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学学者、陶行知研究专家周洪宇教授在全面细致研究陶行知著作的基础上,结合*颁发的《教师教育标准》,以教师素养的六大领域为纲,精选陶行知对这六个方面的论述,对教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修为极有帮助,是一部带有工具书性质的教师可常备的书籍。
本书为著名学者、陶行知研究专家周洪宇教授对陶行知的人生历程、教育生涯、政治活动、办学活动与教育实验、人格精神、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的精心梳理和全面总结,对于教师的学习和业务提高极具帮助。
本书从十四个方面精选陶行知关于教育的著名论述:即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科学的教育、创造的教育、儿童的教育、师范之教育、整个的校长、教师的素养、教育之研究、学生的教育。为教师成长以及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提供可供探寻的踪迹。
陈鹤琴(1892~1982),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现代幼教的奠基人。他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儿童教育道路。前后近七十年间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开拓性的实践、实验和研究工作,创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留下了大量教育论著,这些论著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中的一座宝库。他的论著大多是他亲自实践的总结,也介绍了一些西方儿童心理和儿童研究的成果。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和促进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值得借鉴。1987~1992年《陈鹤琴全集》(下称《全集》)六卷问世,我们收集到的有专集、教科书、讲义、论文、实践报告、发言稿、儿童课
本书以导论式的架构为我们呈现了当前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前沿进展。部分主要论述了人的可塑性问题,涉及人类的教育梦想、个体的完善等;第二部分论述了教育、文化与人类学中的模仿,主要是模仿的意义与形式;第三部分论述了教育全球化与跨文化教育,主要论题有青少年犯罪、他者以及教育的全球化;第四部分展望了教育人类学作为教育的新视角其潜在的发展前景。本书是阐述“教育人类学”这一重要学科的历史、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趋势的经典读物,可供人类学研究人员、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教育学及文化研究专业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等参考使用。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一本厚实的教科书。全书由十二个专题组成,分别是陶行知的教育人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乡村教师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动主义教育;教人做主人;做整个的校长;流的教育家。其中每一个命题又包括“名篇导读”、“现实解读”、“案例选读”、“链接阅读”四个部分。 本书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熟悉陶行知,认识陶行知,走近陶行知,走进陶行知,进而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用陶行知的研究成果服务教师,促使教师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 本书是一本适合中小学教
......
本书是“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中关于小学教育的一部专史。主要梳理了我国自远古到现代小学教育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提示了小学教育历史嬗变的阶段特点及发展规律,阐述教育家或思想家关于小学教育的真知灼见,并体现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学派观点视野下的小学教育制度、思想及实验改革,努力做到理论与史实渗透、观点与材料结合,同时着眼于当今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历史的回应、激荡,使本书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感及实际意义。
本书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人类教育产生和演变的全过程,涉及除我国以外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的发展,时兼古今,地跨东西,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部史书。
本书论述了原始社会到现今人类教育产生和演变的全过程,涉及除我国以外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的发展,时兼古今,地跨东西,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部史书。
《创造教育概论(第3版)》是创造学与教育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了创造教育的试验,但它作为一门学科是在40年代末形成的。作为中国研究创造教育最早的人之一,刘道玉先生历经8年的积累和思考,完成了我国本系统论述创造教育的著作——《创造教育概论》。研究创造教育必须发扬创造精神。《创造教育概论(第3版)》围绕着知识、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对创造的本质、创造力的要素、创造过程与认识论的过程、创造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实施创造教育的制度方法和环境等,都作了详尽的论述,“言他人之未言,言他人之不敢言”。细心读完全书,不难发现,《创造教育概论(第3版)》相当有“创造”精神和指导意义。
由全国人大党委,民进中央副主度兼秘书长朱永新所编著的《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关于教育问题的基本思考与建议。包括《提高我国重大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建立国家阅读基金》《将教材纳入国家图书评奖》《免除学前一年幼儿教育费》《减少和规范中小学教育评估》等。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周国平论教育2:传承高贵》系《周国平论教育(修订版):守护人性》的姊妹版,是作者写给中小学教师的教育随笔集,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关于教育的思考和探寻的文字。提倡教师(父母)应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把自
全书由以下三卷组成。 卷 理论篇:现代教学的基本理论。该卷反映了20世纪,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的理论成果,全面梳理了近一百年来教学论学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进程。既有对长达两千年的古代、近代到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审视,又有对20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反思批判。在此基础上,以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的剖析作为起点,重点阐述了现代教学观、现代课程观、现代学习观以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原理,分析了现代教学技术带来的深刻影响,探讨了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并对教学论的不同流派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掌握丰富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上,就教学论学科范围内的基础理论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体现了学理性,同时又反映了20世纪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第二卷 专题研究篇:现代教学
周德藩编写的《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第2版)》由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倡议指导,在2010年版基础上修订而成。《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第2版)》分为九个专题,各专题以“名篇选读”、“案例引读”、“文本解读”等板块呈现。本书具有以下特色:将“名篇导读”中的原文片段扩充为全文作为“名篇选读”板块。并将“链接阅读”中的相关篇目融合其中,方便读者更好地研读名篇原文;“案例引读”板块不仅对原有案例重新进行了梳理,而且增加了部分案例,使“案例引读”更具针对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陶行知为人、为师、治学、治校的思想与方法;将“现实解读”板块修订为“文本解读”板块,并将解读的视角定位于当时的历史现实,带领读者以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也可作为师范院校陶行知教育思想选修课的教材。希望这本书
本书主要收录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份份浓浓的爱意,一盏盏点亮未来的灯,一束束温暖的光,都源于平日的记录。生动的故事,记录的是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折射的是教师的责任与理想,蕴藏着教师的智慧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