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笠翁对韵》是清代李渔仿《声律启蒙》而著的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学习者可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明清戏曲史》是有意接续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而作的,书中的许多观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读曲小识》著录戏曲钞本40种,每种先作总的版本介绍,然后分别介绍各出的牌调、脚色及内容概要等。其中著录的许多剧本都毁于战火,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笑林广记》所收集的笑话,主要来源于冯梦龙的《笑府》,其他还包括赵南星的《笑赞》,石成金的《笑得好》,邓志谟的《洒洒篇》等,这些书目可以说都是其取材编纂的源头。 《笑林广记》中大部分作品抓住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对其本质进行深入揭露,一针见血。刻画人物大多用夸张手法,文字简练生动,语言锋利,风趣幽默,结构精巧,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这不能不归功于编纂者娴熟的表现手法,即充溢其间的夸张、幽默、滑稽与诙谐等元素。 《笑林广记》中的笑话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朴实态度和看法,还记录了他们的人生经验,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可贵的是展示了他们对世间邪恶习气和腐朽作风的嘲讽,对封建恶势力的憎恨。隐喻其中的对治国当政者的规谏,则是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
《中华文史故事(第四辑):神话故事》以独特的通俗的故事形式,形象地再现历史,弘扬民族文化。它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学样式分门别类地加以提炼,并将各种各样的人物、事件、文学样式都放进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加以再现,给后人展现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中华文史故事(第四辑):神话故事》收录了近八十个神话故事。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现代电子设备的出现,使得很多人越来越依赖手机、电子阅读器,碎片式、被动式、不加思考式阅读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华书局是传统文化出版重镇,肩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当代责任,有责任有义务呼吁民众重视经典阅读,回归纸质阅读从而感悟经典的魅力,更有责任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使阅读成为可能。为此,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指掌”二字,出自《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孔子用手指着手掌,说明事情清楚容易。本文库取名“指掌”,其寓意一是本书之目的,希望给广大读者提供浅显易读的文本,二是本书之形制,即一指可翻的书,一掌可握的书。因此,本文库的最大特点是方便实用,充分考虑当代读者的实
本书是西方古典农业文献之一,是研究罗马共和国后期庄园经济的重要资料,在经济思想目前有一定的地位。它纪录了公元前一世纪意大利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一个侧面,提供了很多较真实可靠和饶有趣味的史实,有助于了解当时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状况。
《中华文史故事》以独特的通俗的故事形式,形象地再现历史,弘扬民族文化。它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学样式分门别类地加以提炼,并将各种各样的人物、事件、文学样式都放进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加以再现,给后人展现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本书拟以*的民族精神思想为指导,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系统科学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征与功能、主要内容、基本表现形态、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
白族的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二世纪就与中原汉族有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受其影响较深,现在习俗部分与汉族相同。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丰富多彩。如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望夫云》、《蛇骨塔》、《鸟吊山》、《慈善夫人》等。音乐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调”、“霸王鞭”等。另有从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刷”,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各种人才辈出。 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式。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
本书从古代各类典籍中选收与书籍有关的小品文一百余篇,一方面为大家提供一部优美风趣、可读性较强的书香小品集,另一方面也是在介绍古代与书有关的人与事。全书以类编排,根据内容分为四卷:卷一为名为著书之难,主要谈著述、校勘、批点等话题;卷二名为读书之乐,主要谈与读书相关的故事和感悟;卷三名为藏书之苦,主要谈古人在藏书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卷四名为好书之癖,主要谈书的功用、掌故等。 这些文章的作者或为著书者,或为收藏家,这种身份又为这类文章注入了很多情感色彩,情感真挚、坦诚,严肃而不失灵动,厚重而不失情趣。话题虽是书籍,但远可观历代兴亡,近可知人世沉浮。王士禛翻阅早年读过的旧书,“怃然如遇贫交于契阔死生之后,其悲愉感慨有出于寻常相万者”,这种复杂的情感多数读书人都有。由书籍这个特殊的视角,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仿照《声律启蒙》写成,因此叫《笠翁对韵》。
本书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题,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及其修养的研究。从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及其修养问题,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新思路和新途径,除了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功能、育人功能之外,将重点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以专业化发展来提升教师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其劳动特点;第二章论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第三章论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重要性;第四章指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继《*农业文明》之后,文化学者陈绶祥对中华文化的再次深入解读。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本书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书系”之一,既有专家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探讨,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介绍,还有贴近农民生活的实用知识,涉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