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著称于世的当代历史学家李新先生的回忆录。书中所记述的党从延安到“”时期的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些历史,经这样一位有过切身经历的老革命写出来,极具真实性。
.
申泮文(1916 — ),广东从化人,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翻译家。申泮文院士是我国著作和译作最多的化学家之一。他著译多部教材和工具书,在国家级出版社的出版物达70 余卷册,3000 余万字。新中国成立初,申泮文院士编写了我国最早的中文化学讲义,后又组织翻译了大量苏联、美国等国家的教材和参考书。其中1-20 卷《无机合成》的翻译是持续近30 年的工作,为我国无机化学发展打基础曾经起了很好的作用。申泮文院士倡议编著并作为副主编的《无机化学丛书》至2011 年共三次重印,为我国广大化学工作者提供了一部丰富的近现代化学的原始资料资源库,对我国化学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书是在申泮文院士的口述访谈稿的基础上整理而得的,主旨是对申泮文院士的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整理收集,采集成果比较丰富。因口述资料
邓嗣禹是国际的历史学家、汉学家、图书文献目录学家,中国科举制度与朝贡制度理论研究的奠基者与创始人。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文化史、中国典章制度史、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史。本书收录了邓先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分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国粹精华、各时期典章制度、古代史研究、唐宋史研究、明清史及近代史研究、太平天国史研究六个部分。
本书通过吉近40篇经亨颐本人及其亲友、学生的回忆文章,系统展现了经亨颐先生作为我国近代教育家的生平及其对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从几个维度展示了一代教育家、书画家在事业、交友、家庭生活等方面的生动形象,展现了一带教育家的独特魅力。
林文庆、萨本栋、林语堂、鲁迅、顾颉刚、张星烺、孙伏园、陈衍、沈兼士、陈万里、王亚南、施蛰存等三十多位先生是厦门大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本书以这些名人在厦大期间的活动为中心,讲述了他们一生的主要经历,不仅关注这些名家辉煌的学术成就和教学业绩,而且关注他们少为人知的一面,如家世、履历、过往等;所述在厦大的经历也注重趣闻轶事,如音容衣着、讲课神采、师生交往、生活情趣,乃至家庭婚恋、子女教育等,多从细节入手挖掘了不少被尘封的历史资料,展现了大师们非凡的文人魄力、气节和风骨,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填补了相关的文史研究,再现了厦门大学百年来艰难而恢弘的办学历程。
作为广播电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节目主持人的地位日益提升。 但在教学科研层面,更多注重“术”的培训,缺乏“道”的阐发。《节目 主持人概论》正是从节目主持人入手,打通主持人节目和节目主持人两大 块内容,力图阐释节目主持人所需要的专业训练、能力要素、艺术修养和 文化品格。 作者陈虹是“金话筒奖”银奖得主,又在高校从事播音主持教学和科 研工作多年,其丰富的经验使本书颇具特色;理论与实践结合,战略与战 术并重。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专业系列教材:节目主持人概论》系统合理的分析框架、深入到位的理论解剖、鲜 活生动的个案解读,对高校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师生及各类节 目主持人,都具有很高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赵永青、许文彦编著的《殊光自显不须催(徐养秋传)》用优雅舒缓的笔调,讲述了一位民国 学者坎坷但优雅的一生。 徐养秋,一位晚清末科秀才,转求西学,成民国一时名流,时誉“中国少有的中西学问都好的几个人之一”,其史学造诣及教育业绩堪称大家。虽历经战乱流离,辗转政教两界,却不改舌耕笔耘之志。命运与时代共起伏,人生同国运共跌宕,一生坚守初衷,淡泊名利,白首完节,终老杏坛。 他用自己坚实清晰的足印,勾勒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轨迹。 本书杜 猎奇八卦,不语“怪力乱神”,所涉人物故事,或庄或谐,或正或佞,皆严守信史实料,读后令人唏嘘,顿生沧海桑田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