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者》之一》是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自 然地理?地貌》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书中引用了大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地貌研究的实际资料,充分反映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以部门地貌作为主线,以区域地貌作为综合、归结。首先是总论,阐述中国地貌总的特征和地貌发展过程;然后依次介绍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 貌、冰川地貌、冻土和冰缘地貌、花岗岩与砂岩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地 貌、灾害地貌、河口地貌和海岸海洋地貌;最后概括出中国地貌的区域特 点,全国划分为6个大区和38个二级区;并附1 : 8 000 000中国地貌图。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起源、演化和形成过程。全书分总论和分区专论两部分内容。总论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以时间为主线,“厚今薄古”地阐述了对现代中国自然环境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或过程,主要包括中国大陆的拼合、构造-地貌格局的奠定、季风气候的形成、冰期-间冰期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分区专论部分(第五章至第十二章),从典型景观组合出发把全国划分为八个自然地理区域,并从典型景观组合“发生”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各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里下河平原》即围绕江苏中部的“水乡泽国”——里下河地区而展开,该地处于长江北岸,夹于里运河(京杭大运河的一段)与下河(串场河)之间,覆盖了扬州、泰州等大片区域。书中除了介绍这片锅底形洼地由海而陆的变迁历程,河流、湖荡密布,沼泽、湿地多如牛毛的地貌特征,同时还展示了水乡环境营造的经济面貌:培植菰、莲、菱、荸荠等水生经济作物,养殖银鱼、青虾、大闸蟹、甲鱼等水产品,发展乘舟耕作的垛状高田。历史上,这里地处运河枢纽,水运发达,既造就了泰州盐业的兴起,也推进了扬州商业的繁荣。作为古代帝王南
本书收入作者有关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理论文章。这些文章在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论探讨、沙漠历史地理的考察以及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中,开辟了新途径、新领域、阐明了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一个组成部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这本书的精彩是语言难以传达的,用多少个“最”字也无法详尽它的魅力。书中的260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摄影作品让任何描述都显得苍白,要欣赏它们的美妙,需有着与摄影者赋予图中景物的同等的灵性和张力才有可能。这些照片从美国国家地理协会保存的数百万幅图片的卷宗中精选出来,涵盖了来自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的、丰富而绚烂的风景。如书所示,《大地广角》将地球的全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里既有田园景色,也有城市风光,既有熟悉的画面,也有不为人知的景观,一切都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翻阅本书,我们宛如遍访每一片陆地,以及将陆地隔离又连接的海洋。与我们同行的既有早期的摄影师,也有当下的摄影界名流,比如萨姆·阿贝尔,威廉·阿尔伯特·阿拉德,乔迪·考伯。全书共分十二章,每章介绍一个地域,包括它的自然风光、野生生态以及人文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关自翔、雷晓琪、陈智丹编著的《北江流域》围绕着北江流域的覆盖范围而展开,该地处于粤北,素以崇山峻岭广布而被称为“广东屋脊”,涉及韶关和清远两市。书中展示了北江流域内岭谷相间的地貌格局,勾勒出北江及其支流构成的扇状水系图景,并介绍了两种极具代表性的地貌——岩溶地貌和丹霞地貌。此外,本书还向读者描绘了“广东物种宝库”优越的生态环境:地处南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南北动植物交错渗透。植物种类超过2000种,其中不乏丹霞梧桐、乳源木莲、南方红豆杉等稀有种;动物资源丰富程度为广东之,分布着云豹
本书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对上自古然腊下至21世纪初的地理学思想作了全新的划分。全书旁片博引,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详简适当,译述精当,在第三版中,译者为全书加注近200条,插绘地图及人物肖像约90幅,编辑中外文和外中文对照索引2400余条,本书既可作为专业人士学习研究地理学思想史的书籍,也可作为大学生、研究生教材和中学地理教师参考书。
这的确是一册绘本,但更主要的,它是你的涂鸦本。 这里有丽的百余张手绘与你分享南京值得铭记的风景,有最用心的近万字文字带你走进金陵文化的核心,它的沧海与桑田、苦难与繁荣。 这本书亦在期待你参与它的创作,其中有大片的空白等待你亲自记录下在南京的点点滴滴。随手涂抹你的心情 ,亦或认真写下几行文字,再或者贴上你旅行的门票、机票……创作与涂鸦中,南京这座城的前世今生便不觉间了然于你心。 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的旅行才算是一次真正的旅行,怎样的了解才算是真正懂得一座城。旅行,不应是走马观花的人头攒动,也不应是被动接受
《哈金森地理辞典》在此第三版中,已做了全面的重新设计和增补,使读者能够迅速地查找到关于各个国家、地区和人口的信息及数据。为了便于使用,本书分为部分:世界各国;世界地方志;附录。 “世界各国”部分是按英文字母顺序编排的,所有主权国家各有一个词条。每个国家都给出了50个类别的信息,分列在政府、经济和资源、人口和社会、交通运输、年表大事记以及实用信息等几大标题下。 “世界地方志”收录了包括世界各个城镇、地区、省份及其地理特征的共6 500多个词条。 “附录”包括关于世界地理、人口及行政区划等各种表格。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秦岭》即以“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秦岭为叙述主体,且分别向东、西两侧延伸至以陕西商南及甘肃徽县、两当的地域为描写范围,向读者展示出这座被誉为“亚洲中轴”的巨型山脉呈展翅形态分布的空间地理特征,以及其由于受到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掌状岭谷地貌”景观。种类齐全的冰川活动遗迹、雄伟的花岗岩地貌景观以及奇丽的岩溶地貌景观等都会在书中有精彩的图解。与此同时,书中还就秦岭作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等地理意义分界线作出相应的介绍,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岭南、岭北的各种自然
本书所收词条包括直辖市、省、自治区、市、市辖区、县及有名的乡、镇、村、山、河、湖、海等。本书简要叙述了与各市县名称有关的建置沿革和名称的命名由来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