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外债史话
    •   ( 4 条评论 )
    • 陈争平 著 /2011-05-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全书分别介绍了甲午战前的外债、清末外债、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时期的外债、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外债等情况,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大举外债,备受剥削、盘剥的历史。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开埠史话
    •   ( 3 条评论 )
    • 杜语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口岸,一般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则具有特定内涵,是指通过不平等条约的有关条款开辟的条约口岸。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先后开放了100余处通商口岸,初期仅限于东南沿海,但很快就从沿海扩展到内地,并由原本彼此孤立的点连成一体,逐渐形成一个通商口岸城市网络。通过这一网络,列强不仅实现了其侵略、剥削、奴役中国的目的,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且,由于通商口岸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城市网络,拥有其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也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商口岸是孕育近代中国变革动力的基地。

    • ¥7.5 ¥15 折扣:5折
    • (折射集)《国际歌》在中国
    •   ( 47 条评论 )
    • 宋逸炜 编,孙江 审校 /2022-05-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欧仁 鲍狄埃作词、皮埃尔 狄盖特作曲的《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标志性符号,列宁曾赞誉它是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1920年以降,《国际歌》通过法、俄两条不同渠道传入中国,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堪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见证。本书分为三部分:编 译本 ,汇集了33份来自不同译者的《国际歌》中文文本;第二编 底本 ,收录了影响《国际歌》中文翻译的法、俄、英、德等语种的外文文本;第三编 传播 ,通过对1920至1949年间报刊文献的梳理,呈现了《国际歌》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情况。

    • ¥54 ¥108 折扣:5折
    • 通货膨胀史话
    •   ( 4 条评论 )
    • 郑起东 著 /2011-05-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纵观近代百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通货膨胀的阴影总是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更替、经济制度的转换和经济政策的重大变动,时隐时现,时起时伏。本书就以此为主题,着重介绍从清末到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历次通货膨胀事件,探析其发生的原因,深究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希望从中汲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西洋器物传入中国史话
    •   ( 3 条评论 )
    • 隋元芬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由隋元芬编著。 本书讲述了:19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下,主要还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国家。但当时西方各国却早在18世纪就步入了工业时代。从19世纪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一些西洋的工业产品也随着坚船利炮涌入中国,在对中国人民进行经济掠夺的同时,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方便。本书就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西洋器物传人中国的情况,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日用消费品、市内交通工具、远距离交通工具、通讯设备、文化娱乐用品、兵器、电器等。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音乐史话
    •   ( 6 条评论 )
    • 梁茂春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这本《音乐史话》主要讲述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100余年的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简史。 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河,在鸦片战争以后进入了一个极其艰难、曲折和缓慢的时期。从1840年到19世纪末的60年间,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制度的腐朽,都形成了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严重摧残。直N20世纪初,由于民族的觉醒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音乐才被注入了新的源流,才产生了新的变化,也才逐渐掀起了壮阔的波澜。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兵器史话
    •   ( 4 条评论 )
    • 杨毅 等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兵器史话》由杨毅,杨泓所著。《兵器史话》从远古时代兵器与生产工具分离的历史写起,以大量丰富的考古资料和古文献资料为基础,对中国古代冷兵器时期的各种兵器和防护装具的特征及其在当时战争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也介绍了中国古代火药和原始火器的发明及其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元明时期火铳的发展历史。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教案史话
    •   ( 0 条评论 )
    • 夏春涛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由于东西方在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督教自唐代传人中国起,便因与中国政教礼俗的冲突而备受国人排斥,《教案史话》是中西方文化在交流和碰撞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现象。但是,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在华的传播已不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范围,而是以不平等条约为依托,在洋枪洋炮的庇护下,强行切入,从一开始就和列强对华的殖民扩张活动紧紧连在一起。夏春涛编著的《教案史话》所记述的大量确凿的史实,正向人们昭示了西方传教士究竟是如何与本国政府的“炮舰政策”密切配合,亦步亦趋,从而将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向半殖民地深渊的。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北京史话
    •   ( 5 条评论 )
    • 果鸿孝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她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余年的建都史,她荟萃了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这里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多的城市之一。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北京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均发生在北京,而后以燎原之势震撼全国,掀起了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的爱国运动。北京的近代工商业,虽起步较晚,但却独具特色。京味文化,独具风采和魅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您想深入了解,就请在《北京史话》中寻找答案吧。

