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探索有效推进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落地、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诚意之作。 本书分为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三部分,从单元设计和课时设计两方面,详尽展现了选择性必修模块的教学设计。每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均经过了真实课堂的检验,希望其中所积淀的史料、 所构思的教学环节能对高中历史教师用好新教材、 上好每一堂高中历史课有所帮助。
《质疑文明古国:颠覆历史常识》就是通过多元化、多学科协同研究,对于过去几个基本历史观点进行质疑,并在前人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1)对于l900年梁启超提出的“文明古国”说法进行质疑,并提出“人类文明五摇篮(或发源地)”的观点;(2)对于西方考古学界“史前考古三分期说”进行质疑,并提出“在石器时代与铜器时代之间必须划分出一个陶器时代”的观点;(3)对于严复、陈独秀等关于“封建制、封建主义”的说法进行质疑,并提出“秦代以后中国历史进入皇权时期而不可称为封建时期”、“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反’而不是‘反封建’、近几十年来所谓‘封建主义’实质上是皇权主义和宗法主义”的观点;(4)对于目前通行的世界历史教科书的撰写模式,提出还有一种新的写法,即从总体综合与局部分析比较相结合的角度,全球
《历史的暗角: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作者余秋雨,文化学者余秋雨无疑是今世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韵味悠长、见解独到而备受读者喜爱,被视为智者之思。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而持续勃兴至今的文化散文即因他而起:文化散文另有别名叫做苦旅或秋雨体。秋雨散文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在叩问历史的同时追问天人、古今,哲思绵延,情致高锭,其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史学意义自不待言。
成都平原地理环境与水系形成;成都平原治水历史与治水丰碑;古蜀文明与河流文化;川西林盘与河流聚落;流淌的无墙博物馆;抢先发售定制整理成都河流大事记;古代与现代人与河流的生动故事;丰富的河流游览、湿地观光、滨水古镇、观花观鸟等导览;海量河流示意图、精彩图片、手绘图。
《暗香袭人:历史的吊诡与幽昧》内容分为四辑:历史的背影、历史不忍直面、历史的幽昧和历史不能假设。 读史的时候,时不时地会蹦出一些灵感。如果不把这些小精灵诉诸笔端,它们会闹得你无法安生。当然,它们不同于传统史学界那种常规的宏大叙事,更不像传统的标签史学那样脸谱化、简单化。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历史长廊中,有些篇幅被遮住了,由不得你说。有些篇幅虽然可说,但是由不得你随意说。总之,只能说能说的,只可说可说的。而且,读史的时候,既能听得见历史深处的叹息,还能体会出现实的辛酸;既能在历史中发现现实的源头,还能在现实中发现历史的阴影。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吊诡? 是应该给历史正名的时候了。历史不是政治的陪床丫头,而史家也不应是王婆。西哲言,历史经常被人错误的书写,所以历史需要不断地重
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一块墓碑下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逃向苍天: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即是从点滴细节对各色人物命运的探究分析,他们的经历、遭遇、思想变化,与大历史、大时代息息相关。 1955年5月19日凌晨,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的彭柏山在家中被捕。此前,上海成立了“反胡风运动”的五人领导小组,在北京亲自召见了一位领导小组成员,听取汇报。当听说上海还未发现胡风分子、一切还在调查中时,非常不高兴说上海太斯文了,反问“上海不是有一个彭柏山吗?”就此一句话,决定了彭的命运。 被人称为“梅花院士”的陈俊愉,“文革”中,被当做“反动学术权威”反复批斗。一个重要罪状是:“国民党定梅花为国花,你喜欢梅花就是喜欢国民党!”他花二十多年心血写成的书稿,连同相关
《旧粤百态》内容简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清政府全面推行“新政”的时期,也是反清民主革命积极开展的时期,《旧粤百态》选取这一时期广州出版的《时事画报》和《赏奇画报》中有关广东内容的250余张“新闻画”,分作“官场做派”、“社会治安”、“经济民生”、“大众文化”、“新旧交汇”、“民间习俗”、“江湖沉滓”和“工商广告”8个部分,这些新闻画描绘了清政府覆亡前夕中国社会的变局,展现了20世纪最初几年广东地区大致的社会风貌。广东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