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不仅需要研究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我国教育的经验,而且需要研究外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外国教育的经验。为了给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研究外国教育思想的理论著作,并给师范院校提供教学参考书,我社决定出版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选收古代、近代、现代,对世界、对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外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代表性教育论著,包括整本专著、文章汇编或者著作节选。毋庸置疑,本丛书所收选的书既闪耀着人类教育智慧的光辉,又由于作者所处时代、阶级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糟粕;有的虽非糟粕,但由于地区条件的不同,也可能并不适合于我国。因此,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分析,批判地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而不要照
.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 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开始自省,从此改变态度,因而改变了教育方法。 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 五个一工程 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教育学会 东方杯 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喜爱,《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 教育思想泰斗 。他的书被称为 活的教育学 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 人 的问题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是他的全部思想和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他的全部工作的方方面面。《苏霍姆林斯基育人系列名著》共10卷,聚焦他的 育人 思想和实践,包括《做人的故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关于人的思考》《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要相信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
本书是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系列名著 中的一种,为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它阐述人在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另外两部代表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人在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公民的诞生》(阐述人在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共同构成 育人三部曲 ,综合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本书采取一位教育者同他一个已经离开中学的成年大学生对话的形式,阐发了他关于共产主义思想性、关于活动的社会内涵、关于志向与精神方面的想法,探讨了自我修养、爱情、友谊、审美观、理想等问题。全书聚焦于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劳动这一思想,强调如何对待劳动乃是人的本质优劣成败的标志,对我国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极具启发价值。
有名教育学学者、陶行知研究专家周洪宇教授在全面细致研究陶行知著作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教育标准》,以教师素养推荐的六大领域为纲,精选陶行知对这六个方面的论述,对教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修为极有帮助,是一部带有工具书性质的教师可常备的书籍。
......
本书面向本专科学生,结合教学实际,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全面论述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学生与教师、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班主任与班级管理、教师的教育研究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各章由学习目标、正文、主要结论、思考与练习、拓展学习与活动等板块构成。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供在各级各类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以及接受教育学函授班培训的学员使用,同时,还可供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参考。
《朱永新教育文集》由十卷组成,本卷是卷是文集的总论部分,是作者对教育宏观问题的思考和对教育理想宏伟蓝图的诠释。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文后收录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
《陶行知教育名篇》节选了陶行知先生从1919年到1940年发表的关于教育、教学、教师的文章以及陶先生在学校的演讲稿和演讲记录,还有一部分是书信。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是 生活即教育 ,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脱离实践经验的知识是伪知识。 《陶行知教育名篇》选编的文章较全面地体现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于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关系、平民教育、如何做师范生、儿童教育、民主教育、职业教育等都有所论述。该书条理清晰,挑选清晰,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教育专家储朝晖编著的《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是 部专门研究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发展史的学术著作。大学精神是有关大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在大学设置与运行中的体现,是大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本书通过对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发展的历史研究,揭示了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轨迹、发展走向、核心内容、基本规律和有效方式。本书认为,从历史源流看,中国近代大学精神是中西兼容的结晶,其阿部结构与形成过程经历了生成、初曙、完形、转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外国人开办的教会大学中的精神生态,到有典型特征的北大精神、清华精神、西南联大精神、南开精神、南京地区诸大学精神、上海地区诸大学精神、华南地区诸大学精神等,都是学人自主建构的,形成了近代整体大学精神的轮廓。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发展遵循着以传统为根基由点到面逐级生成的原
本书作者系从教20余年的中学语文教师,对中学教育的了解充分而深刻。全书以 温柔教育 理念贯穿于全书, 教育需要温柔 ,这是作者得之于教育实践的悟道之言,通俗晓畅的校园故事会令所有经历过校园洗礼的人产生共鸣,书中一些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折射出来的却是当今的某些教育现象,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这些来自*线的资料,是研究当今教育*实在*可靠的依据。 本书以一所省重点中学 百年老校浙江省衢州*中学为主要写作背景。这是一所国内知名的中学,它所反映出来的教育教学特征具有较典型的代表性,值得热心教育改革及业内人士关注和了解。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对于读书和做事,都要存一种诚心,凡事只要求其尽责在我,不可过于贵人。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