    • ¥7.5 ¥15 折扣:5折
    • 城市史话(中国史话)
    •   ( 2 条评论 )
    • 付崇兰 著 /2011-09-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城市起源早的国家之一。五千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重心,从西向东,从北向南转移,而后又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扩展。城市的独特性和丰富多样性,是千百年来历史所铸就的。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风俗文化和地理环境条件决定的。离开这种特定性,城市就无从发展。中国历史上有精于相地、因山就水、因地制宜、巧干创造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按照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经济实力、技术手段,建设自己的城市,既形成了各地城市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也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城市文明。《城市史话》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到清代几百年的城市发展历史。 《城市史话》由付崇兰著。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满汉文化交流史话
    •   ( 0 条评论 )
    • 定宜庄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满族兴起于白山黑水,在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通婚、贸易和融合过程中,逐渐壮大,1644年进入中原,建立了清朝政权。为了巩固政权,大力推行“满汉一家”;同时,针对满汉民族融合迅速、广泛推进的情况,又提出“国语骑射”的政策,希望在社会的极大变动中保持满族的本民族特征。然而民族、文化的融合并非一纸禁令就能阻止,满族的风俗、语言、文学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汉族文化的极大影响。在文化融合中,还涌现出曹雪芹、纳兰性德、岳端等著名满族文学家、艺术家。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满族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满族从此得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金文史话
    •   ( 3 条评论 )
    • 杜勇 周宝宏 /2011-1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金文史话》由杜勇,周宝宏所著。 《金文史话》内容简介:金文,虽不是金光灿烂的文字,但透过她却能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绚丽与辉煌。从金文一脉相传而来的中国汉字,所承载的文明成果已然熠熠生辉,而千万篇金文更将失落已久的古典文明画卷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商周金文的初始载体是青铜器,而后出现纸质载体,当今电子载体亦大量涌现。各种载体千帆竞发,进一步把金文研究从“绝学”推向“显学”。金文分期断代是化彝铭为史料的基本前提。金文时代的判定,有标准器断代法和历朔断代法两种不同的方法,金文所属历史链条由此形成。要准确理解商周金文所传达的多姿多彩的历史信息,首先对其语言文字要有正确的解读,方能掌握跨入远古历史大门的钥匙。当历史大门打开的时候,商周文明也就精彩呈现,千古流芳。

    • ¥7.5 ¥15 折扣:5折
    • 英藏黑水城西夏文佛教文献整理考释(套装全三册) 崔红芬,文志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04
    •   ( 3 条评论 )
    • 崔红芬,文志勇 /2023-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西夏是一个文化事业极为发达的王朝,推崇佛教,发展儒道,创立西夏文字,翻译儒释道经典,尤其是佛教经典。西夏境内党项、汉、回鹘和藏族僧人等在佛经翻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将不同渠道传入的汉、藏等文本佛经由官方或私人翻译成西夏文。西夏文献以黑水城出土最为丰富,黑水城文献分为俄藏、英藏和中国藏。俄藏是1907-1909年科兹洛夫的收集品;英藏是1914年英国斯坦因收集品;中国藏是20世纪60-80年代我国对黑水城等地进行多次发掘所获文献文物等。 俄藏黑水城文献最为丰富,也较为完整,而英国斯坦因在科兹洛夫之后到达黑水城,所获文献比较残破,但可与俄藏互补研究。目前《英藏黑水城文献》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5册),刊布了近4000个编号,有世俗文献和佛教文献,以西夏文佛教文献最为丰富,约占90%左右。因英藏黑水城文献残缺

    • ¥490 ¥980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汉藏文化交流史话
    •   ( 2 条评论 )
    • 刘忠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在中国的诸兄弟民族关系中,汉藏民族关系是尤其有重要意义的民族关系。汉藏建立友好关系的历史,由来久远,汉藏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汉藏文化交流史话》从历史、宗教、敦煌学和科技等方面,探讨和论述汉藏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和特点。系统地探讨和论述汉藏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而又崭新的课题,汉藏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文化交流的基础,给文化交流以深远影响和积极推动。本书由刘忠著。

    • ¥7.5 ¥15 折扣:5折
    • 拒日图存
    •   ( 2 条评论 )
    • 李斌 /2018-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日 二十一条 交涉,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国民带来极大的震撼,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激起社会各界的愤慨,并引发国人奋发图强的各种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外交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入了解中日 二十一条 交涉的历史及其影响,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看清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有助于我们在国际社会中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奋发图强,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跳出近代以来的 弱国外交 怪圈和陷阱。本书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的预谋、背景、过程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论述了双方总的对策、策略、结果,并阐释了 二十一条 主要内容的交涉过程,较为全面的梳理与探讨了中日 二十一条 交涉对中国内政外交产生的影响,从而揭示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局变化的深层民族主义因素。

    • ¥27.5 ¥55 折扣:5折
    • 【人民出版社】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汇编 史记(全十册)
    •   ( 29 条评论 )
    • 史记教主文献,孙晓 /1970-01-01/ 巴蜀书社
    • 本書的特點: 一是廣羅博收,在上述諸彙編本及新刊文獻的基礎上,增益集結,粹古今廿四史考證成果於一匱, 一冊在手,幾無漏眼之虞。以《史記考證文獻彙编》為例,蒐聚前賢《史記》考證研究成果一百餘種,數量之多,遠超幾部同類彙典(多者不過二十餘種》;洋洋數百萬言函於十冊,規模之鉅,尚無出其右者。二是依照目前的學術研究習慣,以各正史為中心,或一史為卷,或相鄰數史整合為集,皆相對獨立刊行,故學者得以各取所需,以最小的代價得其所哉。此外,諸史內容之编排,綜分有序,眉目清晰,便於逕閱,亦可對前賢成就之創襲學脈了然於胸。

    • ¥780 ¥1560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节俗史话
    •   ( 5 条评论 )
    • 韩养民郭兴文 著 /2011-1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节俗史话是国内首次系统研究节日文化史的通俗读物,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春节(除夕、元旦、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萌芽、定型、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围绕节日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关轶闻趣事、故事传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研究我国节日文化的力作。本书行文流畅、文辞优雅,内容丰富,引证充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已在国内和台湾先后三次再版,深受读者喜爱。

    • ¥7.5 ¥15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