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50~元以上
  • 5折-6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名校名师名课实录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
    •   ( 0 条评论 )
    • /2007-12-01/ 湖南教育出版社
    • 这是中西文化的模式,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把握。中国的文化呢,首先他是以“忠诚”,以“人性本善”,“反璞归真”来作为他的基点。他没有个体独立的意识。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关系之中。孔夫子讲“仁”,这个“仁”就是二人关系嘛。人的本性就在于二人关系。我个人那不是仁,有了关系才是仁。所以中国的这个个体不独立。西方进入到文明的门槛的时候,头一件大事就是使个体意识独立起来。当然它的基础就是私有制。我们现在也强调私财产,不能够随意侵犯。也是朝这个方向在走,但是那是希腊人早就做过了的事情。我们现在还要补上这一课。中西文化比较的问题早中国当代历中文化研究中一个长期探索的任务。本书收入了作者在近几年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一系列讲座的录音,书中的讲座题目大

    • ¥259.7 ¥520.4 折扣:5折
    • 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较研究
    •   ( 0 条评论 )
    • 王子怡 著 /2010-03-01/ 人民出版社
    • 在这本书中,作者针对两国陶瓷茶器存在的渊源关系、形态特色、艺术风格进行了较为翔实和深入的分析。但作者却未停留于此,而是别开生面地展示出一幅与论题有关的文化情境的宽阔画面。这种波及文化情境的描述,又与二般宏观性著述惯常采用的大而全、面面俱到的推断不同,更加着力于具体细节的挖掘和考证,希望以侧重个案的方式,阐明一些常常被人忽视的问题。显然,作者必须从大量的古代文献中寻找线索,进而予以考证。.于是,经过作者严谨的探寻、慎重的分析,兴盛于中国唐宋时期的禅茶文化,以及相应发展起来的茶用陶瓷艺术,如何传入邻邦日本,并得到保存,以至演化成日本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便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中国寺院茶的“茶寮”,到日本茶道的“茶室”;从百丈禅师的《百丈清规》,到千利休茶道的“和、敬、清、寂”

    • ¥141.16 ¥283.32 折扣:5折
    • 中西民俗对比研究
    •   ( 1 条评论 )
    • 张立玉//陈珞瑜 /2016-03-01/ 中国社科
    • 文化是 的根基,民俗尤是。用比较视角来展现传统的中外民俗,在已有研究中并不鲜见,但用英语撰写的专著相对较少。为切实响应中国政府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号召,让中国民俗真正走向世界,张立玉、陈珞瑜编写的《中西民俗对比研究》全书用英文撰写,共十二章,试图对民俗在定义、分类、特点、功能、发展历史等宏观介绍的基础上,对中西方饮食、服饰、住宅、出生、结婚、丧葬、节日、信仰与禁忌、社交礼仪、民间艺术、民间娱乐等方面进行微观研究比较。

    • ¥51.06 ¥92 折扣:5.6折
    • 中国人与印度人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
    •   ( 0 条评论 )
    • 尚会鹏 著 /2015-0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人与印度人: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是一部比较研究著作,分为“上篇观念文化传统”和“下篇社会文化传统”两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了印度的宗教传统、佛教在中印两国的命运、印度教对理想人生的设计、两国的审美传统和思维方式差异及科学技术传统,下篇主要讲述中印两国的亲属集团、婚姻、性文化、道德、社会群体的凝聚与分离、政治文化传统和对外反应模式。

    • ¥412.8 ¥826.6 折扣:5折
    • 东西文化比较
    •   ( 1 条评论 )
    • /2015-01-01/ 新世界出版社
    • 季羡林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写过许多有关东西文化比较及发展趋势的文章,在学术界掀起了一次东西方文化议论的热潮,为了这场争论的原貌,本书在编选先生的学术论文的同时还穿插了其他学者具有代表性文章若干篇,读者可在阅读时似有身处其中的感受,再现了一场极高水准的辩论会。

    • ¥62.9 ¥126.8 折扣:5折
    • 与强者为伍:日本结盟外交比较研究
    •   ( 0 条评论 )
    • 李广民 著 /2006-01-01/ 人民出版社
    • 本书从四个横向纬度,对不同历史时期日本的结盟实践进行网络化解剖,以期把握日本外交的基本倾向和主要特质。个横和纬度是国际体系纬度,笔者注意到日英同盟是国际秩序内的一种利益追求,是日本在英国霸权之下,谋求自身利益的一种权谋;而日德意三国同盟则是通过挑战现存秩序,或者说是国际秩序外的一种利益追求,是日本与德意在一起,通过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现自身利益的一种安排。第二个横向维度是决策维度,笔者选择了日本决策层中的元老重臣、陆军海军及外务大臣三股势力,通过对他们在两次同盟选择中扫挥作用的考察,发现尽管这三股势力的决策风格不同,他们在同盟选择中的观点存在分歧,但他们图谋扩大日本权益的政策倾向和依强凌弱的外交特质却是如出一辙的。第三个横向维度是显性敌国维度,笔者主要探讨了同盟、交

