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洛 梅生命的最后八年里,作者罗伯特 H. 阿布扎格与他相知相伴。他们在周末一起度过许多时光,在散步、用餐时聊天,也在更正式的访谈环境中交谈。梅曾在与阿布扎格的相处中谈起自己早年的人生理想、著作的起源,以及他如何看到欧美泛滥的技术和工业化所带来的文化危机;并敦促阿布扎格在传记中全面地呈现他的生活,不仅限于他的思想、成就,也陈述那些岁月里他的缺点、困扰和脆弱。 基于这些谈话、通信,以及梅遗留的大量信件、日记、作品和收藏品,阿布扎格耗时数十年,将所获得的素材编织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罗洛 梅非凡的一生。这本书将为我们揭示梅的内心世界和公共生活,以及它们与那些侵蚀传统的现代性力量的交汇,并展示自我、治愈和精神生活被赋予的全新定义。
《无尽之河:平克 弗洛伊德传》生动再现了这支无数乐迷顶礼膜拜的乐队横跨半个世纪的音乐历程。 书中描述了乐队五名重要成员席德 巴瑞特、罗杰 沃特斯、大卫 吉尔莫、尼克 梅森、理查德 莱特的隔阂、冲突、分别、重聚,并将这背后种种充满张力而又不为人知的细节串连起来 性格迥异的乐手之间冲突激烈,饱受痛苦纷扰,而灵感和创造力却始终能从中迸发,成就他们音乐中的深刻与复杂。 马克 布莱克历经数年努力,采访了平克 弗洛伊德的成员及其家人、朋友、爱人、大学同学、音乐伙伴,诚实地将他们与平克 弗洛伊德的种种交往轶事记录下来,穿针引线般还原了乐队的传奇故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方志敏夫人缪敏同志对方志敏烈士的生平往事和革命历史进行了整理和研究,于1945年至1961年间,陆续发表了一些回忆文章,散见于《解放日报(延安版)》、《文汇报》、《光明日报》、《作品》、《长江文艺》等报刊,以及《回忆方志敏同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方志敏战斗的一生》(工人出版社1958年版)等作品中。本书即是相关文章汇编而成,通过生动叙述方志敏烈士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详细记录了老一辈革命家创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鲜活再现了红10军将士们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本书由方志敏烈士的重外孙女徐思阳收集整理。其恪守尊重历史的原则,对收入本书的文章,基本保持了作品的原貌。书后附缪敏同志年表。
《魏尔伦传:一个身体的历史》由法国学者阿兰 比于齐纳撰写,讲述了法国诗人保罗 魏尔伦的一生,包括他的性格、思想、情感以及创作生涯。 魏尔伦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马拉美、兰波齐名,生前被奉为 诗人之王 ,象征派、颓废派都将他视为大师和同道。他的诗歌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著称,其创作与帕尔纳斯等诗歌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流派对法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魏尔伦生活放荡不羁,极端的性格导致了他悲剧性的一生:他做过阶下囚,当过教书匠,晚年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形同乞丐。他的暴力倾向源于内心的绝望,而这绝望的土壤产生了他生命中最敏感、宝贵的歌唱。在撰写《魏尔伦传》时,作者采用了批判性的视角,不断引用魏尔伦晚年的自传,但保持怀疑的态度。他在书中详细记录了魏尔伦的生活细节
这本书是关于“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最为完整的一部传记,也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的灵感来源。奥本海默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曾被三次提名诺贝尔奖。他是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在他的带领下,科学家们为自己的国家从自然手中夺取了令人惊叹的太阳之火。在这之后,他不仅睿智地申明了核弹的危害,也充满希望地提及了核能的潜在益处。奥本海默成为同代人中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拥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奥本海默成为“原子弹之父”并非偶然,他在一种重视独立探究、实验探索和自由思考的文化氛围中长大,这种文化体现的正是科学的价值观。 在1954年的听证会上,奥本海默的反对者们对他的政治倾向和专业判断进行了抨击,但实际上他们是在诋毁他的人品和价值观,这一过程也暴露了奥本海默个性的诸多方面:他野
本书分为正文 史前风鸣,序幕始启 紫贝之地,耕海问路 人文蔚起,风起玉阳 等十章,番外 百年中学的千年传承 村'VA 的热血与传奇 等四章,系统地梳理了自四千年前起至今的文昌历史文化脉络,全面且深刻地讲述了这座 千年古邑 华侨之乡 航天城 的前世今生,并通过对立昌历史立化的系统梳理提炼出文昌这座城的核心气质--向深海更深处不断迈进的勇敢。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海南城市的核心价值提炼及核心形象输出,是推动和促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必要工作之一,同时,也是让乡愁听得见、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留得住的关键,更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
陈嘉庚,被毛泽东主席称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的伟大人物,在一百年前的民族危难之际,作为华侨领袖,抱着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的信念,创办了集美学村,以及闻名海内外的厦门大学。他一生 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 ,他跨越了四个时代的历史人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无论怎样的艰难曲折,怎样的云遮雾罩,怎样的诡谲多变,他在每一个历史的关节点的正确选择与行动,都值得受到后人深深的敬仰。
