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
    •   ( 545 条评论 )
    • 曾玲玲 著 /2014-05-01/ 商务印书馆
    • 《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专门介绍中国外销瓷,包括外销瓷的生产、定制、运输方式的独特之处,以外销瓷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些趣事,如龙泉窑梅子青瓷的西方美名“雪拉冬”的由来,宋代黑釉瓷东传与日本茶道文化,“克拉克瓷”与欧洲的“中国热” ,瑞典人的瓷器厨房等等。书中所附中国外销瓷图片,将为读者呈现中国外销瓷丰富多彩、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

    • ¥27.5 ¥32 折扣:8.6折
    • 中印文化交流
    •   ( 50 条评论 )
    • 王树英著 /2014-05-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本书主要研究和介绍了中印两国自古以来相互学习和彼此交流的情况,论证了自古以来,两国彼此学习,相互交流,并且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只是单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 ¥26 ¥39 折扣:6.7折
    • I.A.瑞恰慈与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及其影响
    •   ( 63 条评论 )
    • 容新芳 /2012-06-01/ 商务印书馆
    • 世界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I.A.瑞恰慈从1927到1979年6次来到中国,在华度过了近5年的时光。他对中国的研究、访问和工作,以及他在清华和北京大学的教学实践加深了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从中汲取了大量中国文化的营养。《I.A.瑞恰慈与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及其影响》运用文化研究理论,从瑞恰慈与中国文化的多次接触中、从他在中国的教学实践中、从他在中国普及“基本英语”的艰苦努力中所表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对话与相互影响入手,研讨了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和他对中国学界的影响。本书由荣新芳著。

    • ¥25.2 ¥35 折扣:7.2折
    • 文化遗产学 蔡靖泉 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蔡靖泉 著 /2014-01-01/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文化遗产学》分为八章,逐一阐述文化遗产学的学科构架及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问题,将迄今关于文化遗产的概念、类型、构成、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原则、机制、方式等等认识,进行了系统化的归纳和理论化的总结。 《文化遗产学》是适应中国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欲利用实践的迫切需要,在对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欲利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文化遗产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初次尝试。

    • ¥23 ¥53.37 折扣:4.3折
    • 电视节目制作
    •   ( 0 条评论 )
    • 黄慕雄,林秀瑜 著 /2018-02-01/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本书讲解了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电视用光、电视摄像、后期编辑与合成等内容。每个部分分别从技术和艺术两个维度展开。全书旨在讲解完整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为电视节目作品创作提供指导。本书编撰中试图体现如下思路:1.贴近电视节目制作的实践,突出对学习者的技能训练。2.设定明确的学习任务,确保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明确学习方向。3.强调对新的广播电视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另对广播电视新技术的探讨也是本书关注的重要内容。本书适合作为本、专科院校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及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相关课程的,也可以作为广大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及教育技术等从业者、爱好者的实践参考资料。

    • ¥25.59 ¥101.2 折扣:2.5折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向云驹 著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向云驹 著 /2010-09-01/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全面介绍和研究了有关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涉猎广阔,逻辑清晰;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其中一些篇章雄厚、深刻、沉甸甸。应该说,本书为我们文化遗产学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信的依靠。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这个对中国人十分陌生的名词,是联合国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中新提出的项目和概念。怎样站在全人类和全世界的高度理解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它的价值和形态是什么?如何对此种遗产进行分类与保护?联合国为什么要对它进行世界性的保护?这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怎样欣赏和鉴别这种新型遗产? 本书全面介绍和研究了有关口头和非物质产的概念,联合国保护之的由来; 人表作 评定的国际标准,此种遗产 申遗 的程序,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分类,科学评价,口头和物质遗产的形态与价值,中国的研究与保护等。

    • ¥21 ¥49 折扣:4.3折
    • 从歌德、尼采到里尔克:中德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德文化丛书)
    •   ( 176 条评论 )
    • (斯洛伐克)马立安?高利克 著,刘燕 主编 /2017-05-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从歌德、尼采到里尔克时代,德国文学、哲学、文艺思潮对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书收录了国际知名汉学家马立安 高利克先生有关中德文化交流领域四十余年的15篇研究硕果,主要围绕歌德、尼采两位文学界与哲学界巨匠,涉及斯宾诺莎、里尔克及德国表现主义批评家等在中国学界的翻译、接受与传播,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与作家(如张君劢、胡适、张闻天、郭沫若、茅盾、冯至、顾城等)对德国文化与文学的译介、阐释与创造性误读。全书为中德文学、文化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提供了一个来自中欧汉学家的 他者 视角。其研究方法灵活多样、资料详实厚重、考证细致入微,结论具有启发性,充满真知灼见。作为尼采在中国研究领域的*早汉学家,高利克先生的学术敏锐性与洞察力令人钦佩难忘。

