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项目化学习已成为基础教育风向标,素养导向的项目化学习日趋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作者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教学现状,选择立足学科、基于课程标准、指向学习素养的项目化学习探索: 提炼了学习素养视角下项目化学习的四个特征:①核心知识的再建构,②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和成果,③用高阶学习包裹低阶学习,④将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 创建了包括六个维度的项目设计框架,充分体现了项目化学习时代性、本土化的特点; 针对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给出了符合我国本土情况的大量项目化学习设计案例和辅助工具,并结合理论框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点评。 本书的基本设计框架已整合进 全国项目化学习案例平台 和上海市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中,有超过100所以
为什么经历了十二年的语文学习,学生的读写能力仍然如此糟糕? 写作能力能够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能力吗? 障碍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与课程。南明教育、 全人之美 课程团队二十年来致力于自由写作课程的研发与观察、反思、归纳,取得了真实、丰沛的实践经验。 在本书中,南明教育总校长魏智渊指出写作教学存在的关键问题,剖析一线语文教师写作教学实践中的痛点,按照 0-18 岁儿童写作的发展过程,对低段学生的写绘、中段学生的创意写作、高段学生的叙事和说理能力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详细解释了评论写作、演讲稿写作、论文写作、自我叙事等不同文体的建模方法。 本书认为,只有将精确的作文训练与丰富的自由写作结合起来,才能训练出儿童一生有用的写作能力。
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教师往往并不缺少这样的理念和意识,只是缺少方法和工具, 苦于找不到具体途径。 针对教师面临的困惑与困难,立足课堂实践,本书通过数十个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如何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如何设计具有素养目标承载力的核心任务、如何根据学科大概念重构单元;解释为什么要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学习、为什么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阐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应提供的资源,以及进行学习诊断、评估的操作要点。 在提供落实核心素养操作框架、流程和方法的同时,书中还特别提示了应着力避免的典型误区。 本书适合教师培训与阅读。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仅影响着语文教学设计,也影响着语文教学实施和评价。但学术性的、原初性的文本解读不同于指向教学目的的教材解析,教师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做到深广而不艰涩呢?王崧舟老师对处于教学链条之端的课文文本解读提出了自己的十大策略,分别成为本书的十章:分析矛盾、把握结构、知人论世、观照语境、同中辨异、文化自觉、潜入思维、擦亮语言、契合文体、回归课程。每个策略都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作为案例进行具体阐述,每个策略都后附与其相对应的教学设计,让整本书兼具理论性与实操性,为一线小语教学提供了参考。
本书是项目化学习慕课研修手册中的一本。本套丛书聚焦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典型案例,聚焦PBL 6大关键问题,解构PBL核心环节,通过2大主题系列、9本独立手册、43节结构化微课,构成 支架 资源 的学习设计。整套书注重任务驱动,强调理论讲解与案例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服务一线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 本分册共分四课,分别是认识评价量表、评价量表的维度、评价量表的尺度及具体描述、评价量表的使用,系统介绍在项目化学习中较为常用的评价工具 量表的设计与应用。在阐述的过程中,结合2020年浙江省项目化学习网络公开课中的8个课例,采用对典型评价量表进行分析的方法,让读者对评价量表的结构、量表要素(任务描述、维度、尺度、具体描述)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同时梳理常见评价量表的基本范式及其他变式,注重从分析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年版)》要求中小学校统筹各门课程不少于10%课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安排。本书中的 跨学科实践活动 正是糅合 跨学科主题学习 与 综合实践活动 所取的折中名字。从外延上来说,它既包括学科课程内部设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那些靠多学科融合实施的部分,也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重心在于 实践活动 ,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观察、实验、访谈、服务、制作等活动,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和方法,以解决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加强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结。本书通过大量情境化案例和策略的讲解,提供跨学科教学指南与实施建议,适合中小学各学科教师阅读。
《卓越课堂管理:50个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程序》作者是美国杰出教育家,FIRST教师培训体系 创始人,享誉全球教育界的 实践派 。本书是全球教师培训经典《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姊妹篇,进一步将黄绍裘博士的教育思想精髓具体落实、细化到课堂管理和教学的细节程序中。 《卓越课堂管理:50个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程序》基于38年全美前沿教研成果、数百万名师教学智慧与真实案例,提供了50个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程序,具体的图表、教学设计,明确的操作步骤,6套开学管理计划示例,既适用于开学D一天、极具个性的学生、不同场景的学习空间、不同学科的教学、特殊情景的学习环境等;也适用于渴望快速进阶的新教师、继续突破极限的成熟教师、即将进入职业生涯的师范生等。帮助教师从学生进入教室D一分钟,快速抓住学生注意力,融入课堂,让以往混乱、
