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外债史话
    •   ( 174 条评论 )
    • 陈争平 著 /2011-05-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全书分别介绍了甲午战前的外债、清末外债、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时期的外债、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外债等情况,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大举外债,备受剥削、盘剥的历史。

    • ¥10 ¥15 折扣:6.7折
    • 外债史话
    •   ( 4 条评论 )
    • 陈争平 著 /2011-05-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全书分别介绍了甲午战前的外债、清末外债、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时期的外债、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外债等情况,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大举外债,备受剥削、盘剥的历史。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开埠史话
    •   ( 3 条评论 )
    • 杜语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口岸,一般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则具有特定内涵,是指通过不平等条约的有关条款开辟的条约口岸。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先后开放了100余处通商口岸,初期仅限于东南沿海,但很快就从沿海扩展到内地,并由原本彼此孤立的点连成一体,逐渐形成一个通商口岸城市网络。通过这一网络,列强不仅实现了其侵略、剥削、奴役中国的目的,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且,由于通商口岸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城市网络,拥有其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也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商口岸是孕育近代中国变革动力的基地。

    • ¥7.5 ¥15 折扣:5折
    • 通货膨胀史话
    •   ( 4 条评论 )
    • 郑起东 著 /2011-05-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纵观近代百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通货膨胀的阴影总是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更替、经济制度的转换和经济政策的重大变动,时隐时现,时起时伏。本书就以此为主题,着重介绍从清末到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历次通货膨胀事件,探析其发生的原因,深究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希望从中汲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西洋器物传入中国史话
    •   ( 3 条评论 )
    • 隋元芬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由隋元芬编著。 本书讲述了:19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下,主要还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国家。但当时西方各国却早在18世纪就步入了工业时代。从19世纪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一些西洋的工业产品也随着坚船利炮涌入中国,在对中国人民进行经济掠夺的同时,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方便。本书就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西洋器物传人中国的情况,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日用消费品、市内交通工具、远距离交通工具、通讯设备、文化娱乐用品、兵器、电器等。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音乐史话
    •   ( 6 条评论 )
    • 梁茂春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这本《音乐史话》主要讲述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100余年的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简史。 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河,在鸦片战争以后进入了一个极其艰难、曲折和缓慢的时期。从1840年到19世纪末的60年间,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制度的腐朽,都形成了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严重摧残。直N20世纪初,由于民族的觉醒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音乐才被注入了新的源流,才产生了新的变化,也才逐渐掀起了壮阔的波澜。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兵器史话
    •   ( 4 条评论 )
    • 杨毅 等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兵器史话》由杨毅,杨泓所著。《兵器史话》从远古时代兵器与生产工具分离的历史写起,以大量丰富的考古资料和古文献资料为基础,对中国古代冷兵器时期的各种兵器和防护装具的特征及其在当时战争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也介绍了中国古代火药和原始火器的发明及其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元明时期火铳的发展历史。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教案史话
    •   ( 0 条评论 )
    • 夏春涛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由于东西方在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督教自唐代传人中国起,便因与中国政教礼俗的冲突而备受国人排斥,《教案史话》是中西方文化在交流和碰撞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现象。但是,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在华的传播已不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范围,而是以不平等条约为依托,在洋枪洋炮的庇护下,强行切入,从一开始就和列强对华的殖民扩张活动紧紧连在一起。夏春涛编著的《教案史话》所记述的大量确凿的史实,正向人们昭示了西方传教士究竟是如何与本国政府的“炮舰政策”密切配合,亦步亦趋,从而将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向半殖民地深渊的。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北京史话
    •   ( 5 条评论 )
    • 果鸿孝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她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余年的建都史,她荟萃了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这里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多的城市之一。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北京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均发生在北京,而后以燎原之势震撼全国,掀起了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的爱国运动。北京的近代工商业,虽起步较晚,但却独具特色。京味文化,独具风采和魅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您想深入了解,就请在《北京史话》中寻找答案吧。

