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岭南文化名家 范以锦》是大型丛书《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之一,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范以锦传略”详实介绍范以锦生平事迹及新闻工作经历;第二部分“众说范以锦”收入以往对范以锦先生的访谈及评论文章;第三部分“范以锦作品 ”精选范以锦新闻思想和新闻工作代表性作品。
《杂文月刊》是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说、杂文学术文章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分上下半月海内外公开发行。《杂文月刊》集中了人们最关心和最需思考的热门话题,尖锐、泼辣、幽默,乃其独特风格;可读、可信、可亲,因而雅俗共赏。《杂文月刊?十年作品精选》为《杂文月刊》十周年作品精选,主要选自其“飞镝鸣处”栏目,侧重于历史方面,以史为镜,借古论今。
《黄裳致李辉信札》,影印黄裳致李辉信札一百余通,这批信札写于1988年至2011年,生动具体地反映黄裳晚年与李辉的交往,书信内容涉及人物评骘、文坛掌故、文学品鉴,皆率性而谈,娓娓道来,是了解和研究当代文坛的绝好资料。本书同时收录黄裳著作题跋十一种和《谈“山人气”》原稿,有助于我们了解黄裳早年的文学创作情况。
三苏园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以北、北汝河畔的郏县——今河南郏县——古邑,宋代大文学家苏洵一衣冠冢一、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长眠于该邑郊外的一片苍松翠柏之间。父子三人以其在中国政治史、恩想史、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上的巨大贡献,而名扬海内外。南宋以降,不论秋冬寒暑,三苏园始终吸引着八方游人墨客来此瞻仰凭吊,寄意抒怀。
《影梅庵忆语》是明末清初学者冒辟疆为追忆和其妾董小宛的爱情故事所撰的一部散文小品,本书为注译本。作者对全文进行了注译,用通俗易懂、译注精准、深入浅出的现代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故事,让更多的人体悟这段感情。
黄怒波先生的“21世纪人类脸谱行动”是一种新的冒险尝试,它一方面面对的是物,是时间,是空间,是历史,一方面又直接指向了人。他用双眼看看这个让我们如此迷恋而又揪心的星球;用双手记录悲欢哀乐的男女老少;用心去贴近人类的亘古家园世界文化遗产。它以日记的方式形成一部包罗万象的文化随笔,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苏台烟云石湖月(吴中文库)》图文并茂展示了吴地的名贤、名胜、名产、民俗、文物、工艺、诗文和影像,无论从涵盖的广度还是深度,均堪称“吴地历史文化之集大成者”。全书在取材编纂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吴中地域为基础,“原汁原味、真实反映”的原则,立足吴中区情、尊重历史原貌,注重细节、充分反映吴地文化历史风貌,系统完整、清晰分类反映吴中文化不同方面。《苏台烟云石湖月(吴中文库)》介绍了苏州市吴中区西南部的木渎古镇和石湖景区的风景名胜。
《卓尔文库 大家文丛:西风故道》为叶廷芳先生的随笔自选集,主要内容包括怀人和追溯一生的治学之路。叶先生自幼生长浙西僻远的乡村,不幸又失去一臂,在乡人眼中几乎成了废人,然而凭借倔强不屈、矢志不渝的个性,他从乡村走到衢州城里,再到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冯至、赵琳克悌、绿原等恩师及前辈学人均在他的人生旅途上留下深刻印记,他的怀人之作语言平易而风格质朴,表现了这位从浙西土地上走出的德语文学研究者的赤子之情。 卡夫卡和迪伦马特的引入在文坛影响至深,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初,要冲破“左倾”思潮长期禁锢的局面,亦须具有相当的勇气和胆识。无疑,叶廷芳将一生的许多宝贵时光都倾注在对这两位现代文学巨子的研究和译介上,《卓尔文库 大家文丛:西风故道》的另一重要内容便是有关卡夫卡等现代西方作家的评价
这是一部以多人称的片段体打开一扇窥见人世间苦乐大门的书。作者使用不同身份和立场的人物,以用蒙太奇式随笔文学和沉淀人心的油画美学结合,来表达对生活、命运和世间所有悲欢离合、贪痴嗔念。
《古文观止译注》自先秦至近代,共选诗六百多首,主要是采用“讲评”形式解诗。中短篇诗可与讲评对读,长诗则分段复述大意,并就诗的思想艺术诸方面进行扼要评论。
《济南往事》的讲述跨度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斯人斯事满满的济南味道。其中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部分由陈忠执笔,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老济南人懵懂而温暖的过往,而是一代人难以释怀或者说是深入骨髓的集体回忆。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部分则由魏新执笔,讲述他作为一个“新济南人”,从一个求学济南的学子,到毕业工作再到成长为一位作家、学者的经历与观察。既有他个人的成长趣事,又有对知名街巷、城市文化的精彩评述。两位作者笔下的济南,可能是你曾经历的“老济南”,也可能是未曾经历的“新济南”,因了文学的讲述,都会让读者觉得无比熟悉——因为那是事关心灵故乡的讲述。
在《伊沙诗集 卷一 车过黄河》这一部诗集中作者用通俗的话语巧妙地将诗歌的精神生活与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再现了中国当下社会的方方面面。 n n伊沙的诗歌极具喜剧精神、现代性以语言的快乐为原则给人以新奇的感受。这不仅仅是一本诗歌集,更是对传统诗歌的一种解构。消解了传统诗歌的神圣的外衣,使其剥露出平常、世俗的基础。 n
《长物志》是关于生活的艺术,集中国式审美朴、雅、幽之大成的书。 全书共分12卷269小节,记载内容包括: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等,广泛涉及衣、食、住、行、用、赏、鉴、藏各个领域,其中所宜所忌,所雅所俗,所是所非,所贵所贱,言简意赅,皆有定语。 "长物"本意指身外多余之物,但对于古代文人雅士来说,于内,寄托其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及品格意志;于外,则借以展其韵、才和情。文震亨所代表的这一脉美学,对于当代人营造宜居生活环境,及内修外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版以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为底本,参考清代砚云书屋刻本、文渊阁本、民国商务印书馆标点排印本及近现代陈植校注本等全新精校,邀请明代艺术史研究专家蒋晖全新注释。收录诸百科图录类书如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