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博理从事汉译英活动50余年,共计翻译中文著作200部,为中文著作的英译作出了重大贡献。本书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和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翻译社会学新视角下的译者行为理论框架,分析沙博理的翻译观及其翻译活动所涉及的政治文化因素、翻译机构、参与人以及译者和其他参与人的主体因素,重点探究沙博理的翻译惯习并尝试挖掘其翻译惯习的深层成因,再现沙博理半个世纪的翻译活动场景,管窥50余年中国文化外译史的历程,以期为当前中国文化 走出去 提供历史借鉴。
霍克思自20世纪40年代选择汉语作为大学专业开始,即与汉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牛津首位学者背景的汉学讲座教授,他无疑是牛津首代专业汉学家的典型代表。他亲历了英国专业汉学的预备期、黄金期及停滞期。牛津专业汉学的黄金期更是由其一手执掌,他在英国专业汉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霍克思既承认英国传统汉学的实用主义特征,也不否认现代汉学采用社会科学方法对现代中国开展研究的价值,但他始终坚持学术本位,主张汉学以文学研究为基础。他的研究自一开始关注的就是楚辞、唐诗、元杂剧和清代小说等文学作品,甚至对中国现代文学如鲁迅、钱钟书、林纾的作品也有浓厚兴趣。从英国学院式汉学时代汉学家通过古籍译著寻找在中国传教的密钥,到专业汉学时代汉学家对异域文学作品的赏译并从中瞭望大千文化,处在这一缓慢转变过程终
汉学 (Sinology)概念正式出现于19世纪。1814年,法国法兰西学院设立了被称为西方汉学起点的汉学讲座。我国学界关于汉学概念的认知有所差异,比如有关 汉学 的称谓就包括海外汉学、国际汉学、域外汉学、世界汉学、中国学、海外中国学、国际中国学、国际中国文化等,近年来更有 汉学 与 中国学 概念之争及有关 汉学主义 的概念讨论。李学勤先生将 汉学 看作外国学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研究。阎纯德先生在为 列国汉学史书系 所写的序言中说,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应该称为国学,而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那种学问则应称为汉学,汉学既符合中国文化的学术规范,又符合国际上的历史认同与学术发展实际。这样,我们在综合国内外学者主流观点的基础上,目前拟将 (海外)汉学 初步界定为国外对中国的人文学科(如语言、文学、历史、
海外汉学家群体数量颇观,本套丛书筛选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日本、斯洛伐克等国家的著名汉学家30位,每位传主1卷,分别展开关于他们的综合研究工作,评述每位传主的汉学历程、特点及其重要贡献。 《理雅各评传》包含 生平轨迹 理雅各译其他典籍 理雅各汉学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等内容。
译林英语文学经典文库: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ISBN:9787805675787,作者:
如有书店希望销售本书,请与豆瓣ID 【译言·东西文库】联系 【购买】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1980461647&ifr=itemdetail&code=021miHoL0PDOf42chpoL0tjEoL0miHof &state=H5WXshare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梳毛》是「大众科学的神作」。 本书探讨了人类语言能力的起源 ,讨论了语言的用途,以及更基本的问题: 我们为 什么拥有语言,它从哪来,何时产生。 本书将伴你走进奇妙的旅程,让我们一起与
这本书是学者单德兴为缅怀其师余光中并探讨余光中于译介上成就所作的纪念文集,其中收录多篇文章,主要从余光中作为一名译者的不太为人熟知的方面出发,精炼而老到地分析他的翻译贡献与理论。同时作为余氏弟子,单德兴也写下数篇文章缅怀先师,向读者介绍余光中的不同研究面向与学术关怀。此外,也有若干对余光中本人的访谈收录其中。
《英语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多维度阐释》内容共分两个部分。分包括前五章内容。首章主要围绕外语教育科研进行大致阐述,内容包括科研的概念与分类,外语教育科研的特点、模式等。第二章为文献阅读,对外语教育研究中如何阅读、查找文献做了具体探讨,内容包括文献检索、文献管理、检索网站、如何读文献等。第三、四、五章,侧重介绍了个案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内容包括每种研究方法的定义、特点、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第二部分包括第六章到第十一章,主要介绍科研论文的写作,内容包括论文结构、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分析与讨论及结论;在每章的撰写中,首先对写作要领、内容、方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通过引用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案例来具体说明,最后介绍本章英文论文写作中的语法(时态、语态)及以英汉
2024版考博英语周计划历经全面修订,如今以全新的面貌上市。全套规划6本,既有适合绝大多数高校题型的写译、阅读、词汇、真题和预测4个分册,也有专门为听力、词汇、完形、改错这种窄而专的小题型准备的1个分册,同时还有一本全的全项指导分册。 这种产品布局,达到了对考博英语考生需求的全覆盖。旨在让考生通过周计划的学习方法,系统完成考博英语的备考,顺利通过考试。
《新部首大字典》,王竹溪著;從1930年代末著手,到1980年成典,前後歷四十多年。1988年出版。由前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題詞。 其具有以下特点: 1.《新部首大字典》收入51,100個漢字,比《康熙字典》和當時的《中華大字典》字數多。 2.《新部首大字典》包括《說文解字》、《康熙字典》並收入來自漢簡、殷墟、甲骨文的罕見字。 3.簡化部首。《康熙字典》有214個部首,《現代漢語詞典》4.有189個部首。《新部首大字典》簡化為56個部首。 無重碼。 5.用漢語拼音,定音準確。
本书由作者廉毅为廉士聪倾心编著。图书展示了廉士聪从一九三三年到一九八五年所写的六十余首古汉语诗词及其影印件,作者对诗词做了详尽的解译与注译。诗词引用了不少我国古诗词原句及典故,真实记录了廉士聪与杨宪益及吴宓等名家的交往,展现了廉士聪抗日的爱国情怀。图书也展示了廉士聪字迹秀丽且柔中带刚的小楷真迹,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