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 5折-6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当代利用
    •   ( 2 条评论 )
    • 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民俗学会 /2023-12-14/ 南京大学
    • 本书从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江苏民俗资源的历史内涵与价值转化三个方向出发,收录了在“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当代利用”学术研讨会上公开发布的论文二十余篇,对现当代非物质文化保护及传承现状进行了广泛研究,围绕相关话题从各个方面和层次进行了深刻探讨,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扩大影响力、建设并弘扬新时代精神文化。

    • ¥38.7 ¥68 折扣:5.7折
    • 非遗研究(第二辑) 高丙中,张明远,色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12
    •   ( 1 条评论 )
    • 高丙中,张明远,色音 /2024-11-2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一项涉及广泛、影响深远的全球性文化事业,既是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文化实践,也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吸引了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发展经济学、设计、教育等众多学科的关注,还吸引了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积极参与。对于非遗的保护传承、调查研究、社会服务、展示传播、活化应用等,迫切需要有专业化的学术刊物。为了回应非遗事业的需求,针对目前非遗研究的杂志或栏目的现状,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创办了这份有特色的中文学术集刊《非遗研究》,主要刊发有关国内外非遗研究的高端论文和调研报告,既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性研究,亦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性探索,每期延揽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稿件,就相关重要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前沿问题展开研讨。

    • ¥49 ¥98 折扣:5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 1 条评论 )
    • 王文章|责编:叶茹飞//钟诗娴//贾茜 /2022-11-01/ 文化艺术
    • 《海峡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海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会会议论文结集而成,全方位地、系统而深入地回答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关心的问题,而且还切实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程提供了宏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海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借鉴意义。本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6年9月14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该机构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机构。

    • ¥48.9 ¥98 折扣:5折
    • 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记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张秋萍 /2021-02-01/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新昌自古人杰地灵,是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段。一代代勤劳淳朴的新昌先民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进程中,为我们留下了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新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昌现有2项重量非遗项目、4项省级项目、36项市级项目、78项县级项目。本书详细介绍其中的精华项目、部分优秀非遗传承人,以及为了促进更好的保护而完成的相关文学创作,以供广大从事文旅工作的人员、专业人士和文化爱好者学习参考。

    • ¥31.9 ¥58 折扣:5.5折
    • 阿胶 文化艺术出版社
    •   ( 27 条评论 )
    • 杨福安,王京娥 /2013-09-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杨福安、王京娥编著的《阿胶》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种。本书对阿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概况、历史源流到分布状况及生产工艺、产品规格、作用与价值等多个角度做了全面的叙述,并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提出了相关的可行性方案。另有生产工艺流程及分析若干,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 ¥34.6 ¥60 折扣:5.8折
    • 晋中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摭论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贾利涛 /2020-12-01/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本书以文化地理意义上的“晋中”为研究个案选取范围,从村落民俗、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社火、民间传说等方面选取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予以重点分析。以晋中个案为田野调查重点,理论分析观照其他地区同类民俗事象,田野调查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紧密围绕地方性、地域性与地缘性的论述焦点,以期对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进程中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 ¥46.1 ¥80 折扣:5.8折
    • 德化瓷 陈建中,陈冬珑
    •   ( 4 条评论 )
    • 陈建中,陈冬珑 /2012-06-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德化瓷》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德化瓷》从田野考古调查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全面探索德化瓷烧制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传承、保护及开发利用。第一章至第三章由陈冬珑负责,第四章至第九章由陈建中负责。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采集到了一批新的口口相传的资料,有部分资料是首次对外公开,实属珍贵。

    • ¥30 ¥52 折扣:5.8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设计策略:传统手工艺类
    •   ( 0 条评论 )
    • 刘芹 /2022-01-01/ 上海交大
    • 本文从“非遗”传统手工艺概念入手,分析传统手工艺展陈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围绕“怎么看”、“展什么”和“怎么展”三个核心问题,依据观众与展品、展陈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内容上,对“非遗”传统手工艺进行展陈分类;在形式上,结合展陈信息传播和观众学习行为和接受度,分析传统手工艺展陈理念和原则。旨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实践提供参考。读者对象为从事设计学、博物馆策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学生。

