梦占、择日、星占等数术文化,有助于读者了解古人不断认知世界、探索世界的过程。全书分为 钻龟焚骨,占卜求吉 奇偶阴阳,变幻莫测 奇幻梦境,卜以问之 阴阳五行 杂以八方:秦汉时期的《日书》 日月星辰 风雨雾电:简帛中的星占学 五个部分,先后讲述了龟卜的形式和方法,筮占方法和理念,梦占的渊源和历代文献,择日的理念和代表性著作《日书》,简帛文献所见星占资料和形式、方法。
山西文化记忆项目是2022年年底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评选产生的,包括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晋祠、山西老陈醋等在内的32个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项目,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山西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山西文化记忆 夕照中的飞檐》选取 山西文化记忆 32个项目中的晋祠、佛光寺、悬空寺、解州关帝庙、应县木塔、永乐宫、太原双塔 永祚寺、皇城相府等几项山西较为典型的古建,力图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山西地上文物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让读者充分了解和感知山西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山西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往事新疆》描述了新疆从远古到汉代,从魏晋到隋唐,从宋元到明清,到民国直至解放,新疆在地域、民族,以及同中原内地的关系等方面的发展演变。为读者梳理了新疆历史的发展脉络。
山西文化记忆项目是2022年年底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评选产生的,包括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晋祠、山西老陈醋等在内的32个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项目,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山西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山西文化记忆 大地上的遗珍》选取 山西文化记忆 32个项目中的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丁村遗址、河东盐池、陶寺遗址、晋国博物馆、晋商票号、天龙山石窟等几个项目,通过展示、追寻各个项目中的文明碎片,探寻山西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印记,激发读者对山西的热爱之情。
岭南饮食文化是岭南人包括外地移民、侨居者在岭南有关饮食实践活动中展开的各种社会生活的总和,涵盖了与岭南饮食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本书从岭南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岭南饮食文化进行简要系统介绍,以地域分类,重点介绍岭南主要是广东省境内广府、潮州、客家三大民系为主的饮食文化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对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式做重点介绍,使读者概括性了解岭南饮食文化的基本特点、整体情况和历史发展。
韩江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河流之一,是广东省东部主要的河流,也是广东省内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河流。韩江蜿蜒在广东粤东大地上,滋养出了两岸广袤肥沃的平原以及勤劳朴实的人民,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本图书以韩江水域作为叙述主线进行串联,分三个篇章介绍了粤东地区韩江两岸的民居建筑、名胜古迹、特色物产、美食小吃以及风土人情等内容,叙述笔触风趣幽默,配以作者在实地游历过程中拍摄的风景图片,图文并茂,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作者以亲身所历讲述了他作为广州人在不同时期所遇的人、事、物,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他以媒体人特有的敏感和丰富的人生经验,紧紧联系广州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经济现象,讲述所亲历时代的各种社会思潮、衣食住行、各色人物、城市活动等,多维呈现广州这座城市的缤纷底色和作者对所居之城的热爱。28幅小林漫画,则从另途呈现了绘者的广州梦,却与文字殊途同归,共表热爱与欢欣。
本书追寻江南区域文化的历史逻辑, 围绕 江南的地方有多大 江南的历史有多 长 江南何时长大成人 江南人有哪些个性性格 江南人怎么生活和思考 江南 文化的个性与特点 江南有什么好东西 江南有哪些深刻的东西 江南和一条人工 河流的关系 江南的城市故事 江南与长三角的前生今世 今天该如何研究江南 十二个主题展开, 以一种更灵动的思维和更简洁的话语阐释江南文化的内涵和变迁。
历史上徽商称雄明清商界六百余年,俗语 无徽不镇 钻天洞庭遍地徽 都是对徽商社会影响的描写。明代著名小说 三言二拍 中多处对徽商进行描写,热播电视剧《大清盐商》中的主人公汪朝宗就是以徽商江春为原型。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中对徽商的描写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徽商有哪些广为人知的事迹?徽商主要经营哪些行业?徽商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认识徽商,作为徽商研究的重镇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组织一批徽学研究专家编写了这套普及性、通俗性的解码徽商丛书。丛书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趣味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解密徽商。