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美玲童诗绘本 精选日本国民女诗人金子美玲创作的百余首经典童诗,以 童年 四季 万物 情感 为主题集结成册,分别问《我和小鸟和铃铛》《春天的织布机》《星星和蒲公英》《全都喜欢上》。金子美玲的诗洋溢着绚丽的幻想,语言晶莹剔透。她用孩子自然的状态来体验、感觉这个世界,她把成年人的世界缩小、去杂质化.
本套书共8本,包括《宇宙的另一边》《国王的宝藏》《神奇的国家》《会跳舞的房子》《长翅膀的小龙》《蔬菜总动员 小白菜和阿湫》《蔬菜总动员之蔬菜奇兵》《小鬼考试》,是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得主陈诗哥*童话作品。该套书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开启一段奇思妙想的童话之旅。作者用诗的眼光来打量世界和内心,尝试着将诗歌与童话的打破界限,于是一则则童话就从心里流淌出来了,一个个童话国度也在惊喜中创造出来了 愿其中的诗意能打动每一颗童心。
哲学家,请回答! 为什么艺术家的画还没有小朋友的涂鸦好看? 为什么不喜欢别人送的礼物,却不能直接说出来? 为什么我老是得听爸妈的话,不能自己做主呢? 为什么大家都说要 做自己 ? 我自己 究竟是谁呢? 这些天真烂漫的问题都是哲思的小萌芽!它们直率、简单,但却让许多哲学家思考了上千年。孩子们将困惑写进了二十封信里,寄给了荷兰超人气学者、 孩子们的哲学家 斯汀娜 彦森。 从生命的意义,情绪的探究,到科技的变迁,斯汀娜将十余位哲学家的经典理论信手拈来,把古老的哲学智慧与现代的生活思考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封封温暖又富有哲理的回信,回答每一个小孩子心中的 大问题 。 二十个来自现实生活的问题, 二十场关于哲学的轻松对话,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当别人问你 你幸福吗 的时候,你会怎么回答呢
1907年1月,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旅居法国南部小镇格拉斯,这里以鲜花和制香闻名于世。他在这里对花朵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花朵似乎拥有人类的耐心、人类的毅力、人类的自尊,具有与人类同样细腻而多样的智慧,怀有几乎同样的希望和理想。 梅特林克撰写本书期间,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一直待到4月份。在鲜花开得满坑满谷的绚烂季节,《花的智慧》终于问世。这本神奇的书向人们揭示了草木花卉的聪明才智。四年后,梅特林克一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起点低到一辈子都无法移动 是草木花卉所面临的困境,它们如何在艰难岁月中生存下去?如何一寸寸征服大千世界?如何挣脱与生俱来的禁锢,实现命运的飞跃? 翻开本书,读懂花的智慧,学会直面挫折,向阳而生!
《风声 雨声 读书声》为论文和书评合集。作为“问题中人”,对知识分子的角色、责任承担,对民族、国家命运,作者坚持着特殊历史中人的关切和追问。其中潘恩、卢梭、顾准、新儒家,是学理层面的思索;而率性的杂评,则是情感、心境和对那一代知识分子情怀的怀念。
庆山著的《镜湖》是庆山十八年所著散文的精华集锦,其中有对美好事物直观而单纯的描写,亦有作者关于心性、情感、爱与美、艺术、旅行、创作、自性探索等各方面的深度思考和感悟。作品整体按照日记的形式进行编排,贯穿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所选散文篇幅或短或长,内容或浅或深,然每一篇皆带有庆山独特的文字质感和思考方式,皆是从作者内心自然流出的诚挚之作,读者可通过这些文字,体悟蕴藏于世间四季及人类灵魂深处的真意。
《文化之旅》(增订纪念版)是饶宗颐先生的学术文化随笔集,共收录三十六篇文章,并特别搭配饶先生的珍贵照片和画作。篇末的附录一为“饶先生说”,附录二是“诗词选萃”。 作者观世如史,超于象外,闲时喜写札记,文章所及,随事而变化,史文如画笔,经文如化工,值得后学细嚼回味。中华书局版《文化之旅》经作者授权对内容进行了修订,并新增了与游记等内容相关的饶先生的画作;反映学术、思想历程的诗词等,以及别具一格的、深具“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精神的饶公语录等以飨读者,谨以此书纪念饶先生!