石声汉(1907 1971),湖南湘潭人,农史学家、农业教育家、植物生理学家,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教授,我国农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1924年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生物系,193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教学与科研,晚年致力于整理、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文化遗产工作,先后完成《齐民要术今释》《农政全书校注》等十余部巨著。 本书是石声汉之女石定枎为父亲所写的传记,全书顺着历史的年轮,真实、全面地记录了石声汉的一生,既展示了他的才华学识、高洁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他 科学救国 的理想和抱负,以及为此经历的奋斗、磨难和挫折,堪称一部20世纪爱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史、心灵史。
遗忘是人之所以能够活下去的一个原因,但我绝不会向遗忘屈服。 带着电影中同样的真诚与诗意,库斯图里卡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一生。 他的一生与南斯拉夫 这个消失的国度、昔日的祖国 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在这部回忆录中,他从自己还是个住在萨拉热窝老城区的小孩开始讲起, 1961年,尤里 加加林飞上了太空,而我踏上了去学校的路 。亲人、朋友、街头小人物都成了他少时观察力的来源。青年时代,他喜欢读契诃夫,为其笔下的小人物所吸引;看了费里尼的《阿玛柯德》 头三次都睡过去了 对他来说,这部电影就像是 一场宇宙大爆炸 。与此同时,爱情降临到他身上,就像地震一样撼动了他。他去布拉格学电影,生平第一部剧情长片就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大奖,此后又陆续斩获众多国际电影节奖项。1992年,他深爱的父亲去世,南斯拉夫解体。
凯恩斯是一位英文文笔一流的语言大师,这部书成书与1933年,嗣后成为英文写作的典范。全部是由凯恩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所写的散文和短论所组成。早的一篇是他终决定从《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略去的若干片段。书中有不少是他为The National and Athenceum写的短文或随笔。关于温斯顿 丘吉尔的两篇随笔,还有关于托洛茨基以及作为一名哲学家的弗兰克 拉姆齐那两篇文章,一开始是作为书评来写的。那些评论经济学家的文章,开始几乎都是《经济学刊》的讣告之文,作为这本杂志的编辑,凯恩斯感到有责任对那些代表着老一代前辈学人的学者们进行严肃地评价。1933年版中有一篇例外,即他写的论马尔萨斯的文章。1932年里,凯恩斯一直在写这篇文章。关于这篇文章的通信与他的论文一起幸存了下来,出版商把它从他的手稿中排到了1933年这一版。因此,本
本书全面、详尽地讲述了赵朴初先生从四代翰林之家出生到为弘扬佛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他有着渊博的知识,极深的佛学造诣,出色的领导才能;他爱国爱教,行菩萨道,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他与众多高僧大德有着深厚的佛缘,并致力于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的伟大事业;他提出 人间佛教 的思想,将佛教的教义圆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全书内容详实、独特,文字流畅,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及书法墨宝,并由一诚法师、传印法师倾情作序,堪称*真实、*完整、*感染力的关于赵朴初先生的人生传记。
为什么人们喜欢通过传记来了解精神分析或者心理治疗的历史?答案很简单,因为这和研究现状本身相关。心理学所研究的是经历和行为,精神分析则进一步处理更难琢磨的无意识,以及生长于文化之中的个体的复杂故事。但是,所有在科学之中讨论的精神功能,都同时直接影响我们每个人。 阿德勒对世界的影响不仅停留在20世纪,于现今社会仍然切合时宜,甚至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面对随着时代发展席卷而来的广泛焦虑,越来越多人被压抑、迷茫、无意义感所裹挟,陷入自我怀疑的沼泽,其中不少人选择通过精神分析和心理咨询寻找改变现状的方法。而在庞大的精神分析流派之中,没有一个学说能够像阿德勒的治疗体系 个体心理学那样,与个体克服疾病和痛苦的努力紧密相连。 鲜少有人知道阿德勒拥有异于常人的坎坷人生:自幼患有佝偻病,曾目睹弟弟
这是一本华侨的传记,记载一位贫穷农民创业的历程。 这是一位经济史学工作者,为了学科的建设,为了使人们对中国近代的资本家有一种具体的认识,而写的学术著作。 黄奕住(1868 1945),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印尼前首富及糖王,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1920年返回福建厦门市鼓浪屿定居,积极从事厦门、鼓浪屿的房屋及市政建设,积极支持资助并直接从事祖国及家乡各项建设事业。本书记述一个贫穷农民从创业到卓有成就 经济人 的传奇人生,爱国爱乡的热忱之心,创业者的坚韧性格,致富与散财的经验。黄奕住是近代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他的身上彰显了中国企业家的不屈精神与顽强斗志。此书的问世,可以助力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设,让后人更好地继承其精神遗产,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