1 教学法是美国备受欢迎的项目式学习全新教学法。本书以跨学科为背景,结合21世纪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提供了具体实施步骤 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计划(可参考的标准、项目主题、学生需要掌握的概念等)、管理(如何确定目标、怎样进行、如何管理等)、评估(学生成果展示、学生项目评价)。 在这种教学法下,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和设计师,教学重点从死记硬背知识调整为学生用知识创造解决方案和学习新知识,而学生则通过自我指导、整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潜能得以激发。 也许你对如何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还束手无策,本书提供了宝贵的解决方案,手把手教你如何进行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包括大量教学策略、9个单元示例、30多个教学模板。 你将学会: 激发学生跨学科的兴趣; 实施跨学科项目式教学;
这是一本激活教师技术思维、打造创意课堂的实用指南。 作为老师,你如何让学习体验与技术融合,打造改革性的课堂? 作为老师,你如何看见技术的力量,让学生学习 上瘾 ? 数字技术的兴起让一些老师和学生不知所措。但是,本书将给教育者们带来灵活的策略,来创造课堂上的技术体验,这将激发学生对课堂的高参与度。你不必成为一个技术天才只要愿意去尝试,就能为学生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学习体验! 阅读本书,你将收获: 灵活多变的案例和实操技巧 整合多方资源,设计层次丰富的课程 应用触手可及的工具的方法 将以 玩 促学的游戏化理念灵活地贯穿到教学中 把握技术教学的关键,线上线下授课都能催生出学生的学习黏性!
本书是项目化学习慕课研修手册中的一本。本套丛书聚焦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典型案例,聚焦PBL 6大关键问题,解构PBL核心环节,通过2大主题系列、9本独立手册、43节结构化微课,构成 支架 资源 的学习设计。整套书注重任务驱动,强调理论讲解与案例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服务一线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 本分册包括四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了学习支架的来源、定义、五种常见类型(情境型、策略型、资源型、交流型、评价型)以及五种常见形式(举例说明、提出问题、指导建议、操作指导、图示表格),为教师呈现了支架学习整体概貌。第二至四课时,分项目启动、实施、成果展示三个阶段,结合项目化学习网络公开课《婴儿产品改进设计》《交通狂想曲》等课例,通过解构过程、提炼要素等方式,具体说明了不同阶段不同支架类型的使用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 布卢姆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自创建以来在教学中持续使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力,成为教学的基础、当代教育重要的基石之一。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根据认知程度由低到高,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现在普遍倡导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只是这个教育目标的第二层级。 这一教育理论是如此重要与有效,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图书是侧重在其背后的理论研究,对课堂教学实际运用并无介绍。但这本书改变了一切。本书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进行系统分析,详细介绍了它是什么,它为什么有效,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一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成效。 麦克 格尔森总是以面向教师日常教学的角度写作,本书包含大量的方法、课堂
反馈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核心特征,如果运用得当,它们将使教学变得事半功倍。本书从高度实用的角度对这两个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为教师提高反馈与评价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本书通过详细的阐述和丰富的实例说明了高质量教学反馈的标志和关键要素,阐释了如何提高评价的效率和有效性。在本书中,教师可以学会利用有针对性的反馈方法和步骤,更好地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并培养自主性。 本书还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反馈与评分策略、工具和技巧以及300条反馈示例,便于教师参考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本书作者黑岩祐治,现任神奈川县知事,系滩校 1974 届毕业生,他在书中再现了恩师桥本武的国语课堂及《 银汤匙 研究笔记》,与读者一起追问教育的本质。本书*后,还将为读者献上一堂桥本武先生的 特别授课 并附赠本书译者王军评析桥本武国语教育的文章,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桥本武及他的特别课堂。
本书是项目化学习慕课研修手册中的一本。本套丛书聚焦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典型案例,聚焦PBL 6大关键问题,解构PBL核心环节,通过2大主题系列、9本独立手册、43节结构化微课,构成 支架 资源 的学习设计。整套书注重任务驱动,强调理论讲解与案例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服务一线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 本分册聚焦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共包括五课,分别是驱动性问题的涵义、驱动性问题的类型、驱动性问题的特点、驱动性问题的设计、驱动性问题的使用,系统介绍驱动性问题在项目化学习中的重要性,注重从方法层面来梳理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要点。在阐述的过程中,理例结合,以8个具体课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横向比较研究的方式来思考如何设计驱动性问题。书中精心设置了 研修目标、核心概念、学习地图、课程内容、拓展阅读、延伸任
