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摘了1898 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 信中梁启超 笔端饱含感情 ,没有严厉的呵斥,也不做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喷薄而出的慈父之爱。这种爱完全是一位父亲情感的宣泄,赤裸奔放、情真意切。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同他们谈人生理想,国家大事,婚姻感情。他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对当下父母的家庭教育,仍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季羡林先生千辛万苦争取到了赴德国留学机会,一去就是十一载,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学习梵文和吐火罗文。特别是到了40年代,德国遭盟军飞机轰炸,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同时食物奇缺,他在饥寒交迫中刻苦学习的精神感人至深,很值得一读。
王阳明提出 致良知 ,稻盛哲学的核心是 人生方程式 和 判断基准 ,本书将两者结合,讲述两者异曲同工之妙,书中内容包括几大部分, 阳明心学和稻盛哲学的神合 ,主要讲述阳明先生和稻盛先生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感悟出 阳明心学 和 稻盛哲学 ; 以心为本 ,讲述阳明先生与稻盛先生共有的品质 正义、谦虚、攻心、乐观、忍耐;阳明心学的 致良知 、稻盛哲学的 敬天爱人 ,并用企业案例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关于人们对 阳明心学 稻盛哲学 的几点疑问,在书中做出解答。本书对一些企业家、经营者和管理者,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儒家思想自产生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占据了中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 人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说话做事的原则,所参照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教条,可以说,要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必须要了解儒学文化。而孔子和孟 子,则是儒家思想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意识的重要发端和渊源,被后人尊为“圣人”和“亚圣”。。 孔孟的思想和精神,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块基石。魏广振等主编的《孔子孟子》主要介绍这两位先哲的身世和生平经历,在 坚持历史真实性的原则下,又兼顾到可读性,希望读者能从《孔子孟子》中领略到隐藏在他们思想背后的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