    • ¥29.5 ¥59 折扣:5折
    • 文化间的交流(外教社跨文化交际丛书)
    •   ( 124 条评论 )
    • 顾力行迟若冰 导读 /2007-11-01/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Leo Thayer(1979)曾说过:“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人类沟通问题)与两个世纪前孔子所思考的问题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有“完全彻底了解沟通现象”之后才能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为此,跨文化交际学学者和研究者们一直在不懈努力,期望能更充分地解析交际的复杂过程。本书作者Stella Tin9—Toomey就是涉足此领域较早的学者之一,她长期不懈的努力使人们对多个跨文化交际问题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入,特别是在研究种族/民族认同、跨文化冲突管理、文化认同和跨文化“面子观”等方面,她发展的理论获得了广泛赞誉。 《文化间的交流))正是融合了Tin9—Toomey多年的教学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经验的一本基础读物。作者在前言中指出本书有五大特点:1、全书由统一主题——“留心(Mindfulness)”概念贯穿;2、介绍了一个涵盖知识、动机和技巧等多方面内容的理论诠释模型

    • ¥27.3 ¥40 折扣:6.8折
    • 中国玉文化读本 周中栋,海慈 编 当代中国出版社【达额立减】
    •   ( 3 条评论 )
    • 周中栋,海慈 编 /2011-02-01/ 当代中国出版社
    • 玉是中国历史最长的文物之一,已有8000年的历史。玉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最早的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它记录了中华民族从原始走向文明,从上中古走向近代的历史。玉在数千年间,被中国祖祖辈辈的人挑选出来,精雕细琢,做成理想的形状,赋予理想的属性,佩在理想的位置。玉,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爱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历久不衰的民族风尚。了解中国玉文化,能够帮助青少年生动具体地认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华民族独特的图腾和审美意识,认识中国人的道德理念和民族精神。周中栋、海慈编著的《中国玉文化读本》,以历史发展的进程为主线,综合介绍了玉器的基本知识、历史发展过程,以及玉器的鉴赏,给予青少年读者一些玉和玉文化的启蒙知识,引导更多的青少年知玉、爱玉,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 ¥21.82 ¥53.64 折扣:4.1折
    • 文化遗产法学框架与使命 王云霞 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正版】
    •   ( 3 条评论 )
    • 王云霞 编 /2013-10-01/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文化遗产法学框架与使命》是围绕文化遗产法领域若干个重要专题,按照先基础理论、后具体制度,先、后国际的思路进行编排。力图使各章之间在结构上既具有的系统性,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文化遗产法学框架与使命》不仅注重文化遗产法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如文化遗产法的渊源和框架、文化遗产权的概念和性质、文化遗产法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等,也不回避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权及其合理利用和限制、文物鉴定和拍卖的法律乱象、文物国际争议的解决等,力图理论与实践并重。《文化遗产法学框架与使命》不仅可供高等院校法学、文博学、民俗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文化遗产法之用,亦可供文化遗产保护从业人员及其他对文化遗产保护感兴趣的人员参考。

    • ¥28 ¥63 折扣:4.4折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向云驹 著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向云驹 著 /2010-09-01/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全面介绍和研究了有关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涉猎广阔,逻辑清晰;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其中一些篇章雄厚、深刻、沉甸甸。应该说,本书为我们文化遗产学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信的依靠。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这个对中国人十分陌生的名词,是联合国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中新提出的项目和概念。怎样站在全人类和全世界的高度理解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它的价值和形态是什么?如何对此种遗产进行分类与保护?联合国为什么要对它进行世界性的保护?这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怎样欣赏和鉴别这种新型遗产? 本书全面介绍和研究了有关口头和非物质产的概念,联合国保护之的由来; 人表作 评定的国际标准,此种遗产 申遗 的程序,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分类,科学评价,口头和物质遗产的形态与价值,中国的研究与保护等。

    • ¥21 ¥49 折扣:4.3折
    •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跨文化交流 崔婷 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崔婷 著 /2009-04-01/ 山东大学出版社
    • 本书的全文逻辑思路是,从学术概念、战略意义、全球化背景起航,围绕着中西跨文化交流,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机遇挑战到对策建议,最终落脚点是如何促使中西跨文化交流向着有利于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应该对于中西跨文化交流有怎样的积极回应,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在欧风美雨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构建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自身的影响力。全书正文共有8章。

    • ¥25 ¥57 折扣:4.4折
    • 阅读是一种责任 于殿利 人民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于殿利 /2019-07-01/ 人民出版社
    • 本书阐述了阅读是一种责任。这是一种主张,也是一种态度。主张是学术上的,立足于学术或学理上的阐述,目的是在学理上说清楚、道明白;态度是行动上的,目的是让学术道理不断转化为阅读的动力,让阅读成为一种人生态度,让阅读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很终让阅读成为一种文化,浑然于民族国家和人类的精神中。以文化人是人类永恒的使命,是丝毫不能松懈,时刻不能间断的使命,因为这是一项艰巨的事业。读者可以从本书中感受到阅读是人类的天职,这个神圣的职责却必须由每个人来承担。一般人可能认为说责任很沉重,不愿意把阅读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因为人们似乎很崇尚轻松的阅读。在我看来,阅读可以是很愉快的事,但它绝不轻松。而另一方面,尽管承担责任在有的人看来显得沉重,但它仍然可以是幸福和荣耀的源泉。尽责是幸福的,幸福源自于吸

    • ¥22 ¥53 折扣:4.2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