如果生命是不朽的,你还会收集那些微小的幸福吗? 你还会觉得假期有意思吗? 你还会为坐火车去旅行感到高兴吗? 你还会喜欢海滩、喜欢大海、喜欢阳光、 喜欢冰激凌和薯条吗? 你还会感到幸福吗? 本书以叙事诗与主题插图的形式展示和读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 对于身边消失的人和事的怀念。荷兰金石笔奖得主贝特和西尔维娅共同将,41个关于离别、伤痛、消逝等话题,以令人惊艳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忍卒读的同时又被深深打动。那些因为各种缘由离我们而去的人和事,会在我们心上留下怎样的缺口?一首首短小精湛的叙事诗篇,均以孩子的视角和语气进行诉说,让全世界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能得以慰藉、以化解、以怀念、以追忆。倾诉吧,那些思念与寄托,谈论吧,所有值得纪念的。因为只要记得,就不是永久的告别。本书获得2015年荷兰金石
《西西弗斯神话(青少年版)》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 一。《西西弗斯神话(青少年版)》收录《西西弗斯的神话》、《艺术家与 他的时代》、《荒谬与自杀》、《唐璜主义》等。加缪的散文,是对沉闷社会现状的深刻描述,以及对于人生种种的极限反思。加缪的散文,是对 沉闷社会现状的深刻描述,以及对于人生种种的极限反思。
《给孩子的诗集》 精心挑选了六十多名诗人,71首历久不衰的经典英文诗歌,配以美轮美奂的大幅插画,让孩子浸染在诗歌的绝妙世界中,用诗意的情怀关照生活,用诗意的态度为人处世,让世间纷扰从心中过滤,让孩子的心灵保持纯粹、明净、聪慧。 《民间智慧故事》 以趣味诙谐的言语,意想不到的反转情节,让人读罢欢乐不已,又忍不住深思其中彰显的智慧。插画色彩明快,贴纸和手工图案相得益彰,为孩子带来富有异域风情的视觉展示,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和鉴赏力,提升孩子的品位。 《围炉故事集》 孤独的船夫 生活不仅有阳光明媚,抑有滚滚乌云,以平常心看待得与失。 过冬的小木屋 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炖肉,焖肉,煨肉 人生中,总会遇到点奇妙的事,助你渡过难关,谁知道呢? 树林
除了植物学以外,可能没有哪一领域比民俗研究对植物更感兴趣。《植物民俗与传说/经典自然随笔》围绕植物五花八门的传说做了简短而系统的总结。比如白花预示着死亡?哪些植物被用于?在这本书中,作者综述了各个方面的植物传说,包括植物崇拜、植物与恶魔学等。直至今日,此书仍是植物传说的经典之作。通过了解植物背后的故事,认识植物在历史与文化中的地位。
《意大利的黄昏》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一部域外游记,也是其最知名的一部游记作品。劳伦斯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和意大利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四海为家的人生中,总共有三段旅居意大利的经验:一战爆发前在加尔达湖区,一战结束后在西西里岛,以及晚年养病在佛罗伦萨。《意大利的黄昏》是劳伦斯的部域外游记,见证了他与意大利的初次相遇,也记录了作者在旅途和客居期间的种种见闻与感思。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我们的生活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生活里安排下心中的乾坤?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东方人提出了这一哲学,而北欧人实践了它。在北欧人的生活里,极少追求表象的繁盛,更重要的是追根溯源的本质和对其持有的态度。比如去北欧人家里做客,主人会请你喝咖啡,这虽然是件小事,但主人会拿出不同花色的杯子,不会随便给你,而会饶有兴致地让你挑一个你喜欢的花色。如果你挑到的刚好是一个圣诞老人的杯子,主人就会告诉你,这个杯子是哪一年过圣诞节的时候,其时正热衷于学陶艺的外祖母赶在圣诞节前为孙儿们精心制作的。一个小小的杯子,珍藏着亲情,珍藏着回忆,又是随时可用的器皿。这就是北欧人对待生活的态度:简单的生活背后,往往蕴藏着生命轨迹的丰厚底蕴。阅读本书,或许你将获得积极深刻的人生启示,
熊的前足和人的手,在德语里使用的单词是不同的。那么用人的语言进行讲述的熊,又会如何称呼自己的手呢? 《和语言漫步的日记》是用日德两种语言写作、游离于母语之外的作家所作的“自我观察日记”。在各地旅行的日子,可谓是和语言一起漫步的日常。与语言相逢、游戏,思考、创造语言,在那里蓦然显露出的是怎样的世界?让我们“体感”作家思想的一册书。
将一本书放在你的手中,就像公正的西门将幼小的基督搂在臂中,拥抱他,亲吻他。当你读完之后,合上书,为所读到的每一个发自上帝之口的词句而感谢他:因为在主的领地中你找到了隐藏有珍宝。
