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有关丝绸之路的研究论集,分做五编,探讨汉唐丝绸之路的走向,丝绸之路与某些区域或城镇的关系;研究通过丝绸之路的东西文化交流,包括中国与波斯、大食(阿拉伯)、印度、朝鲜半岛、日本的文化交往。作者利用对西域出土文书的谙熟,致力于探讨汉文典籍向西域地区的传播,这是前人比较忽略的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内涵。另外,作者还利用考古、美术、文献材料,研究了西方物质文明和宗教文化如何沿丝绸之路向东方传播,以及他们的传播者 粟特商人、于阗使者、景教徒,并以此为基础进而讨论了丝绸之路上的宗教文化的并存现象。
酒,无论是在东方文明,还是在西方文明中,都具有重要的意蕴。每一个伟大文明社会的源头,都能找到跟酒的关联。可以说, 酒 与人类 文明 几乎是一起出现的,地球上有关酒的伟大的故事,往往都与伟大的文明精髓和文化传统交织在一起。 哈佛才子丁学良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也是中国学术界著名 酒仙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品万种酒,是丁学良的夙愿。他怀着李太白的意趣,乐此不疲。 本书从文明史和社会史视角,畅谈他数十年来在世界各地寻觅酒、学习酒、探讨酒的故事。有人生、有家族、有乡土、有地域、有民族、有国家、有世界;有社会变迁的震荡、有小人物碰上大时代的因缘、有大人物震撼小人物的奇遇;有庄严也有诙谐,有沉重也有潇洒,有睿智也有荒谬。如饮醇浆,回味不绝。
本书从 批判 与 继承 的双重视角,沿着 历史 与 现实 两条主线,试对唐宋文化对外传播方式之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的当代价值考察。一方面,从历史主义视角出发,爬梳唐宋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史实,总结唐宋文化对外传播方式的基本规律,进而在世界文化视野中考察唐宋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方式及其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又从现实主义视角出发,廓清拓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的核心问题及推进方略,通过借鉴和反思唐宋文化对外传播方式的经验启示、历史教训及适用范围,汲取其中的精神养分并对其进行一番必要的现代价值转换,进而为国家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中华文化 走出去 战略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持。
1.在本书中, 图书馆 的内涵非常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人类文化汇聚之所在。既包括真实存在的图书管,也包括以口传文学为主要表现的精神性图书馆,还包括知名作家,如埃科、博尔赫斯、托尔金等所构想的图书馆。建筑、人和书的故事相互交织,那些代表性图书馆,俨然成为人类文化史上一个个光点。 2.掌故丰富且言之有据。作者本人是珍本收藏家,说起藏书场所和珍贵图书如数家珍。图书馆建造者、藏书家、书商、偷书贼 各色人等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构成了文化的多幕剧。
《 一带一路 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通过研究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战略,以总结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基于国际语言传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与目标、途径与方法、问题与对策、机制保障,并探索 一带一路 倡议与中国文化外交、文化产业、经济模式等的关系,为当前的汉语热,提供借鉴。
本书对法语世界的孔子形象 注视者 对孔子文化的接受状况进行了历时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法语世界孔子形象形成的背后原因和影响因素。 本书的研究对主要法语国家的孔子文化研究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以多元视角对法语世界的孔子形象进行历史考察和现实定位,既丰富了 孔子的海外形象 研究,同时全面系统整理了儒家文化在法语世界的影响和传播状况。通过对17世纪至今法语世界中作为 他者 的孔子形象作历史考证与现实定位研究,本著期冀定义出自主要法语国家的、由(译本、研究资料、大众读物的)作家特殊感受创造出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孔子形象。
本书聚焦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活动的历史过往,阐释汉藏佛教界的内在动力与行动思考,感悟汉藏佛教界寻求推进文化交流的不懈与不舍,洞悉汉藏佛教界文化相惜、身份相依的凝视与守望,解读民国时期文化交流政策的适应与困境。
立足于 改革开放40年 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反思与对话:中国广播电视改革开放四十年》聚焦中国广播电视40年的成就、经验、问题和教训,并展望未来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前景,同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共同实施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背景下,通过对话与反思,回望广播电视教育在中国的40年经历,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上如何迈向2.0时代。
《我们的文明与世界的文明》是 文明对话论丛 系列继《我们的文明观》后,第二本面世的图书。 文明对话 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理想。我们希望通过 文明对话 的实践,通过不断地总结人类文明对话的历史经验,让 文明对话 这一人类的伟业从自在的实践状态,逐步发展成全面自觉的精神现象。该系列旨在宣扬中华文化,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研究/中国文化影响力丛书》是国家社科重大课题 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研究 (16ZDA219)前期成果之一。对国家文化影响力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不是一个短期过程,《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研究/中国文化影响力丛书》呈现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和中外媒体传播现状。内容涉及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文化强国、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与中国文化、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与问题、我国的对外传播对策、我国的国际形象广告问题、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传播、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与对外文化传播、互联网思维与讲好中国故事、孔子学院与跨文化传播等。