    • ¥46.02 ¥78 折扣:5.9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北京刻瓷
    •   ( 0 条评论 )
    • 李俊玲 /2015-11-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北京刻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刻瓷是指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凿成的雕塑工艺品。《北京刻瓷》通过对北京刻瓷的起源、北京刻瓷分类、艺术特色、技艺等进行详细介绍;对其艺术价值、实用价值、传承体系、代表作品及其现状和未来作全方位展示,既充分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技艺精粹,又展现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 ¥40.7 ¥68 折扣:6折
    • 传统传承(象山海洋非物质文化)/悦读丛书
    •   ( 0 条评论 )
    • 编者:苏勇军|责编:任晓燕 /2020-08-01/ 浙江工商大学
    • 本书以“挖掘海洋历史,抢救非遗文化,弘扬象山精神,服务象山发展”为宗旨,选取了象山 特色的100余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按照海洋信仰、民间文学、地方方言、传统民俗、民间艺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等进行系统呈现,全面展现象山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面貌,并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价值与创新传承方式进行了探讨,让“海洋非遗”概念深入人心,力争将其打造成为象山一张靓丽的名片。

    • ¥31.42 ¥58 折扣:5.4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社会力量研究
    •   ( 0 条评论 )
    • 张兆林//齐如林//束华娜 /2017-03-01/ 中国社科
    • 张兆林、齐如林、束华娜所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社会力量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会力量予以系统研究,尤其对参与其中的高等教育、专家学者、民间资本、新闻媒体、行业组织等进行详尽研究,并对大数据时代、融媒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所涉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界现有的研究。

    • ¥44.63 ¥79 折扣:5.6折
    • 坚守与担当(西南地区直过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访谈录)
    •   ( 0 条评论 )
    • 编者:何茜|责编:段小佳 /2019-12-01/ 西南师大
    • “直过民族”是指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和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对云南边疆地区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或已经进入阶级社会但阶级分化不明显的少数民族群众,因为其民族内部阶级分化不明显、土地占有不集中和生产力水平不高等原因,未经过“民主改革”,采取特殊的“直接过渡”方式实现社会形态历史性跨越,这些民族即“直过民族”,他们生产生活所在的区域就称为“直过民族”聚居区,简称“直过区”。“直过民族”主要有独龙、德昂、基诺、怒、布朗、景颇、傈僳、拉祜、佤等 9 个民族。“直过民族”非某单一民族的名称, 而是一个民族的集合体, 是特殊的对象、特殊的政策和特殊的区位制度的产物。当时这些民族由于阶级分化不明显、土地占有不集中、不同程度地残存着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本书选取了拉祜族、德昂族、佤族、景颇族、基诺族

    • ¥36.38 ¥68 折扣:5.4折
    • 正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宛梆 9787503974281 赵倩
    •   ( 0 条评论 )
    • 赵倩 /2023-06-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本书立足于对宛梆艺术丰富的田野考察资料进行写作,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对作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宛梆的生存流变和现状,宛梆的活态生存空间,以及宛梆艺术的传承体系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呈现。本书还对“非遗之后”宛梆艺术传承的内生性动力、艺术创作、传播路径以及保护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学术性研究。

    • ¥45.24 ¥78 折扣:5.8折
    • 传统传承(象山海洋非物质文化)/悦读丛书
    •   ( 0 条评论 )
    • 编者:苏勇军|责编:任晓燕 /2020-08-01/ 浙江工商大学
    • 本书以“挖掘海洋历史,抢救非遗文化,弘扬象山精神,服务象山发展”为宗旨,选取了象山 特色的100余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按照海洋信仰、民间文学、地方方言、传统民俗、民间艺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等进行系统呈现,全面展现象山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面貌,并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价值与创新传承方式进行了探讨,让“海洋非遗”概念深入人心,力争将其打造成为象山一张靓丽的名片。

    • ¥30.8 ¥58 折扣:5.3折
    • 上海港码头号子
    •   ( 0 条评论 )
    • 王卫国,王玺昌,奚德强 编 /2014-06-01/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上海港码头号子有着质朴的曲调和唱词,淳朴高亢的歌声独具魅力,其中的音乐元素被广泛采纳到歌剧、淮剧、京剧之中,是独树一帜的艺术遗产。源于劳动、源于生活的码头号子,是见证历史的“活化石”。 上海港码头号子充分展现了码头工人的生存状况、工作特点和精神面貌,记录了码头搬运这一产生在特定情况下的职业在同一场景不同年代的缩影。从码头号子中,我们可以感触码头工人的心声,体会近代上海工人阶级的昂扬斗志和奋发的精神面貌。一首首码头号子,不但让我们了解到搬运工人生存状况的变化,而且也让我们走入了码头工人的心灵世界。 上海港码头号子也使我们领略到了那一段时期内上海历史甚至中国历史的变迁,综观上海港码头号子的发展,从一个方面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从封建社会时期到殖民地列强统治,以及从新中国的成立

    • ¥30.7 ¥58 折扣:5.3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