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是梁先生于1942年时,将自己 自幼修学,以至在某些学问上 无师自通 的经过,叙述出来给年青朋友,未始无益。 全篇文字简短,叙事朴实、精彩,全文从家庭出身写起,讲述了一个 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 受家庭、社会,以及各种思想的影响,通过自学,渐渐领悟学识真谛,步入学识殿堂。同时,本书还加上两篇文章:《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与《自述》。《如何成为今天的我》是梁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给青年学子的讲演,里面详细地剖析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自述》为梁先生1934年所作的长篇讲话,是他当年向众多青年学者讲述自己学术成长的历程。这两篇文章与《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的内容形成互补,从中可以看到梁先生的一生正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极好实例。
叶圣陶(1894 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先驱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本书以叶圣陶一生的经历为主线,侧重展现传主的成长历程和重要功绩。在传主丰富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也曾和今天的孩子们一样,面临过升学(科考)和择校的问题;也曾和今天的青年们一样,有过找工作的焦虑、职场的角力和创业的艰辛。可以说,一百年前发生在传主身上的故事,今天仍在我们周围发生着。
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他与吕思勉、陈寅恪、钱穆并称为杰出的四大史学家。 陈智超所著的这本《陈垣—生平学术教育与交往》主要对陈垣的生平、学术、教育等方面作了有关探讨。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到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开放性、超前性、实践性和全面性。 本书共四章节,内容包括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的生平、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的历史贡献。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本书从生活史角度跟踪研究了北京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明新,从成长史、教学思想、师德、影响力四个方面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特级教师形象,总结了他对“实”与“活”语文教育思想的不懈探索与深刻解读,展示了他“莫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教育追求,表现了他尊重学生、胸怀他人、虚怀若谷的大爱情怀和善于学习、启发反思的教育品质。
《崔其升传:一个中国校长的奇迹》介绍了崔其升其教育生涯。崔其升,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11月生,1981年中师毕业参加教育工作,1997年4月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至今。十多年来崔其升依靠党支部和校委团结学校一班人,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凝聚人心,奋发图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发起并成立的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中国职业教育史上享有盛誉;他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主张“双手*,手脑并用”;他提倡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本书以时间为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文释图,以图补文,分十一章讲述黄炎培的生平及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首创《速成识字法》让他一炮而红,周总理钦点他“向文化开战”,摘掉扣在亿万国人头上的文盲帽子,鲜花、掌声一起涌来。风云陡变,政治斗争中他被划成右派,冕宁改造7年。之后回到家乡,继续遭受迫害打击。但他始终不曾放弃。菜庵、地窖、集市、流动缝纫机旁、自家小院、田间地头……克服重重困难,他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方法。 在他手中,75小时,可使初学儿童算术运算能力达到初中水平,识字量超过高中毕业生;75小时,可使现行的小学学制缩短3年,全国为此每年节约学习成本3000多亿元人民币。 他就是被刘少奇称为“中国第二仓颉,第二大文人”的祁建华,他的故事质朴温暖,足以触碰我们心底柔软的角落
《机遇·反思我走过的路》是一部作者通过自我反思、抓住机遇、走出温州,实现个人奋斗、并为国做出贡献的自传式文章。作者在“后记”里,总结出如何在逆境中坚持信念、严格要求、几经奋博、抓住机遇、赢得成就的一些体会献给爹妈、留给子女,以此为念!
