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10-2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甲骨文的故事
    •   ( 15873 条评论 )
    • 董作宾 董敏 /2015-12-01/ 海南出版社
    • 汉字是全世界文字体系中历史*悠久的,要探究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就不能不从甲骨文说起。本书介绍了甲骨文如何被发现以及如何成为一门专业的学问,并针对甲骨文和汉字做出深入浅出的解读和介绍,还从甲骨的占卜和记载内容,探讨商代的历史和文化,*后从常用的六十个汉字看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变化,并道出背后隐藏的有趣的文字小故事。

    • ¥17.5 ¥35 折扣:5折
    • 中国史话:简牍史话
    •   ( 585 条评论 )
    • 王子今赵宠亮 著 /2012-03-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在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的书写材料曾经被作为重要的古代文化载体,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就是简牍。在中国文书史的简牍时代,所有的文明创造和所有的文明积累,都曾经由这种竹木材料所记录,所传承,所反映。通过这些简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当时社会的政治形式、军事制度、经济条件、社会构成、生活实况、文化形态乃至时代的精神风貌。所以说对简牍资料进行研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近世大批简犊资料的发现,特别是以现代科学考古发掘方法所得到的大量简牍,不仅为简犊的研究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而且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宝贵的出土文献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社会。《简牍史话》便是介绍了简牍的形制、文化内涵、历代简牍发现、简牍研究的历史进步等内容。

    • ¥10 ¥15 折扣:6.7折
    • 中国史话:帛书史话
    •   ( 400 条评论 )
    • 陈松长著 /2012-03-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帛书是中国古代书籍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常与简牍并列而称为“竹帛”。迄今为止,经考古发现出土的帛书原物主要有三批:英国人斯坦因于1908年在敦煌发现的两件帛书;长沙蔡季襄于1942年在长沙获得的著名的楚帛书;湖南省博物馆经科学考古发掘,于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大批西汉帛书。《帛书史话》全书紧紧围绕帛书原物对其出土、流传、整理、研究的历史作了细致的回顾和描述。全书共分为三部分,部分“帛书概说”,主要介绍帛书的名义、撰抄年代、形制、内容、性质等,其中以马王堆帛书的内容介绍为重点;第二部分“帛书的发现、流传经过”,主要介绍楚帛书的发现与流传始末;第三部分“帛书研究综述”,重点概述楚帛书和马王堆帛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帛书史话》作者陈松长。

    • ¥10 ¥15 折扣:6.7折
    • 簠齋金文题识
    •   ( 369 条评论 )
    • (清)陈介祺 著,陈继揆 整理 /2005-12-01/ 文物出版社
    • 《簠斋金文题识》乃余往年集记绿。题识内容丰富,考定铭文,判断时代,很有价值。特别是记绿器物出土地点及流传经过乃本书特长。除秦始皇诏版一三一器因李斯篆书为借拓者外,书内各器均为簠斋自藏。 题识资料来源,余已不能全然记得。除少数取自《簠斋藏古目》,多抄自金文拓本之包装纸上。簋斋考辨鉴定器物,决心收藏以后,为赠友好及传世之用,乃令传古助手拓成若干纸,用毛头纸包装起来,随手将考释及各事题于包装纸上。时经百余年,中间更换包装纸,簋斋题识又转抄于新纸上。拓片与稿本自来由陈氏长房长支保管。余乃篮斋六世长孙,自年轻即保管并服务于拓片箱。所见拓片包装已为民国初年由祖父礼丞遣人换包抄绿,已非簋斋手笔。惟其如此,后日抄读者即遇到许多困难。 部分绿自别处者,如《铜镂鞠》题试。今余书箧中另有一份

    • ¥11 ¥22 折扣:5折
    • 甲骨文的故事 董作宾,董敏 著
    •   ( 279 条评论 )
    • 董作宾,董敏 著 /2015-12-01/ 海南出版社
    • 汉字是全世界文字体系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探究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就不能不从甲骨文说起。本书介绍了甲骨文如何被发现以及如何成为一门专业的学问,并针对甲骨文和汉字做出深入浅出的解读和介绍,还从甲骨的占卜和记载内容,探讨商代的历史和文化,最后从常用的六十个汉字看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变化,并道出背后隐藏的有趣的文字小故事。