吴言生、辛鹏宇编著的《佛禅大智慧--禅诗名篇一百首》由国际佛教禅修学会(IZBA)荣誉出品。 名家妙赏,感悟佛禅智慧;禅韵诗心,净化浊世心灵。 本书选取了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禅诗名篇一百首,这些禅诗代表了禅诗的最广影响和最高成就。它们语言生动,比喻奇特,运思神妙,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感悟深刻。每一首诗都是一扇门,都通向了开悟的世界。 书中对每首禅诗都进行了翻译和讲解。简明流畅的译文,慧眼独具的诠释,揭示了禅诗的思想内涵,读者走入佛禅大智慧的世界。 阅读本书,您可以感悟佛禅智慧精髓,掌握人生幸福真谛,找到心灵快乐密码,开启幸福喜悦之门。 现在,让我们一起,伴随着这些优美绝尘的文字,跟随高僧大德一起,走进禅的世界里,走进禅的喜悦里。
“五四”以来,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文学的一个核心精神就是抒情,而抒情传统恰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一个很好的概括。近年来,在一批海外重要学者的推动下,抒情传统理论焕发生机,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台港等海外华文研究等许多领域共同关注的一个具有引导意义的理论话题。有鉴于此,两位海外知名学者王德威和陈国球通力合作,编成《抒情之现代性:“抒情传统”论述与中国文学研究》,意在对抒情传统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深刻的反思。 《抒情之现代性:“抒情传统”论述与中国文学研究》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抒情传统的系统总结。全书共分抒情中国、内向美典、歌诗言志、大道多歧、宇宙诗心、远方声音、仿佛有光、境界再生、理论演出、颠覆传统、今之视昔凡十一辑,从大量文献中精心辑录了学者鲁迅、闻一多、朱自清、朱光潜
这是一部难以归类的奇书,作者集聚了古今中外不为人知的形形色色女性,历数她们的苦难、才情、欲望、挣扎、野史,不仅令人眼界大开,对“女性”的历史有了深入、另类的了解,更以典入诗、出古入今,沉淀了历史与现实之“重”。 某种意义上,它可以说是一部“她”之书,从女性视角出发,以“百科全书”为契纲,将笔记、新闻、对话、戏剧、古诗乃至短篇小说等手法熔炼于一体,“杂于一”而又最终“大于一”。
这是有着“通才”之誉的世界科普巨匠和科幻小说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一部随笔精选集,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先驱而特别推出的纪念版。 阿西莫夫于1992年4月6日辞世,他的故去,是文学、科学和自由思想的巨大损失。这位美国最多产的作家具有当今世上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那率真的个性在这部引人入胜的随笔集中一展无遗。他那“不羁的思绪”时而从言辞激烈的辩论漫游到打动人心的劝导,时而从不着边际的思辨漫游到柴米油盐的现实,令人惊叹地展示了他那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各门学科的非凡技巧。 本书的62篇随笔涵括了形形色色的主题,诸如创世论、真科学与伪科学之区别、人口爆炸、生态危机、技术恐惧症、技术进步的社会效应、克隆、与外星生命联系的可能性、对宇宙的浮想、对个人生活的回顾等等。这些随笔皆从社会热点现象着眼,诠释
《感怀上海》收录了43位作家关于上海的48篇文字。五光十色的上海,文化地位上和北京并驾齐驱,它们的故事可谓是近现代中国的“双城记”。上海是一座中外老少皆宜的城市:对于中国人,它很洋气;对于外国人,它很中国;对于老年人,它很怀旧;对于年轻人,它很时尚。书中各篇文字大体涵盖了20世纪上海城市面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代表了百年上海的种种变迁与风貌,编者尤其注重精神生活的面向,使得这本“感怀”之书兼具感动与怀旧的气质,希望它能为热爱上海、试图了解上海的人们提供略有系统的、写实的文学读物,也为这座城市近百年的历史理出一行文学的脚印。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初版收录小品文34篇,篇篇精致,优雅、幽默、有趣,常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会心一笑中品味社会百态。《雅舍小品》出版时,梁实秋就已不在“雅舍”居住,但“雅舍”二字还是被沿用下去,先后有多部以“雅舍”命名的作品问世,单是《雅舍小品》就先后出过四集,其中的经典代表作还要属初版《雅舍小品》。此次新修订,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三集/四集”“集外”。“雅舍小品”完整收录初版《雅舍小品》的全部内容;“雅舍小品续集/三集/四集”是对《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三集》《雅舍小品四集》的精选;“集外”则是精选了梁实秋其他集子中的名篇,这三个部分合在一起,是对梁实秋散文的一次全面梳理,极尽地呈现了《雅舍小品》这部经典该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