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年谱。刘师培(1884 1919) ,近代经学家、文史学家。曾用名光汉,字申叔。别号左盦、无畏。江苏仪征人。于经学、文学研究颇多创见,一生著述甚丰,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及论经学、史学、文学专著几十种,收入《刘申叔遗书》。 此书是对2003年广陵书社出版的《刘师培年谱》的增订。此次增订,在保持初版框架的前提下,一是重点补充了新发现的刘师培生平资料,特别是民国时期报刊所载资料,纠正了初版中的个别错误结论;二是增注了引文出处,以便引用和核对;三是更新了《刘师培研究资料目录》,四是校正了初版的文字漏误。
张君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国家社会党(后改名 民主社会党 )的领袖。本书系国内部详细记述张君劢生平和思想发展史的编年体著作。全书采用资料性、学术性和传记性相统一的编撰原则,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大量使用档案资料和日记资料,并充分汲取近年来的新研究成果,还原和再现张君劢丰富多彩、命运多舛的一生。许多史料是近年来从中国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新发现的,笔者经过研究考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澄清了过去一些出版物中关于张君劢生平研究的失实记载。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 ,韬奋是其笔名。祖籍江西余江,出生于福建永安。 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早年曾就 读于南洋公学,毕业于上海约翰大学。毕生从事新闻 出版工作,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生活》周刊 ,以后又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 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抗战》3日刊等,创办生活 书店,倡导为读者服务,出版大批进步书刊。积极参 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救国会等民主运动和抗日救亡 活动组织,为*名“七君子”之一。出狱后,积极投 身全面抗战,保障言论自由,组织民众运动的斗争。 后受到国民党迫害,离开重庆,辗转于桂林、香港、 广东、上海、苏中、苏北解放区,并希望能去延安, *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但因病症严重,于1944年7 月24日不幸病逝。中共中央追认邹韬奋为
《闻一多年谱长编》是把闻一多一生大事、著述、活动、交往等按年编辑,材料详备,考订准确。是研究闻一多生平、学术、思想的手资料。全书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编写规范严谨。本书也是研究中国现代政治和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章太炎年谱长编》共70余万字,出版于1979年,至今已有三十余年,至今已坊间难求。 《长编》按不同历史时期,结合章太炎的思想活动,分五卷:1868年—1894年为卷,1895年—1905年为第二卷,1906年—1911年为第三卷,1912年—1918年为第三卷,1919—1936年为第五卷。每一卷之前附按语,说明这一时期的国内形势和章氏的思想活动。基本上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全面记述章太炎的政治、学术活动。 作者依据近年出版的各种相关文献,增订了约40万字,仍按《长编》的编次和时序,分为五卷。统一排在《长编》之后,为了便于读者检核,该部分内容单独装订成册。
本书校点明清之际黄道周弟子等撰写的年谱三种,即(明)洪思《黄子年谱》、(明)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清)郑亦邹《黄石斋年谱》,以及本书附录的明清人撰黄道周传记19篇,包括明朝黄景昉《黄道周志传》、明朝洪思《黄子传》、明朝査继佐《黄道周传》等。此书原在我社以 八闽文献丛刊 之一种出版,此次修订后再版。整理出版黄道周的相关著作,乃至对黄道周的生平进行著述,可以为学术界研究其理学思想、艺术创作、人格魅力等方面提供载体,乃至为研究晚明社会风云突变的政治、社会、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提供相关资料。
《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林散之先生是我国当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对当代书坛影响深广。 林散之先生是江浦人,幼尝苦辛但是求艺不断,先得乡贤开蒙,后为黄宾虹老提命。傅雷先生曾说,林散之先生是黄宾虹老入室高足中成就实为仅见者。 林散之先生一生淡泊豁达,晚年书画之名始为广知。高二适先生见到林老书迹大呼: 这才叫字! 启功先生初见林先生的作品时,竟然脱帽肃立,三鞠躬,以表敬意。此二事,一时传为书坛佳话。 70年
