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相遇,带你领略李白浓墨重彩的人生的四个阶段树深时见鹿,邂逅意气风发的白衣少年;暮雨向三峡,偶遇持剑下山实现抱负的意气青年;相看两不厌,跟着杜甫去看看李白的遗憾和释怀;大鹏飞兮振八裔,请你听一听他的
对当下多数年轻人来说,“顾准”或许是一个陌生冷僻的名字。上世纪90年代波顾准热时,他们不过是10来岁的学童。如今,这个名字在他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很多人不知道,这位被称为“指出中国改革市场化方向的人”的思想巨人已辞世40多年了。本书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顾准先生的素描。 顾准同志在建国以后,长期身处逆境,“三反”中被错误撤去上海市首任财政局局长之职,后来又两次错划为“右派”分子。但他不顾横逆,究竟探索,充满睿知,对中外政治、哲学、历史、经济等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对真理不懈追求的那种“普罗米修斯”精神,令人敬仰。 罗银胜、赵涛编著的《顾准的后半生(顾准先生百岁华诞纪念版)(精)/百年顾准丛书》通过介绍顾准的后半生经历,用全面的资料和珍贵的图片将那个时代和这个
罗竹风(1911-1996),中国语言学家、宗教学家、出版家、辞书编纂家、杂文家。山东平度人。1931年起参加反帝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事革命活动。193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哲学系毕业。1937年冬在家乡组织抗日游击队,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胶东五支队秘书长、宣传部长,抗战日报社社长,平度县首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山东省教育厅督学主任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大学军代表、教务长、教授,华东和上海市宗教事务处处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筹委会秘书长,上海市出版局局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等。是上海市第二、第三届政协常委,上海市第七、第八届人大常委,中共上海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
《沈家本评传》是以沈家本为核心,通过追述沈家本的经历、心路和学术思想轨迹,对以上课题作出自己的探讨。清末修律的主持人沈家本,是从刑部司员一步步走上刑部“当家堂官”的位置。他固然是一位公认的律学专家,同时又领导了一场针对旧律的翻天覆地的改革。这场改革使得运行了约两千余年的旧律走到了尽头,从此,以亿数计的中国人得以生活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在这场改革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应该如何评价这场改革,都已成为仍然处在这场改革的延续期中的我们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
这是一个你所不熟悉的梁思成。他在1931到1948年间,回应激荡世界的现代建筑潮流,和同仁们通过建筑史的调研和写作,构筑起“中国建筑”体系,并积极思考该体系向中国现代建筑转换的可能。而在1949到1959年间,他深陷新中国政治运动的漩涡。为跟上形势,他频繁进行自我否定和改造,有时也将批判矛头指向同道。他的思想历程充满急剧的扭转、中断和切换,到最后迷失。他构筑起的“中国建筑”体系也在任意化的政治潮流冲击下分崩离析。 本书以大量新史料追溯梁思成的心路历程,探讨中国现当代建筑发展与政权更迭和政治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那段历史远没有结束:政治任意化导致的建筑任意化,仍然主导着今天中国的空间图景。
《民国先生》以扎实的史料功夫,流畅优美的文字,再现了近代教育家和知识分子不为之人知的风采、情意、抱负与挣扎。从北大校长蔡元培,到好父亲梁启超,从教育实业家张謇、陈嘉庚、李光前,到出版巨擘张元济、陆费逵,从名人雅集,到友人情谊,《民国先生》呈现了民国文化人的人生百态和民国新教育各方面的图景,读之令人感叹。
《我的人生之旅:陈炎回忆录》为北京大学东语系(今北大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教授陈炎先生的回忆录。陈先生曾经历了苦难的童年,做过学徒,经过商,日寇侵华他弃商从戎成为美国飞虎队电台一名出色的报务员,为抗战作出了贡献。之后他考入国立东方语专,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南京解放该校合并到北京大学东语系他也随之在该系任教。1947~1957年,他是最早从事研究“战后东南亚史”和“缅甸史”的开拓者之一,发表多篇论文和著作。1958~1979年他因参加过美国飞虎队被诬为“美蒋特务”,又被错划为“右派”被剥夺了教学科研的权利,直到1979年平反昭雪后才迎来科研上的第二个春天。他是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即是他在其95岁高龄之际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顾。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