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缺少的不是钱,不是被接到一个发达但陌生的世界,而是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像一个熟悉的家一样的地方。更缺少的是一个长久、稳定、只属于自己或自己班级的、比哥哥更有权威的大人在身边。这个权威需要给他们一个能用上自己的感受的机会。需要让他们与权威共同创建自己的环境和文化。需要的是根据真实感受,而不是根据胡乱发挥的想象而来的创作。这本书想介绍的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些经历和观察。 卢安克
书海无涯,经典好书读不完,怎么办? 知道读书好,但就是读不进去,怎么办? 读书特别慢,读完又记不住,不能落到实处怎么办? 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 《得到:速通100本经典》来帮你。刘擎、万维钢、贾行家、李翔等10多位名家老师、专业读书人,精选文学名著、人文社科、商业视野、科学素养、思维工具五大模块100本经典好书,帮你以一本书为钥匙,走进人类文明宝库。用好书武装自己,掌握一整套应对现实世界的知识系统和底层方法。
本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视角,在分析了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以及当前中国国家形象认知困境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符号尤其是文化符号在传播信息、形成共识、建构身份、塑造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提出了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文化符号的价值取向、选择原则和传播策略。
云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档案管理的新趋势,其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书基于信息化系统治理思维、风险管理理论和档案学基础理论,分析了云数字档案馆安全风险的产生、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规律,探讨了云数字档案馆风险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从组织保障、档案业务管理、信息服务、技术实现四个维度,构建了云数字档案馆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风险评估模型,提出了风险判定标准、风险评估规范和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云数字档案馆的风险防范和运行管控,丰富了档案学理论和方法。
本书是国内shou部全面展示新时代我国文化理论和实践发展成就的研究成果。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本书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 两个结合 ,尤其是 第二个结合 ,为破解百余年来困扰我国思想理论界的 古今中西之争 提供了科学指南,回答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文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文明探源、历史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工作成绩斐然,坚定了全民族历史自信和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清末民国(1898 1937)北京的城市空间变迁史,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考察近代北京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社会因素与文化表征。本书立足于文化研究的视野,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帝都、国都、故都的身份变化为节点,梳理保守的政治制度、传统的文化观念与现代化两股力量在近代北京的碰撞过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揭示出传统的政治、文化是抑制北京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因素,也是形成北京传统与现代相交叠的空间形态的主要原因。
科学文化与技术文化相辅相成,为加快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本书将科技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科技馆场域中的表征、呈现与传播,研究科技馆展厅、展项研发中对科技文化内涵的挖掘、展出后对科技文化内涵的传播等多种科技展览叙事与科技文化之间的渗透与互动,从历时维度和共时维度探讨科技馆视域下科技文化的演变与呈现,将科普研究与科技文化、科技哲学等学科的研究相关联,开拓科普研究的新境界。本书内容包括:*章、科技文化的可能向度;第二章、技术文化与展项叙事;第三章、创客文化与展项建设;第四章、文化心理与展项设计;第五章、科幻文化与科普展项;第六章、奥本海默科技馆哲学;第七章、儿童科技馆发展简史;等。
《中国目录学史》从中国文化遗产传承、中国学术史、文献传播、知识管理等新的视角对中国近现代以前目录学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重要人物、重要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考证。全书围绕从公元前8世纪到1949年目录学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阐述。与以往目录学史著作相比,该书的特点在于:一是改变过去将书目发展史等同于目录学史的做法,从学科出发研究文献、目录与目录学发展的关系,总结目录学发展成就:二是将目录学置于社会背景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揭示目录学对于学术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贡献;三是从思想史的角度,重点探讨目录学思想,揭示目录学发展规律。