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把文化还给人民,这是本书的核心观点。本书主要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五大原则的意义与关系,并由此建立乡村文化振兴的图景;主要章节为第二至六部分,分别从群众性、内生性、历史性、时代性、业余性五方面展开,各由数篇文章构成(其中一篇学术性稍强,其余三四篇实践性较强)。计划案例包括:鄠邑区美陂村群众文化活动、关中民俗 耍歪官 、浙江文化礼堂、广场舞、乡村春晚、高陵区口述史、陕北黑龙潭庙会、村史馆村歌活动、返乡青年文化活动等。第七部分为结语,记录一些编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本书利用在莆田、仙游、福清、惠安等兴化方言区和东南亚兴化人聚居区两头实地调查所得一手资料,考察兴化人的庙宇系统和仪式传统从福建割火分香、漂洋过海播撒南洋的历程及其与原乡祖庙、沿途兄弟庙呼应互动的方式,揭示跨越福建和东南亚的中国文化网络的形成过程与内在结构,探讨近代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文化传承机制及其与侨乡社会变迁之关联,发现不同于普遍关注的高高在上的国际政治、国家政策、儒家文化和华商网络,日常生活中共同的庙宇、仪式、演戏等才是海外兴化人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自我认同和群体表达的主要形式,根植于侨乡基层的民间信仰、祭祀仪式、祠堂庙宇、祖厝祖坟、契约族谱、家族组织等传统民俗资源才是联结海外华人与中国的文化媒介和情感纽带。
中国城市 系列手账是以城市为主题的双语手账本,从故事、仿古、传统、人文四个方面解读一座城的文化符号和城市性格。 六朝古都南京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世纪,南京也是近代中国经历变革的见证者,现代南京更是长三角的重要城市,景色宜人,经济发达、底蕴深厚。手账本选取20幅南京地标性历史文化特色景点景观,佐以文字叙述,或记叙或抒情,表达南京这座城市不一样的性格情怀。
1975年,台湾民歌手杨弦在台北中山堂唱起了《乡愁四韵》,从此拉开台湾音乐繁盛的序幕。四十年过去,台湾的民歌与流行音乐影响着海峡两岸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无数两岸同胞在另一种层面上站在了一起。邓丽君、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五月天,这些伴随着我们几代人成长的音乐人的故事,早已被人们奉为经典,口耳相传。如今我们以一本图书的形式,聚集了白岩松、胡德夫、马世芳等诸多两岸音乐、文化界的名家,共同讲述这四十年来台湾音乐、唱片公司、音乐人的经典故事。让我们伴着音乐起航,遇见台湾,遇见我们的另一面。
山西文化记忆项目是2022年年底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评选产生的,包括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晋祠、山西老陈醋等在内的32个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项目,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山西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山西文化记忆 尘烟里的故园》选取 山西文化记忆 32个项目中的壶口瀑布、寒食节 绵山、赵氏孤儿 藏山、雁门关、洪洞大槐树、山西杏花村汾酒、山西老陈醋等几个能充分展示大美山西以及山西特色的项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示山西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激发人们爱山西、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谢安良编著的这本《丝路听潮(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以通俗的论述,散文化的语言,叙述了宁波繁荣的海外贸易历史和海外丝绸之路的远期和发展,以及与其相关的佛教文化海外交流,日本遣唐使制度、青瓷文化等切面。全书共16个章节,以“天下之港”为总论,概述宁波海上丝路起航点的地位,并通过“遣唐使”、“早的宁波帮”、“万斛神舟”、“青瓷传奇等多层面来展开。
宁波文化丛书是一套以普及、传承宁波优秀地方文化为目的的图书,通过对宁波文化中衣食住行、特色文化、地域文化等内容的系统整理,展示宁波文化的特色和价值,以此提升宁波文化的影响力。丛书以通俗为风格,图文并茂。涂师平编著的这本《羽人竞渡(宁波发展史话)》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以现存遗址、文物等为基础,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展现了宁波城市的发展变迁。
浙东宁波地区历来被誉为“东南佛国”,佛教文化积淀深厚,徐剑飞编著的这本《东南佛国(宁波佛教文化)》以抒情的笔调再现了宁波佛教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天童寺、阿育王寺、保国寺、金峨寺等佛教丛林的历史沿革的故事化阐述,和雪窦重显、天童如净、宏智正觉、大慧宗杲、圆瑛法师等高僧大德的宗系及住持宁波寺院时留下的颂古、偈语、公案,让读者对宁波佛教文化的宗系源流的发展有个系统的了解之余也有了些许启发。
本选题分为五个章节:青铜器起源之谜、青铜器品类之盛、青铜器铭文之丰、青铜器纹饰之美、结语。作者全面讲述了青铜器的起源、种类、铭文、纹饰,以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能让读者感受到早期中国繁荣千年的青铜文化。另外,书稿的一大特色为图文并茂,为了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欣赏到青铜器的风貌,作者采用大量图片进项展示,增加了图书的可读性与趣味性。青铜铸造技术代表了当时国家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青铜器形制和花纹代表了当时国家最高的艺术品位、青铜礼器功用代表了当时国家以祭祖礼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因此对青铜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加之书稿采用通俗的语言,更便于文化的普及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