在课堂上,当孩子们领悟了繁杂的学科内容背后的重大概念时,当他们形成了看待事物与现象的学科观念时,他们的情感与智力都会被激发起来,老师也会为此激动不已。 《大夏书系 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阐述了如何让课堂成为一个充满思考的地方,而不仅仅是记忆和训练的地方;知识的结构和过程的结构如何保障学生越过低层次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形成深度的学科素养;如何在区域、学校推进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
《吟诵概论 中华传统读书法》是徐健顺老师多年吟诵研究的实践经验总结之大成,阐述了吟诵由现象到内在理论的追溯过程。全书分七章:一、二章主要是吟诵的现象研究,阐述吟诵的概念及方法;第三至五章专门探讨吟诵背后的道理,分别从语言学、文学、音乐三个方面切入;第六章探讨了吟诵与教育的关系;第七章提供了一些研究吟诵的材料,如历史、现状、学术史、吟诵采录等,供大家研究所用。
本书涉及的课堂实践可以积极地影响学生的专注力和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高度参与显然是高效教学的核心方面之一。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他们就几乎没有机会学到课堂上的知识。利用本书中提出的实用性建议,每位教师都可以创造一个课堂环境,让学生对以下四个问题产生积极应答,让学生参与变成一种课堂常态: 我感觉如何? 我感兴趣吗? 这重要吗? 我能做到吗? 本书阐述了教学视角的根本性改变。 我感觉如何 关乎学生情感, 我感兴趣吗 关乎课堂吸引程度,这两个问题和专注力有关。 这重要吗 探讨学生如何将课堂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 我能做到吗 说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两个问题涉及长期的课堂参与,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也为教师、学校开辟了新的教学视角。除了专注于教授学生学术内容,教师还应让学生意识到,他们
本书阐述批判性阅读的基本内涵、策略与方法,在批判性思维原理的指导下,探索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内容从篇章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比较开始,借以强调整本书阅读在思维训练中的特殊价值。然后从思辨的内容、思辨的过程和思辨过程需要处理的几组关系入手,借助大量的教学案例,阐述 思辨读写 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巧。
本书是项目化学习慕课研修手册中的一本。本套丛书聚焦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典型案例,聚焦PBL 6大关键问题,解构PBL核心环节,通过2大主题系列、9本独立手册、43节结构化微课,构成 支架 资源 的学习设计。整套书注重任务驱动,强调理论讲解与案例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服务一线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 本分册聚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共包括四课,以总分形式展开。第一课时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高阶思维为参考,介绍了判断认知层级的两种常见方法 解构思维过程 和 抓住关键动词 ,促进教师对高阶思维的整体认知;第二至四课时基于2020年省项目化学习网络公开课《未来太空基地建设》《摩天营救》《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等课例,具体介绍高阶思维的三个层次认知、评价、创造的概念内涵、常见培养策略等,既有一定
《优质提问促思考》提供了一个框架,即 设计优质问题 增进学生思考 鼓励运用反馈 提高反应能力 培育思考文化 这样一个循环圈。提问的目的是促进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提问不是为了寻找正确答案,而是在师生和生生之间搭建一个对话的平台,鼓励独立思考,培养思考习惯,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行为、参与度和自我效能感。 全书一共六章。章提出了优质提问促思考的框架;第二章讨论如何构建优质问题;第三章分析了教师如何鼓励 以思促学 的学习行为;第四章探讨了将提问看成形成性反馈的主要手段;第五章突出了学生如何对提问做出反应;第六章描述了如何营造积极思考文化。 本书的两位作者对提问做了深入和持久的研究,为教师和学生将提问这一广泛的教学方法在新班级教学中发挥独特作用描绘了独特风景。
本书是全国教育改革先锋教师、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又一力作,延续了青春语文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思想,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 书中详细地讲解了如何读透一本书,如何选点聚焦,如何开发课型,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如何同书异构,如何通过教研和阅读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等问题。全书共十二讲,每一讲均有精彩纷呈的观点,丰富且精雕细琢的课例,是一线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操宝典。
怎样管理学生的手机? 怎样让学生用语文明? 怎样提醒学生不抄袭作业? 怎样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怎样为学生树立榜样? 怎样化解没有学生回答问题的尴尬? 怎样让课堂快速安静下来? 怎样处理学生插嘴的问题? 幽默能帮你轻松解决班级管理难题,巧妙化解课堂尴尬! 本书从学生习惯培养、学生励志教育、课堂困境化解等方面,通过70多个丰富生动的事例,深入探讨了将幽默注入教育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并总结提炼出顺水推舟、巧设陷阱、引人就范、声东击西等20多个拿来即用的幽默工具。 幽默不是天赋,而是技术。本书能帮助教师快速有效提升幽默感,让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变得既有趣又高效,从而成为愉快幸福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