本书结合国有企业工作实际,系统阐述了政务信息的概念、特点、作用、开发运用等各方面内容,重点对政务信息的写作技巧和经验进行了介绍,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案例、模板丰富具体,可操作性强,可供国有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
本书稿由良渚博物院负责组织策划,为庆祝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三周年,加强中国古代文明对比研究,特遴选了 在中国古代文明方面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就中国文明形成时期的关键遗址和考古学文化进行专项研究。本书名《屈家岭:五千年前的众城之邦》,本书从“前屈家岭时代”的长江中游开始,通过各种考古遗存和发现,描述了屈家岭文化古城的形成、古城中的居民及其生活、逝者的墓地与丧仪、屈家岭文化走出两湖向外发展等内容。屈家岭文化作为长江中游 为兴盛和强势的考古学文化,其遗址分布纵跨湖北、河南、湖南三省。屈家岭文化以其强大的扩张力和 性,与周边考古学文化发生了密切的文明交往和互动,为史前中国多元一体的伟大进程贡献了独特的江汉力量。
心斋为阳明高弟,开创了影响巨大的泰州学派。梁漱溟先生曾言:“阳明之门尽多高明之士,而泰州一派尤觉气象非凡。”泰州阳明学不但深入心性,而且躬行实践,门下不乏樵夫、农民、陶匠之辈,可谓以平凡世界为道场,弘传心学的辉光。 本书源于作者在江苏东台面对广大市民的系列讲座。在本书中,作者不但将自己对儒家心性学的切身领会凝聚为穿透文本的创见,而且将高妙的心性道理拉回地面,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彼此印证,化本体为“现代工夫”,重新焕发了儒学的生命力。
当代文化的发展超出精神领域而走向日常生活,生活世界表现为文化生活化和生活文化化的交织。作为后工业文明表征的文化产业大规模兴起,集中于城市,与城市 新同时展开,不同程度地重构着城市空间景观。作为文化产业与城市 新结合点,文化空间呈现新特征,引发新问题,不断 新城市文化内涵。城市文化空间在扩张的同时面临多重挑战,一系列重要变化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文化空间。本书将文化空间放置于经济转型和文化扩张的城市 新背景中,分析文化空间如何成为城市 新的动力,城市 新的目标又如何规制文化空间的自由发展。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精读》是日本当代思想家子安宣邦对福泽谕吉的名著《文明论概略》(1875)的再解读。《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从文明论立场出发为日本设计的近代化蓝图,曾深刻地影响了日本近代化的走向,后经丸山真男等思想家的阐释,成为介入当代思想生产的经典文本。作者把《文明论概略》放回到日本近代初期的历史语境中,并参照近代日本 实际走过的历史轨迹,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思想洞见、偏见和内在矛盾。子安宣邦通过精读福泽谕吉这部为回应19世纪后期亚洲发生的巨大转换而写作的著作,提出了如何重新审视历史,以应对当今我们所面临的“ 化”处境等问题。
本书为文旅方面的专业著作。作者窦文章教授从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目的地建设、文旅产业融合、旅游产品等方面对文旅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论述。本书具有如下优点: ,所述主题具有现实意义。书稿中的文章为作者在各类论坛会议、评审培训中的讲稿,能够反映文旅产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品质旅游、融合创新发展这些问题时至今日,仍具有现实意义。第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每篇文稿基本为作者承担课题的成果,有文旅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旅游策划、文旅修订性规划等多个类型,是来自于旅游产业的实践经验提炼。同时,每篇文稿,作者既有简明的理念梳理,又有研究模型, 有丰富的实证过程,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于读者具有启发意义。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文育IP的打造。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终端的普及,使得知识获取更加便利,而社会教育资源的不断加入,也使得学习、活动发生的空间和形式不断丰富,加之国际教育交流更加频繁,教育的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平台也更加广阔,这些都为文育IP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沃土。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背景写作的。
《中国水利水电科普视听读丛书》是一套全面涵盖水利水电专业、集视听读于一体的立体化科普图书,共14分册。本分册为《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从目前已评选出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选取12个案例,系统梳理遗产工程的历史沿革、工程体系、遗产价值等,用科普的视角阐释专业的水利知识,向读者介绍中国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多样性的灌溉工程型式、灌溉工程发展历史、丰富多样的灌溉水利文化,科普水利遗产的相关知识,增强大众对我国水利悠久历史、 成就和丰富遗产的系统了解,增强文化自豪感和遗产保护意识,有力促进我国水利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开展和水文化的传承发扬。 本丛书可供社会大众、水利水电从业人员、高等院校及高职高专师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