    • ¥17.5 ¥35 折扣:5折
    • 甲骨文小字典
    •   ( 37 条评论 )
    • 编者:王本兴 /2016-10-01/ 文物
    • 作者王本兴先生于其编著的《甲骨文拓片精选》注释一千一百四十一件甲骨文拓片的基础上,又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把现有的几部大字典中的甲骨文字进行了疏理与考证,并借助《说文解字》、《辞海》、《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以及甲骨文的各种释读本等资料为依据,肯定了共识的文字,弃除了尚未定论的文字,辨析确定了一些存疑待定的文字,归纳了一些通假文字,汇编成这本《甲骨文小字典》。所谓小,是指它比其他厚重的大字典简明扼要,字数少、篇幅少而言。

    • ¥18.09 ¥28 折扣:6.5折
    • 楚简精选字帖(一)
    •   ( 126 条评论 )
    • 东岳简牍书院 编 /2013-07-01/ 山东美术出版社
    • 《楚简精选字帖(1)》是清晰版大字本简牍书法非常适合作为初学书法者的入手范本,开始先临写较规范、易释读的字体,然后再慢慢放开广临博收。简牍书法正、行、草、隶、篆兼备,自成体系,初学者完全可以在这个框架内开始自己的书法学习之旅,同时在目前好多书法初学者学习常见的历代名碑名帖到一定程度无所长进的瓶颈状态下,简牍书法的介入无疑也是一个突破,一个极好的选择,一个亦古亦新的合理途径。

    • ¥11.5 ¥23 折扣:5折
    • 汉简精选字帖(二)
    •   ( 441 条评论 )
    • 东岳简牍书院 编 /2013-07-01/ 山东美术出版社
    • 中国书法早期的两种典型字体:篆书和隶书,基本是在简牍上完成其演变的。篆体字是竖长型的,写在外形同样竖长的竹简上,会有种被束缚的感觉,视觉上觉得是因为竹简的“瘦长”而限制了字的横向舒展,从审美角度来看也不符合对比协调的艺术规律。随后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字形慢慢由竖长型演变为方扁型,于是有了竹简的竖势和字形的横势的对比关系;有了字的横向张力,从而出现了汉代隶书横式扁方的特色。这是书法艺术自身根据书写条件的改变而自然演化的一种艺术流变现象。从这套简牍丛书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变化过程的呈现。 图书的编排以朝代为背景,概分为《楚简精选字帖》、《秦简精选字帖》和《汉简精选字帖》。每册篇首拿出本册具有代表性的一两个单字来作笔画运笔分解,使读者能尽快掌握该册同类风格字的用笔特点和写法。 本套

    • ¥11 ¥22 折扣:5折
    • 汉简精选字帖(三)
    •   ( 339 条评论 )
    • 吴震启东岳简牍书院 编 /2013-07-01/ 山东美术出版社
    • 魏晋以前留下来的书法载体以碑刻为多,刻铸在石头、钟鼎、甲骨、砖瓦等材料上,而真正记录书法家流转多变的运笔状态和锋毫意趣的墨迹作品的艺术价值却是碑刻拓片所无法企及的,近代百年间全国各地陆续发现的简牍正填补了魏晋以前墨迹书法鲜见的空缺。到目前为止,简牍发掘总数已达二三十万枚,通过诸多专家、学者的辛苦整理,这些简牍笔调间充滿着激情哲思的墨迹书风一览无遗。 简牍的內容包罗万象,有行政公文、兵书战策、律法文书、经史歌赋、商贾往来、生活记事、医术养生、艺术礼仪等;书体包含了鸟虫篆、篆书、草篆、隶书、草隶、行草书、章草等,特别是由篆体向隶书演变过程中生动灵秀的早期隶书字体尤为稚真传神。 中国书法早期的两种典型字体:篆书和隶书,基本是在简牍上完成其演变的。篆体字是竖长型的,写在外形同样竖长的

