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乐黛云教授60年北大生涯的追忆,也可以看作关于自己与北大的自叙传。她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追忆了与自己生命相依的北大生活、读书、求学、治学、师友。作者从1948年进入北大生活开始写起,写了整整60年的北大记忆:有解放前老北大四院与沙滩的激情革命,有未名湖畔五六十年代改变命运的“斗争”,有80年代从北大远游的求学与访问:哈佛、柏克利、意大利、突尼斯,作者的学术生命从这里开始,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到比较学的研究,从文化上的理论实践到参与中国文化书院的文化实践,我们看到一个富有学识、执情、创新精神和使命感的北大学者。 在这60年的风雨历程中,作者在北大(包括门头沟劳动基地、北大鲤鱼洲分校)当过猪倌,伙夫、赶驴人、打砖手,后又回到学术岗位。除了劳动、读书、求学、苦难,作者还写了北大的一批人物:马
读史如摸象,而探索历史的成果也就是摸象的印记,基本上也就是读书的心得,好像摸象的各位盲人说象那样,只要大家讲的是真话,就是有价值的,就是不可替代的。 如1948年陈叔通致马叙伦手札解读、黄炎培晚年三题、从《磨剑室文录》看柳亚子晚年议政、从毛泽东文稿看建国初期的叶剑英、读叶剑英《过五台山》和晋北土改史料、战时香港文坛矛盾和周恩来的态度、乔冠华在战时香港的纸上谈兵、于光远留在岭南的青春脚印、关于萧乾北上的原因、1938年广州守将是否通敌、李纯青《笔耕五十年》和日本问题研究等等,探索中国现代人物,本书梳理历史风云,力争实事求是。
钱钟书与杨绛夫妇都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他们做到了“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做到了珠联璧合,相濡以沫,更重要的是做到了在平凡中品尝幸福。本书再现了这对文坛伉俪几十年生活、爱情与创作的全貌,向我们诠释了二老的前尘往事。
陆费逵,字泊鸿,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和爱国出版家,中华书局的创办人,曾经为传播和积累文化科学知识,发挥过重要作用。本书共分三部分:一、二部分是纪念和研究介绍他生平事迹的文章;第三部分是“陆费逵著作选载”,收有二十八篇文章,表达了他的教育与出版学术思想,本书是研究陆费逵生平事迹之重要著作。
本书选取100位世界名人,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挑选出对青少年的成长最有帮助的人生启示,通过一个个名人的故事展现出在人生奋斗的长河中所需要掌握的各种智慧和能力。
这是一部全面展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界错综复杂斗争历程的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以北大之父蔡元培的辉煌一生为主线,在重塑这位中国现代思想启蒙巨匠、学界泰斗博大品格的同时,又以纵横捭阖、沉雄凝练的话语,再现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鲁迅等一大批文化精英卓远而丰厚的人文情怀。他们以独立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在风云变幻的 历史语境中,与封建王朝、军阀霸权以及国外强权进行了全方位的、毫不妥协的对抗,从而完成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 小说着力于人物的精神内层,以详实的史料、冷静的思考、深刻的 分析、深情的体恤,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品质和命运际遇作出了独到的总结和剖示。
对名人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我来说由来已久。应该说,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喜欢名人,特别喜欢那些为人类历史和社会进步作出过重大贞献的名人。既仰慕他们名垂千古的芳名,更为他们所创立的丰功伟业所倾倒,还特别想了解他们在事业卜成功的秘诀和做人的准则。因此,有关名人的书自幼就特别喜欢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兴趣不但没和‘减弱,似乎越来越浓,因此一有余暇,不只是看一些关于名人的著述,还动手写J”几本关于名人的小书。后来,又觉得光了解这些名人本身的事迹还不够过痫,于是带着一种好奇的心情,总想去了解一下这些名人的子孙后代的情况,由此对他们的后代也产生厂浓厚的兴趣。然后,便产生了想写一点有关这些名人后代的书。这大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种爱屋及鸟的情怀所致。
《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张爱玲是一部传奇,也是一个迷,她是说不尽的话题。她细数着世界的不是,让我们不得不细数她的奇的异。《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详尽记述了她的家世及时代背景:从带给她贵族血统的的外曾祖到她沉默了一生的弟弟;她步入文坛的领路人到继承了她遗产的宋氏夫妇;从她深爱并深恨的风流男人到她隐居期间接见过的记者……以画面的形式展示了她生活的环境、在她生命中出现过的人;下部分主要介绍张爱玲的文学观和对她作品的全新领悟。费这么多周折和笔墨目的就是为了让张爱者更多地了解她、读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