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1954年5月生于辽宁省丹东市。1978年考入辽宁大学历史系,1982—1985年先后获辽宁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4年8月-2005年8月留学韩国,为国立汉城(首尔)大学高级研究学者。现任辽宁大学历史。
公元375──568年,被称为欧洲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时代。在此期间,众多以日耳曼人(German)为主的蛮族部落入侵罗马帝国(Roman Empire),并将其摧毁。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先后建立起了数十个日耳曼人的 民族国家 ,给欧洲未来的政治版图打下了基础。这段历史上承罗马帝国,下启中世纪,因而具有极其独特的重要性。但由于文化落后,各日耳曼民族很少写作历史文献。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民族、宗教、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战争频仍,又导致了罗马方面大量珍贵史料的流失。在幸存下来的原始史料中,也多数存在章节严重残缺不全的问题。而少数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史料,或是时间跨度不足,或是记载内容过于简单片面,都无法让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后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拜占廷帝国(Byzantine Empire,即东罗马帝国)神职人员约达尼斯(Jordanes)编写的这
《世说中国书系 大月氏:寻找中亚谜一样的民族》一书是小谷仲□先生研究月氏民族的一本专著。在这本书中,序章,第一章、第二章主要是论述中国西北边境出现的游牧民族月氏。第三章介绍在阿富汗北部发现的真正的希腊人城市阿伊哈努姆的发掘成果,同时涉及西迁后月氏的情况。第四章和第五章论述的是在即将兴起和刚兴起后的贵霜王朝的问题。第六章和第七章是1996年作者造访苏联中亚时记得旅行日记中的要点。最后一章系从考古学的角度考察月氏,重新审视月氏与贵霜的关系。 《世说中国》丛书是□□东方书店推出的学术通俗阅读文库本。其对□□文化的讲述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好读易懂,极富知识性,且携带方便,便于阅读。目前已出书目《刻在石头上的世界》《中国烟草的世界》《三国演义的世界》《中国占星术的世界》《中国说话文学之
在清初驱逐沙俄侵略军战争中,以满族为主体的东北八旗作为清军主力在反击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644年八旗军队主力连同百万满族群众,从龙入关,东北地区陷入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被动局面,致使沙俄侵略者趁机侵入黑龙江流域,关于这一重大历史中论述甚祥,我们以此为据并通过大量史实,有力驳斥了以往学术界流行的清朝初年,封禁东北说试问清政府面临如此严峻的内忧外患,怎么可能做出封东北的决策,倘若清政府实行封禁东北的话,又怎能取得驱逐沙俄侵略军的伟大胜利。 本书在充分利用改革开放二十年出版的新史吸收西方民族学研究的新方法的基础上对清代东北封禁,新满洲的构成,反击沙俄的主力军东北满族区域文化,学校与科举,萨满与索罗杆等课题进行了全新的理论阐释和史实描述。
清代蒙古史是蒙古史中承上启下的一段历史,在中华历史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清代蒙古的活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汉籍去探寻。清代蒙古汉籍史料多为散见,且不易得,至今尚未有人做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清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搜集价值较高的记有清代蒙古内容的汉籍,按成书先后加以编次点校,大体囊括了主要的有关史料,从而促进清代蒙古史的深入研究。
嚈哒*初是北亚一个弱小的游牧部族,四世纪七十年代迁往中亚,以后日益强大起来,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服。极盛时期的嚈哒国幅员辽阔,除领有大部份中亚地区外,还一度占有波斯和印度的大片领土。从五世纪三十年代末嚈哒人占领今阿富汗北部,直至六世纪五十年代末嚈哒国家被突厥和波斯联盟灭亡,这一百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中亚史上称为嚈哒时代。嚈哒人的活动对中亚、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嚈哒史研究是古代中亚史研究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中国西域史、波斯古代史和印度古代史研究的重要组份。也就是说,嚈哒史研究有其不容忽视的世界史意义。 自十九世纪中叶起,各国学者纷纷发表有关嚈哒史研究的论文。进入本世纪以后,日本学者对此用力*勤,成绩也颇为可观。在我国史学界,以前却?o有岑仲勉写过一
《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的一部历史、文学巨著 。记述了成吉思汗远祖至成吉思汗子孙的族系,以成 吉思汗诞生、成长的坎坷生涯为主线,描绘了他以及 他的家族统一亚洲北部草原各部落,征战世界,建立 强大蒙古帝国的历史画卷,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可靠珍 贵的史料,而且用诗的语言刻画了许多著名历史人物 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讲解了发生在蒙古民族乃至我国 北方各民族历史上一段段历史故事,简练生动地介绍 了蒙古族生活风俗,是了解蒙古民族的一部百科全书 ,堪称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蒙古秘史故事》的作者和译者在《蒙古秘史》 原文的基础上,以通俗、简洁、生动的现代语言,忠 实、全面、概括地向读者讲述了《蒙古秘史》的故事 。旨在让读者通过阅读这本有趣的“故事”,初步走 入《蒙古秘史》,在进一步了解蒙古民族的同
《西藏战争》这部长篇小说,是在忠于史实的前提下,利用文学艺术形式,再现了100年前中华民族那一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可歌可泣的保家卫国战争。读者可以从书中详尽地了解到战争的全过程:一万多名英印侵略军凭借手中的现代化武器,长驱直入西藏,西藏军民几乎是独立进行了殊死抵抗。他们在古鲁、日雪喀峡谷沿途阻击英印军,并在江孜与侵略军展开数月血战,给了侵略军沉重的打击。然而,由于双方军力过于悬殊,英印军攻占了江孜,并一直打到拉萨城下。只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西方列强不满英国独吞西藏和英印军本身在军事上的潜在危机,英国才未能将西藏吞并。
本书收入了多位作家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独特的视角,记述了西藏的历史事件,将一个完全真实的西藏展现在读者面前。
犹太人为什么那么?犹太式智慧的秘密是什么?犹太人为什么会遭到长久的迫害?那些理应善良的人又是为什么赞成了这样的迫害?反犹太主义的根源是什么?反犹太主义是否还将继续存在下去?日本学者内田树甘冒政治不正确的极大风险,挑战人类史上的这一难题,对犹太人问题作一次无比诚实又极具风险的真相深掘。
距今约1000年前,中国西部出现了一个新兴国家——大夏国。它位于宋王朝的西北部,因此人们称它为西夏。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封建国家,它的都城在今宁夏首府银川市,它的国土含今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西夏军力强盛,疆域辽阔,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与宋、辽、金出现过抗衡的局面。 西夏从代皇帝元昊1038年登基,到末代皇帝(嵬名现)被杀,共历10帝,凡190年。 1227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攻入西夏,这个西部强国被消灭了。党项人神秘消失,只留下贺兰山东麓的9座帝王陵墓和200多座陪葬墓,默默地伫立在风雨中。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众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构成的。地域文化呈现着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共性,又以它们各自鲜明的个性,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加异彩纷呈,璀璨夺目。就以汉族地区的文化来说,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汉族地区经济文化古今一贯的特点,就是“基本的同一性和不同地域特色相辅相成”。 闽文化正是这样一个体现着中华文化精神,又具有鲜明八闽山海特色的地域文化。 福建别称“闽”,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西枕武夷山脉;三面与浙、赣、粤依山为邻,一面与台湾隔海相望。山海兼备的特殊地缘和丰富而复杂的历史环境,塑造了灿烂多彩的闽文化。 上古时期,闽地的原住民,是南方土著百越族的一支闽越族。首见于先秦古籍的“闽”和“七闽”之称,当泛指这些闽地土著。这些“善舟船”的闽越人所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