30年来,中国社区教育取得的每一项成果的背后,无不倾注着先行者 的心血和汗水。在社区教育大发展的重要时刻,浙江省杭州市成人教育研 究室的同志们站在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沿,以教育创新为己任,以研究 者敏锐、独特的视角,采访了我国社区教育界十九位杰出代表。这其中有 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社区教育理论的学者,有脚踏实地开展社区教育实 践的基层工作者,也有为社区教育出谋献策的行政领导。了解过去、理解 现在、构筑未来,对十九位杰出人物的深度访谈,不仅充分展现了社区教 育先行者上下求索、执*奉献、率先垂范的开拓创新精神,也通过他们的 心路历程与人生轨迹,让*多的人了解中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激发社 区教育工作者*强烈的创业热情,鼓励*多的有志者参与到社区教育这个 伟大的事业中来。
《女教师的生命之爱》由张文质、陈开玖编著,翻过这一页,你将看到17位女教师的生命之爱,是她们面对学生、面对孩子时的耐心的爱,也是面对父母、面对丈夫时的柔软的爱;是面对繁杂、面对琐碎时的沉着的爱,也是面对风暴、面对劫难时的宁静的爱。这一切并不能清退艰难的教育现实,但有了爱,才有力量和勇气与艰难并道而行。
作者生逢乱世,年少时过着辗转流徙的生活。十五岁偷渡香港,在纱厂做学徒工,每天从晚六点工作到次日凌晨六点。在旁人看来是没有前途的日子里,他却活出了希望。半工半读到十九岁,终于在未受过正式教育的情况下考取台湾中兴大学,展开人生新历程。 1962年,赴加拿大Guelph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在多伦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1年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研究员,后受聘于马里兰大学生物系,曾任代理系主任,副院长、代理副校长等职务。1991年,参与香港科技大学创校,工作十年,先后任理学院院长,学术副校长。 荣退后,积极推动大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任名誉/客座教授。在他的推动下,家乡的临沂大学已破土动工。他认为:一分努力就会有一分收获,如果我能比别人更努力,就会有比别人更美好
后勤人很平凡,后勤事很繁杂,但平凡人能够经年累月地把繁杂事做细、做实、做精、做优,就是不平凡。郑雅萍主编的《后勤人,后勤事》包括上下两篇,上篇在浙江省高校后勤选送的文章中,按照“点面结合、好中选优”的原则,精选并整理了60余篇,从无私奉献、尽心尽责、细致入微、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大爱无疆六个方面真实记录了后勤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班组)和先进事迹。下篇收集整理了100余个真实案例,主要是近年来省内高校后勤在劳动合同、工伤待遇、劳动报酬、制度管理、交流沟通、社会保险等人事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纠纷(诉讼、仲裁等),并对事件成因和事件启示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勤人,后勤事》既可为高校后勤宣传弘扬高尚精神、科学指导用工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亦可作为高校后勤人事工作的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蔡元培与刘海粟皆为开拓性人物,颇富传奇色彩。刘、蔡二人的友谊,堪称佳话。刘、蔡二人在艺术教育上的建树,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他们的交往中。《刘海粟与蔡元培》通过梳理刘、蔡交往史实——“从上海美专到柏林中国美术展”,指出二人的合作意义在于:一是西学引进,一是文化输出。前者,在“五四”前后西学传播过程中,刘、蔡二人以上海美专为平台,用“闳约深美”的教育理念,将西方以“科学主义”为核心的艺术教育形制引入中国,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个案与典范;后者,二人通过合力打造柏林中国美术展,将中国传统艺术向西方世界输出,反映了二人自觉的民族与历史意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播扬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刘海粟与蔡元培》在钩沉刘、蔡二人交往史实的同时,也用力于清理刘、蔡艺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书写了一段中国大学的传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实际上的主持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如是说。而教授真正是联大之精魂。本书是联大师生倾情之作,或描摹同事之神气,或状写师长之风采,在在显出联大上下艰苦卓绝之精神。
本书是国内*部全面介绍私立时期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博士的传记性著作。作为一位出生于新加坡的海外华人,林文庆博士全程主掌私立厦大16年,为厦门大学赢得了 南方之强 的美誉,但因种种原因,尤其是鲁迅对他寥寥数语的负面评价,致使林文庆博士,成了中国大学发轫史上一个无辜的牺牲品!为了不使历史有负于先人,本书以大量的中外文献史料为依据,力图拨开团团的历史迷雾,吹去层层的政治浮尘,重新向世人诠释林文庆博士那富于传奇性的悲剧人生,使一个爱国者、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的崇高形象昂然矗立于人们的心中。本书集学术性与资料性于一体,再加上林文庆博士那曲折、传奇般的丰富人生,令读者掩卷之余,也必会感叹:虽然造化有时的确会弄人,但毕竟,历史还是不会欺骗好人的!
他足史学家, 曾将国内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 山曾将国外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引进本上:他是教疗家,作为校长让无数幼苗成长为疗苗园西,作为导师培养众多才俊成为各界粘英;他是思想家, 通过历史研究寻求前人智慧,对一系列朽关中国和世界前途的问题进行深沉思考,从而参与历史的创造 他、就是章开沅教授。
为阿尔伯特 哈伯德赢得文学史巨大声誉的并非脍炙人口、享誉世界的《致加西亚的信》,而是历时十数载、倾尽作者心力的传世巨著《大人物》丛书。该丛书选取人类文明史上百余位各领域中的杰出人物,以出色的洞察力和凝练的笔力勾勒出他们的人生图像。 这些在人类历史中留下深刻印迹的人物,他们的人生轨迹与精神历程既与众不同又纷繁复杂。为此作者遍寻世界各地,到他们的生活之处流连考察,在亲历思考与史籍探寻间构建起确凿的形象,挖掘其内在的灵魂,进而也完整描绘出人类文明史的真实脉络。 《大人物:12位伟大的教育家》描绘的先贤们是一些推动了不同起源的几大文明而为世人铭记的伟大人物。他们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对人类的文明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也许并不以教书为职业,但他们却甘为人梯,将终身奉献给了这项事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