    • ¥7.5 ¥15 折扣:5折
    • 城市史话(中国史话)
    •   ( 2 条评论 )
    • 付崇兰 著 /2011-09-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城市起源早的国家之一。五千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重心,从西向东,从北向南转移,而后又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扩展。城市的独特性和丰富多样性,是千百年来历史所铸就的。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风俗文化和地理环境条件决定的。离开这种特定性,城市就无从发展。中国历史上有精于相地、因山就水、因地制宜、巧干创造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按照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经济实力、技术手段,建设自己的城市,既形成了各地城市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也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城市文明。《城市史话》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到清代几百年的城市发展历史。 《城市史话》由付崇兰著。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满汉文化交流史话
    •   ( 0 条评论 )
    • 定宜庄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满族兴起于白山黑水,在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通婚、贸易和融合过程中,逐渐壮大,1644年进入中原,建立了清朝政权。为了巩固政权,大力推行“满汉一家”;同时,针对满汉民族融合迅速、广泛推进的情况,又提出“国语骑射”的政策,希望在社会的极大变动中保持满族的本民族特征。然而民族、文化的融合并非一纸禁令就能阻止,满族的风俗、语言、文学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汉族文化的极大影响。在文化融合中,还涌现出曹雪芹、纳兰性德、岳端等著名满族文学家、艺术家。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满族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满族从此得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金文史话
    •   ( 3 条评论 )
    • 杜勇 周宝宏 /2011-1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金文史话》由杜勇,周宝宏所著。 《金文史话》内容简介:金文,虽不是金光灿烂的文字,但透过她却能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绚丽与辉煌。从金文一脉相传而来的中国汉字,所承载的文明成果已然熠熠生辉,而千万篇金文更将失落已久的古典文明画卷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商周金文的初始载体是青铜器,而后出现纸质载体,当今电子载体亦大量涌现。各种载体千帆竞发,进一步把金文研究从“绝学”推向“显学”。金文分期断代是化彝铭为史料的基本前提。金文时代的判定,有标准器断代法和历朔断代法两种不同的方法,金文所属历史链条由此形成。要准确理解商周金文所传达的多姿多彩的历史信息,首先对其语言文字要有正确的解读,方能掌握跨入远古历史大门的钥匙。当历史大门打开的时候,商周文明也就精彩呈现,千古流芳。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汉藏文化交流史话
    •   ( 2 条评论 )
    • 刘忠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在中国的诸兄弟民族关系中,汉藏民族关系是尤其有重要意义的民族关系。汉藏建立友好关系的历史,由来久远,汉藏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汉藏文化交流史话》从历史、宗教、敦煌学和科技等方面,探讨和论述汉藏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和特点。系统地探讨和论述汉藏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而又崭新的课题,汉藏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文化交流的基础,给文化交流以深远影响和积极推动。本书由刘忠著。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节俗史话
    •   ( 5 条评论 )
    • 韩养民郭兴文 著 /2011-1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节俗史话是国内首次系统研究节日文化史的通俗读物,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春节(除夕、元旦、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萌芽、定型、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围绕节日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关轶闻趣事、故事传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研究我国节日文化的力作。本书行文流畅、文辞优雅,内容丰富,引证充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已在国内和台湾先后三次再版,深受读者喜爱。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上海史话
    •   ( 2 条评论 )
    • 马学强宋钻友 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上海,作为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数百年前,它不过是汪洋大海中的一个靠近陆地的小港,然而近代以来,尤其是1845年,在英国和清政府经过约两年的谈判之后, 《上海土地章程》让英国在这个小港上开辟了近代中国大陆的个租界一一上海英租界。之后法、美陆续在上海开辟租界,英、法、美三国租界的开辟,一方面是近代中国百年来屈辱史的开端,另一方面也促进厂上海城市化的形成和发展,使近代上海发展成近代中国*特色的城市。本书简述了上海的历史以及上海的发展,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趣,是了解上海发展概况的一本不错的普及读物。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三民主义史话
    •   ( 1 条评论 )
    • 贺渊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孙中山是一个务实的政治家和理论家,他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热爱和崇高的责任感,以他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家,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不断地寻求救国救民、富国强民的革命思想,他们用进化论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在纷杂的各种思想的百花园里,采撷自己需要的花粉酿造出救国之蜜——三民主义,它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共和制度为蓝本,以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为嫁接点,用苏俄的组织和革命的手段为方法,融合而成。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前*的救国治国理论,它比较深刻鲜明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当时社会所必需。

    • ¥7.5 ¥15 折扣:5折
    • 金融史话
    •   ( 2 条评论 )
    • 陈争平 著 /2011-05-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到了明清时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起来,随之而产生的金融机构也开始逐渐发展。但是1840年以后的外国入侵打乱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轨迹,使中国旧有的金融机构和外国金融资本机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展,成为操纵近代中国金融的主要力量。它们造成了中国近百年的金融乱象,民间金融业逐渐衰退,中国成了官僚金融业与外国金融业掘金的乐园。直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金融体系才逐渐趋于稳定。

    • ¥7.5 ¥1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留学史话
    •   ( 1 条评论 )
    • 刘志强 等著 /201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长达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文化一直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因此,逐渐形成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观念。但自19世纪中叶以后,世界历史的进程出现了急剧的变化。欧美各国以工业革命为起点,近代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新兴资产阶级还建立了一整套维护自己利益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欧美诸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而留学的历史亦由此而展开。奉书就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留学为主线,以简洁、通俗的语言勾勒出了清末民初留学情况的轨迹。

    • ¥7.5 ¥15 折扣:5折
    • 老谋子司马懿 秦涛 著 重庆出版社,【正版保证】
    •   ( 9 条评论 )
    • 秦涛 著 /2017-06-01/ 重庆出版社
    • 古往今来,谋略家多有。司马懿却颇受诟病,皆因今人对他的看法多出自演义小说,特别是《三国演义》。而正史中有关司马懿的作用,也仅有 “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之句。 司马懿从东汉的基层小吏起步,在曹魏位极人臣,成为西晋的实际奠基者,是继曹操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以军功登龙的枭雄,可以说是三国的大赢家,也是史上被严重低估和曲解的谋士、政治家之一。 作者秦涛从人性角度切入,以三国真实的诡谲政局为背景,梳理了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三国权臣谋士在不见硝烟却攻城略地的时局政变中,如何混迹朝堂、如何谋身立世、如何攻心角逐……透过司马懿,读者可窥见中国传统官场的独特生存哲学,透视我们个人的生活状态,感悟圆融通脱的。

    • ¥10 ¥27.37 折扣:3.7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