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线轴 高中历史要点图析》根据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原为大象版)四种版本历史教材,结合高考考点,对教材重点内容重新整合,提供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 本书以直观的时间线轴,概括各时间节点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注重时空的逻辑性,附以大量地图、表格、注释,并标示历史演进逻辑,帮助学生对基本史实构建直观的印象,便于学生理清历史脉络、构建历史框架、进行有效的课后复习。
本书是编写给高中生的历史刚需教辅书。内容来自张雪峰和他的一线教师教研团队。全书把高中历史知识内容进行了梳理,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语言简洁,用比较法串连记忆,做到点、线、面三者结合。全书紧跟新高考方向,做到记、讲一体。
本书合并整合人教、岳麓、人民三大主流版本,每一单元包含考情分析、思维导图、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典例精析几个大栏目,强化基础,注重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知识全面,体系完备,适合各地区学生使用。
本书是碎片化时间的高效利用系列丛书睡前五分钟。睡前是高效背诵的时间,这本书是以睡前背诵促进记忆巩固的方法为基础,收集了初高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的参考书,充分利用背诵的超佳时间,高效识记初高中重点知识。本书每个知识点由两页构成,五分钟内就能轻松读完。重点内容重点标记,以便加深记忆
公元962年,教皇为奥托一世加冕,神圣罗马帝国诞生。民众满以为能乐享荣耀与和平,但事与愿违,帝国自有其宿命。八百四十多年后,在拿破仑铁蹄的蹂躏下,帝国终于行将就木。 1806年8月6日,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终于摆脱了枷锁,宣布神圣罗马帝国不复存在。 伏尔泰是这么形容神圣罗马帝国的:"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事实真如他所形容的这么不堪么?帝国究竟是靠什么力量维系了八百多年呢?让我们从书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吧。
在春秋五霸中,勾践是一个最为复杂的人物。他既是一个亡国之君,又是一个中兴之君。在吴国为奴期间,他饱尝常人不能忍受之耻辱。归国后,他卧薪尝胆,把自己放在低卑的位置上去敬信群臣,集合众谋,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了强吴,旋即北上,大会诸侯于舒州,成为中原之霸主。危中求存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勾践阴阳相违的双重人格。他是一个政治家、谋略家,韬光养晦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个阴谋家。
《风雨岁月:1964-1976年的清华》作者刘冰原是清华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亲身经历了清华大学“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并因其所处的地位而深受冲击`。十年中,刘冰等人三次向毛主席、党中央写信,反映清华大学“文革”的一些错误做法以及“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共和国史上那场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从文教领域首先发动的,清华大学作为高校的重中之重首当其冲。1975年8月和10月刘冰等人告发迟群、谢静宜的两封信被毛主席批为“矛头是对着我的”,这使清华大学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处于风口浪尖上,刘冰等人也被打为“右倾翻案的急先锋”。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陈寅属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国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最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则能补陈书之阙,因而被誉之为“稀世之珍”。书成,并由北京大学周一良、王永兴教授审阅。《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