《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研究/中国文化影响力丛书》可作为政府相关决策机构和文化传播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这是一部关于15世纪中国探险航海家郑和的传记。奉明朝黄帝朱棣之命,郑和建造了一支由300多艘宝船组成的船队,其中一些船只比足球场还大。他带领船队七次远征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及非洲等地。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哥伦布开始探索新大陆之前60年,郑和可能已经航行到了澳大利亚、欧洲和美洲。他的航海事迹可能就是电影《航海英雄辛巴达传奇》的灵感来源。全书用浅显的语言讲述了郑和的一生,尤其是七次下西洋的精彩故事。文字通俗易懂,生动传神,有画面感,非常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对中国历史中国故事感兴趣的外国读者阅读。 The Seven Voyages of Zheng He; The Real Sinbad the Sailor, is a mid-grade (ages 10-18) biography about the 15th Century Chinese explorer, Zheng He. At the instigation of Ming Emperor Zhu Di, Zheng He built a fleet of over 300 treasure ships, some of them larger than a football field, and led t
藏族人口占了西藏自治区的93%,约52%的藏族人生活在西藏,其余的人民生活在四川、云南、甘肃和青海省。6年的频繁访问和对青海和云南藏族社区的参与使得作者对这些可爱的人民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本书里描述的作者的两个藏族女儿,都来自普通的家庭。这本书展现她们真实的生活和想法,发现生活在云南和青海藏族人的生活和文化、严酷的自然环境、社会、学校和工作以及梦想和挑战。
本书分做五编,探讨汉唐丝绸之路的走向,丝绸之路与某些区域或城镇的关系;研究通过丝绸之路的东西文化交流,包括中国与波斯、大食(阿拉伯)、印度、朝鲜半岛、日本的文化交往。作者利用对西域出土文书的谙熟,致力于探讨汉文典籍向西域地区的传播,这是前人比较忽略的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内涵。另外,作者还利用考古、美术、文献材料,研究了西方物质文明和宗教文化如何沿丝绸之路向东方传播,以及他们的传播者——粟特商人、于阗使者、景教徒,并以此为基础进而讨论了丝绸之路上的宗教文化的并存现象。
本书为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协办的 着眼未来:两岸青年文化教育交流合作 学术研讨会论文合集。汇集了来自海峡两岸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南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多位青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两岸青年文学经验、两岸青年历史书写、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两岸教育领域未来合作以及传统文化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途径等多方面。
本书以作者 亲历、亲见、亲闻 为特色,选取已经在《世纪》杂志刊发的文章,重新进行编排,通过大量亲历者的个人回忆,将新中国成立前后沪上文化教育领域各位宿儒大家的往事娓娓道来。 书中选取约50篇文章,依托全国文史馆系统文史人才荟萃的优势,从文化传承生生不息、文脉赓续绵延的角度,记录了不少沪上生动有趣的文坛往事,行文生动,娓娓道来,配以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是一本可读性强的文史类普及读物。 本书描摹的人物、事件和场景都是跨世纪、跨时代的,唤起了大众的回忆与共鸣,为当下文化自信的传承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思考。
本书受到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上海)资助出版。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从事工商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近20年,经验丰富。本书是日积月累的成果。中外商务合作跨文化交际案例集内容丰富,五十多个案例分为初级 、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专业内容涉及: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涉及国家:中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西班牙等。适合商学院,尤其是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学员使用。以及从事中外合作的商务人士阅读。
梅卿看世界 是一档 立足中国视角、放眼全球文化 的访谈节目,也是国内唯一一档大使访谈节目。由梅卿女士担当主持人,邀请各国驻华大使或大使夫人,对话中国文化专家。节目以文化、旅游为主线,配以风土人情、文化趣味等特色,打造中外交流互通的优质平台,向全球华人及关注中国文化的国外友人传播中国文化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是《梅卿看世界》这档访谈节目的纸质读物,把 视听感 转化为 阅读感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文化中的精彩故事。本书中收录了奥地利、约旦、伊朗、缅甸、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孟加拉、马达加斯加、斯洛伐克、冰岛、马来西亚、埃及、吉尔吉斯斯坦、克罗地亚等18个国家的文化故事。读者可以透过大使的视角,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更通过文化专家的讲解,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延续与继承。
对许多中国人而言,一提起巴基斯坦,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老巴”、“铁杆儿”这样亲切的称呼。的确,中巴友谊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两国之间建立了全天候友谊,开展了全方位合作,是不折不扣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中巴友好深植于两国民众心中,融入了人们的血脉,成为属于两国最广大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陆树林主编的这本《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的23位作者都是曾长期从事中巴友好交往的资深外交官和各界知名人士,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生动回顾了自己和巴基斯坦各界民众的真挚友谊,讲述了中巴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不解之缘。这些故事或娓娓道来,或以小见大,或激情洋溢,或严谨庄重,朴素中透露出真情,平凡中蕴含着深刻,唱响了中巴友好深入人心、历久弥坚的主旋律。这些故事如同盏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