本书为国内*部丰子恺年谱长编。撰著者为资深的丰子恺研究专家,本书在对丰子恺的思想、艺术,以及其所在的社会背景、文化艺术思潮等全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浩瀚的文献甄别、考证,*限度地反映了丰子恺的生平事迹。该年谱长编既全面展现了丰子恺的生平、成就,亦反映了其哲学、政治、文化、文学、艺术、宗教、道德、审美等文化指向,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丰子恺作为现代文化艺术全才的精神世界、文化行持和生命意义。本年谱长编采用板块式的编撰方式,即采用谱前(凡例、丰子恺传略、丰子恺年谱编纂状况),本谱(时代背景、谱文、主要社会评价),谱后(谱主著译书目、主要参考文献)的体例,既保证谱文的翔实与丰富,又做到背景、谱文、社会评价、注释等条理清晰,便于阅读和检索。同时,在谱文部分还配以相关影像和文献图片,以有助于读者对谱
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独特风格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早年以清新、诗意、婉丽著称,晚年以大味、沉郁、深刻见长。他创作的散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以及“文革”结束后陆续推出的《晚华集》到《曲终集》等十余本散文、小说、读书记等作品合集,在读者中一直享有盛誉(其中尤以《乡里旧闻》《芸斋小说》《耕堂读书记》等系列作品获得读者好评),是我国多彩文学画廊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在时代变迁的大格局里,以孙犁创作生涯编年为经,以其作品先后发表为纬,既体现了其创作历程,又提炼了其各个时期创作风格、文学观点,且涉及孙犁交往的远千里、梁斌、王林、丁玲、吕正操、程子华、何其芳、刘绍棠、从维熙、铁凝、蒋子龙、冯骥才、郭小川、田间、康濯、莫言、萧也牧、韩映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 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类。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81年,茅盾将其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 长篇小说的创作。茅盾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等。本书以谱牒学为学术方法,对茅盾一生的生活、工作及创作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记录,反映其文学思想及影响力。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龙眠愚者等,出家后改名弘智,号无可、药地等,安徽桐城人。幼承家学,博览群书,诗文著于当时,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合称“明季四公子”。方以智一生跌宕流离,才情超 ,工诗画,善书篆,乃至天文历算、音韵医学无所不窥。著述宏富,虽身处忧患流离之中,仍著述不辍,生平著述达百余种。 本书搜罗丰赡,考订翔实,辨析中允,信以传信,疑以阙疑。在年谱正文之外,还广泛辑佚方以智的诗文、书画作品,及相关传记资料等,是研究方以智及其学术思想的 参考书籍。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奉天铁岭人。工诗词,擅书画,通音律,懂医道,文学创作以词为特长,独树一帜,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郑氏虽出身官宦之家,然—生仕途偃蹇,以幕客终老,万年又逢国变, 终在窘困潦倒中离世。本书依据郑文焯人生履历及心态变动的轨迹,分为才俊少年、干进举子、江南退士、困敦遗老四个阶段,其生平进行详细勾勒。作者通过搜集其诗词题跋及相关文献,加以研读考证,并参稽大量史料如档案、日记、方志、传记、尺牍、笔记、书画题跋等,除力图还原郑氏生平经历与交游外,也可反映晚清词学的特征与新变,又可勾勒晚清民初之时局变化、社会状态、书画市场以及遗老的生活状况等。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江南桐城人,清代文学家。桐城派是清代以下 重要的古文流派,影响巨大,方苞与姚鼐、刘大櫆并称,是桐城派 重要的作家。方苞为学以程、朱为宗,提倡古文“义法”,追求道文并重。文风简严精实,古文写得雅洁自然,富有感染力。方苞的成就不 于古文创作,其作为官员、学者、选家,事迹亦多,只是为文学声名所掩盖,受到关注相对有限。现在这部《方苞年谱》,即力求通过充分的文献调查与考证,全方位、多面向地呈现方苞立体的历史形象,为读者了解方苞生平、所处时代、桐城源流提供一份扎实可读的材料。
本书是国内外部详细一代伟人*自1893年至1949年的生平、经历和实践活动的编年体著作,反映了执法犯法对中国革命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了*的科学思想体系和思想发展轨迹,反映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过程。本书从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过的艰难曲折的着重点睡赏光历程,直到取得胜利。本书使用的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本丛刊的主要内容是皖江文献整理。皖江文献,指以安庆地区为中心,涵盖长江之安徽段区域内所孕育、产生和发展并传存于世的各种文献资料。皖江地区历史悠久,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源。皖江文献整理第二批为桐城派作家年谱点校,本书是晚清重臣曾国藩年谱资料专辑,收录《曾文正公年谱》《曾文正公大事记》和曾国藩行状、家传、史传、别传、神道碑、墓志铭、逸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