    • ¥67 ¥135 折扣:5折
    •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
    •   ( 0 条评论 )
    • 赵林 /2015-05-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为海内外八位学者关于中西文化的专题讨论集,从思想史角度探讨了中西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演进历程,以便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八位学者依据儒家经典和基督教理论,针对中西人性论、生死观、善恶观、天人(或神人)关系、称义与成圣、关怀、启蒙历程等重要问题发表学术论文和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阐明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并对中西文化的现代转型历程进行深入探讨。

    • ¥169.8 ¥340.6 折扣:5折
    • 中国人与印度人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
    •   ( 0 条评论 )
    • 尚会鹏 著 /2015-0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人与印度人: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是一部比较研究著作,分为“上篇观念文化传统”和“下篇社会文化传统”两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了印度的宗教传统、佛教在中印两国的命运、印度教对理想人生的设计、两国的审美传统和思维方式差异及科学技术传统,下篇主要讲述中印两国的亲属集团、婚姻、性文化、道德、社会群体的凝聚与分离、政治文化传统和对外反应模式。

    • ¥165.99 ¥333 折扣:5折
    • 名校名师名课实录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
    •   ( 0 条评论 )
    • 邓晓芒 主编 /2007-12-01/ 湖南教育出版社
    • 这是中西文化的模式,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把握。中国的文化呢,首先他是以“忠诚”,以“人性本善”,“反璞归真”来作为他的基点。他没有个体独立的意识。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关系之中。孔夫子讲“仁”,这个“仁”就是二人关系嘛。人的本性就在于二人关系。我个人那不是仁,有了关系才是仁。所以中国的这个个体不独立。西方进入到文明的门槛的时候,头一件大事就是使个体意识独立起来。当然它的基础就是私有制。我们现在也强调私财产,不能够随意侵犯。也是朝这个方向在走,但是那是希腊人早就做过了的事情。我们现在还要补上这一课。中西文化比较的问题早中国当代历中文化研究中一个长期探索的任务。本书收入了作者在近几年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一系列讲座的录音,书中的讲座题目大

    • ¥260.2 ¥521.4 折扣:5折
    • 中西民俗对比研究
    •   ( 0 条评论 )
    • 张立玉//陈珞瑜 /2016-03-01/ 中国社科
    • 文化是 的根基,民俗尤是。用比较视角来展现传统的中外民俗,在已有研究中并不鲜见,但用英语撰写的专著相对较少。为切实响应中国政府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号召,让中国民俗真正走向世界,张立玉、陈珞瑜编写的《中西民俗对比研究》全书用英文撰写,共十二章,试图对民俗在定义、分类、特点、功能、发展历史等宏观介绍的基础上,对中西方饮食、服饰、住宅、出生、结婚、丧葬、节日、信仰与禁忌、社交礼仪、民间艺术、民间娱乐等方面进行微观研究比较。

    • ¥51.98 ¥92 折扣:5.7折
    • 中西民俗对比研究
    •   ( 0 条评论 )
    • 张立玉//陈珞瑜 /2016-03-01/ 中国社科
    • 文化是 的根基,民俗尤是。用比较视角来展现传统的中外民俗,在已有研究中并不鲜见,但用英语撰写的专著相对较少。为切实响应中国政府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号召,让中国民俗真正走向世界,张立玉、陈珞瑜编写的《中西民俗对比研究》全书用英文撰写,共十二章,试图对民俗在定义、分类、特点、功能、发展历史等宏观介绍的基础上,对中西方饮食、服饰、住宅、出生、结婚、丧葬、节日、信仰与禁忌、社交礼仪、民间艺术、民间娱乐等方面进行微观研究比较。