    • ¥11.2 ¥22.5 折扣:5折
    • 甲骨文认知研究/汉字文化及教学研究系列丛书
    •   ( 9 条评论 )
    • 王玉新|责编:陈佳意|总主编:王玉新... /2020-07-01/ 山东大学
    • 笔者拟在前贤和世贤研究的基础上,在认知理论的关照下,把甲骨文的构形方式和字理文化研究引入认知实践过程之中,力求恢复原始的造字原理,旨在从回答“先民为什么要造字”和“先民如何造出甲骨文这种象形字”这两个问题出发来构建甲骨文认知研究理论框架,实践甲骨文研究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 ¥19.42 ¥42 折扣:4.6折
    • 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 李零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6 条评论 )
    • 李零 著 /2007-08-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上博楚简是20世纪90年代与郭店楚简并肩的筒帛古书的又一大发现。作为上博楚简的最初整理者,作者对这批最早公布的简文非常熟悉。《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即其阅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册的读书笔记,也是继《郭店楚简校读记》之后,作者的另一部筒帛古书个案研究专著。 经过重新排比,重新考订,作者对简文注释者在整理工作中的失误也多所订正。指出《孔子诗论》其实是从《子羔》篇裁出,同卷的简文尚未公布,这部分简文并不是按《诗序》、《颂》、《雅》、《风》和《综论》的顺序排列。由于此册公布的简文,有两种与郭店楚简相同, 作者对二者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可视为《郭店楚简校读记》的姊妹篇。

    • ¥13 ¥59 折扣:2.2折
    • 甲骨文小字典
    •   ( 15 条评论 )
    • 编者:王本兴 /2016-10-01/ 文物
    • 作者王本兴先生于其编著的《甲骨文拓片精选》注释一千一百四十一件甲骨文拓片的基础上,又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把现有的几部大字典中的甲骨文字进行了疏理与考证,并借助《说文解字》、《辞海》、《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以及甲骨文的各种释读本等资料为依据,肯定了共识的文字,弃除了尚未定论的文字,辨析确定了一些存疑待定的文字,归纳了一些通假文字,汇编成这本《甲骨文小字典》。所谓小,是指它比其他厚重的大字典简明扼要,字数少、篇幅少而言。

    • ¥17.92 ¥28 折扣:6.4折
    • 简帛研究文库 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
    •   ( 330 条评论 )
    • 高敏 著 /2008-05-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五年来研究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16篇论文,是长沙吴简研究的*成果。分上、下两编。上编以《嘉禾吏民田家莂》为中心,分别讨论了“馀力田”、“常限田”的含义,“士”、“复民”、“诸吏”、“州吏”等社会群体的性质以及与孙吴政权赋役制度的关系,长沙郡一带的民风民俗与社会经济状况等问题。下编以《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为中心,对简文中的“复民”问题,孙吴政权的丁中老小制、口钱、算赋等赋役制度,赐爵制度,屯田制度,孙权时期的商品经济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 ¥15 ¥20 折扣:7.5折
    • 甲骨文认知研究/汉字文化及教学研究系列丛书
    •   ( 4 条评论 )
    • 王玉新|责编:陈佳意|总主编:王玉新... /2020-07-01/ 山东大学
    • 笔者拟在前贤和世贤研究的基础上,在认知理论的关照下,把甲骨文的构形方式和字理文化研究引入认知实践过程之中,力求恢复原始的造字原理,旨在从回答“先民为什么要造字”和“先民如何造出甲骨文这种象形字”这两个问题出发来构建甲骨文认知研究理论框架,实践甲骨文研究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 ¥18.48 ¥42 折扣:4.4折
    • 秦简精选字帖(一)
    •   ( 142 条评论 )
    • 东岳简牍书院 编 /2013-07-01/ 山东美术出版社
    • 本套清晰版大字本简牍书法非常适合作为初学书法者的入手范本,开始先临写较规范、易释读的字体,然后再慢慢放开广临博收。简牍书法正、行、草、隶、篆兼备,自成体系,初学者完全可以在这个框架内开始自己的书法学习之旅,同时在目前好多书法初学者学习常见的历代名碑名帖到一定程度无所长进的瓶颈状态下,简牍书法的介入无疑也是一个突破,一个极好的选择,一个亦古亦新的合理途径。