    • ¥50.47 ¥92 折扣:5.5折
    • 中西民俗对比研究
    •   ( 0 条评论 )
    • 张立玉//陈珞瑜 /2016-03-01/ 中国社科
    • 文化是 的根基,民俗尤是。用比较视角来展现传统的中外民俗,在已有研究中并不鲜见,但用英语撰写的专著相对较少。为切实响应中国政府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号召,让中国民俗真正走向世界,张立玉、陈珞瑜编写的《中西民俗对比研究》全书用英文撰写,共十二章,试图对民俗在定义、分类、特点、功能、发展历史等宏观介绍的基础上,对中西方饮食、服饰、住宅、出生、结婚、丧葬、节日、信仰与禁忌、社交礼仪、民间艺术、民间娱乐等方面进行微观研究比较。

    • ¥51.06 ¥92 折扣:5.6折
    • 中西文化比较与会通研究
    •   ( 0 条评论 )
    • 王树人 著 /2014-03-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栏目丛书:中西文化比较与会通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中国象科学的思考——兼谈中医学的认识论实质、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从概念思维到本源思维、中国思想世界中的“形”与“象”之辨、文化转型与“象思维”之失、语言逻辑与思维问题新探、周易象数算法与象数逻辑——中国文化之根探源的新视角、从中西语言的差异追溯中西哲学的差异、陈那、法称“量一现量说”与笛卡儿、布伦塔诺、“悟性一知觉论”之比较研究——兼论老树的“象思维”等。

    • ¥167.8 ¥336.6 折扣:5折
    • 中韩文化谈
    •   ( 0 条评论 )
    • (韩)金惠媛 /2013-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韩文化谈》为了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虽然也探讨历史上的演变,但大部分都是讨论整容手术、街头啦啦队、“韩流”、炒米糕等当今为人们所熟悉的主题。我以前的专业是法国文学,但过了40岁以后改换专业,选择了韩语、韩国文学博士课程。因此,在比较中韩文化的过程中,我有时会谈及曾体验过的欧洲文化。我希望这种尝试能有助于从第三者立场上,更客观地观察中韩两国。以语言为主题的三篇文章单独成章,在其他主题的文章中,我也经常讨论我们使用的语言中隐藏的文化奥秘。当然,这已表明我现在对语言学领域很感兴趣。

    • ¥88.14 ¥177.28 折扣:5折
    • 道与西方的相遇:中西比较哲学重要问题研究——跨文化思想者文库
    •   ( 0 条评论 )
    • /2005-06-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从价值体系的角度考察儒家传统与自由的民主传统的关系。作者主张,这两者应该是相互独立而又可以共存的价值体系,而不主张像有些新儒家学者那样,把二者糅合为一个“儒家民主”的价值体系。作者通过对“存在(是)”、“真(真理)”、“语言”、“女性思维”、“伦理”、“宗教”以及“价值”等基本概念的比较研究来论证其价值体系的多元主义主张。本书的每一章都直接或间接地论证如上主题;同时,每一章又自成一体,是对一个具体哲学问题的中西比较研究。

    • ¥119.2 ¥239.4 折扣:5折
    • 中西文化比较与会通研究
    •   ( 0 条评论 )
    • 王树人 著 /2014-03-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栏目丛书:中西文化比较与会通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中国象科学的思考——兼谈中医学的认识论实质、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中西文化与科学、从概念思维到本源思维、中国思想世界中的“形”与“象”之辨、文化转型与“象思维”之失、语言逻辑与思维问题新探、周易象数算法与象数逻辑——中国文化之根探源的新视角、从中西语言的差异追溯中西哲学的差异、陈那、法称“量一现量说”与笛卡儿、布伦塔诺、“悟性一知觉论”之比较研究——兼论老树的“象思维”等。

    • ¥167.8 ¥336.6 折扣:5折
    • 中日陶瓷茶器文化比较研究
    •   ( 0 条评论 )
    • /2010-03-01/ 人民出版社
    • 在这本书中,作者针对两国陶瓷茶器存在的渊源关系、形态特色、艺术风格进行了较为翔实和深入的分析。但作者却未停留于此,而是别开生面地展示出一幅与论题有关的文化情境的宽阔画面。这种波及文化情境的描述,又与二般宏观性著述惯常采用的大而全、面面俱到的推断不同,更加着力于具体细节的挖掘和考证,希望以侧重个案的方式,阐明一些常常被人忽视的问题。显然,作者必须从大量的古代文献中寻找线索,进而予以考证。.于是,经过作者严谨的探寻、慎重的分析,兴盛于中国唐宋时期的禅茶文化,以及相应发展起来的茶用陶瓷艺术,如何传入邻邦日本,并得到保存,以至演化成日本文化象征的整个过程,便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中国寺院茶的“茶寮”,到日本茶道的“茶室”;从百丈禅师的《百丈清规》,到千利休茶道的“和、敬、清、寂”

    • ¥145.16 ¥291.32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