    • ¥15.5 ¥22.5 折扣:6.9折
    • 清代杜诗学文献考
    •   ( 54 条评论 )
    • 孙微 著 /2007-09-01/ 凤凰出版社
    • 一、本书著录文献一般按著者生年或成书时间顺序先后排列。对于著者生卒年不详者,根据其进士及第或中举时间先后排列。成书时间和著者生卒年均不详者,则按照著者生活的大致时代,排列于相应卷末,生平事迹难以考证者,则排列于末卷。 二、有些文献的著者生年较早,而其著述则于后代刊刻,对于这种情况,依然按照著者生年次序进行编排。 三、有些文献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成书于同时,但或存或佚,对于这种情况,则打破常例,将其编排在一起,以便查检。 四、有些文献系后人对前代著述进行增补参定后刊刻,则仍以早著者的时代进行编排;清人对前代杜诗学文献进行增补参定者,则正常列目。 五、对存佚情况不明的文献,为慎重起见,仍归入“散佚书目”之中备考。 六、疑为同书异名的文献,为使读者便于比较研究,将其

    • ¥17.3 ¥22 折扣:7.9折
    • 甲古文字构形系统研究——汉字构形史丛书
    •   ( 2 条评论 )
    • 王宁 主编 /2006-08-01/
    • 甲骨文字是商后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用龟甲曾骨进行占卜和词的文字,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汉字的源头。 本书为《汉字构形史丛书》的一种,对甲骨文构形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工作程序分为提取字样、字样整理、字形拆分与归纳、构形分析和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特点分析等几个步骤。 本课题提取字样以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为主,同时复核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姚孝遂主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中国科学院考古所《甲骨文编》、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等予以补充和修正。

    • ¥20 ¥25 折扣:8折
    • 汉简精选字帖(一)
    •   ( 551 条评论 )
    • 东岳简牍书院 编 /2013-07-01/ 山东美术出版社
    • 中国书法早期的两种典型字体:篆书和隶书,基本是在简牍上完成其演变的。篆体字是竖长型的,写在外形同样竖长的竹简上,会有种被束缚的感觉,视觉上觉得是因为竹简的“瘦长”而限制了字的横向舒展,从审美角度来看也不符合对比协调的艺术规律。随后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字形慢慢由竖长型演变为方扁型,于是有了竹简的竖势和字形的横势的对比关系;有了字的横向张力,从而出现了汉代隶书横式扁方的特色。这是书法艺术自身根据书写条件的改变而自然演化的一种艺术流变现象。从这套简牍丛书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变化过程的呈现。 图书的编排以朝代为背景,概分为《楚简精选字帖》、《秦简精选字帖》和《汉简精选字帖》。每册篇首拿出本册具有代表性的一两个单字来作笔画运笔分解,使读者能尽快掌握该册同类风格字的用笔特点和写法。 本套

    • ¥11.2 ¥22.5 折扣:5折
    • 楚简老子辨析:楚简与帛书老子的比较研究
    •   ( 3 条评论 )
    • 尹振环 著 /2001-11-01/ 中华书局
    • 本书分为“比较研究”和“释析”两部分 。比较研究部分收入十余篇论文,曾分别发表于《哲学研究》、《光明日报》、《中国文化研究》、《学术月刊》、《文献》、《新华文摘》等刊物。释析部分包括图板、释文比较、校注、辨析等。本书通过对简本、帛书《老子》文字、篇章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认为简本《老子》乃春秋时期李耳老聃所著,而帛书《老子》则是战国时太史儋的作品,两书存在着较大的思想差异。本书多发前人所未发,且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同时,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简明而且准确的简本《老子》读本。

    • ¥16.2 ¥19 折扣:8.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